抗震救灾中的部队油料精确化保障初探

2014-08-15 00:48贾贤补陈尔余
物流技术 2014年3期
关键词:震区油料救援

贾贤补,陈尔余

(武警杭州士官学校,浙江 杭州 310023)

1 引言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2010年“4.14”青海省玉树地区7.1级强烈地震和2013年“4.20”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的7.0级地震给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以汶川特大地震为例,波及川、甘、陕等多个省区,数十万人民群众生命危在旦夕,13万解放军、武警官兵采取铁、公、空以及徒步方式,快速驰援灾区,油料保障在军交运输装备驰援灾区以及整个救灾过程中发挥了“装备血液”的作用。

油料精确化保障是在现代化后勤保障需求和技术条件下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油料保障方式,在抗震救灾过程中实现油料的精确化保障,是实现快速、准确救援的必要前提,对最大程度地抢救人民生命和财产具有特定的内涵和重要意义。目前,军内外对于战时油料保障的研究探讨已较多且较为详细[1-4],但对于如何在抗震救灾中实现油料精确化保障方面的研究少之又少。本文结合我国最近几次地震救灾情况,分析和探讨抗震救灾中的油料精确化保障问题。

2 部队抗震救灾油料精确化保障的涵义

精确保障最早是由兰德公司根据海湾战争后勤保障提出的一种新的后勤保障与管理理论[5]。结合兰德公司的理论,笔者认为在抗震救灾中做到油料精确化保障就是充分运用高技术手段,以准确的油量计量、高速的信息处理和决策、精细而准确的策划、快捷的油料供应和技术支援,运用多种手段,在准确的时间和地点为用油装备提供准确数量和高质量的油料保障,按适时、适地、适量的原则,在最短的时限内,动用最少油料保障力量,以最低的风险为代价达到最佳的保障效果。

抗震救灾油料精确化保障的实现需要依据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必须考虑受灾区域的具体情况,如地质、地形、地貌条件;道路、加油站、储油设施分布;供应区域人口、经济、社会情况,油品需求的测算等。二是预先对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分类列举,对事态发展和危及程度进行评估,以制定不同情况下油料保障的方式。三是制定方案要与实施单位具体情况紧密结合,做到有的放矢,能够直接指导和用于实际。

3 抗震救灾中油料保障特点

3.1 突发性强,油料准备时间紧

地震灾害通常具有突发性和破坏性等特点,其时间、地点、规模难以预先掌握,危害性非常大。军队执行抗震救灾往往是临危受命、仓促行动,紧急调集人员、物资和装备,以最快的速度开赴现场展开救援,这就要求油料保障必须预有准备,提高快速反应能力,确保一声令下,部队车辆等用油装备出动的同时,油料保障立即到位。

3.2 油料需求量高,救援难度大

由地震造成的破坏非常大,部队在救援的过程中,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尽最大努力对震区目标进行救援,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油料消耗量极大。另外,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和余震是造成保障行动不利的关键因素。连续不断的余震多次阻断陆路补给线,大量巨石滚落又极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装备损毁;仓库、修理机构、通信线路和交通设施也不断受损;交通线两侧坡陡谷深,山体滑坡和泥石流频发;崇山峻岭之间形成诸多堰塞湖,都给油料保障力量生存和保障活动开展带来很大威胁[6]。

3.3 与地方油品公司保障特点不同

地方油品供应单位保障灾区油料,重点在一个"供"字,虽然供应量比较大,但保障方式单一,保障模式不够系统,大多数只是借助未在地震中损坏的加油站对各种救援装备展开定点加注作业。而部队对救援装备的油料保障囊括了多种保障形式与方法,通过在事发地域开设野战加油站、设立临时加油点等方式进行保障,效率更高。

3.4 环境复杂,油料安全问题突出

地震灾害区域环境异常复杂,对油料保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公路受损严重,临时抢通的道路路况极差,而且时有余震发生,山上不断有滚石飞落,有的地方还经常塌方;油料接卸、运输、储存、加注环节多,加之雨雪、沙尘等恶劣天气的影响,油料及加油枪等易受到污染,油料质量安全受到威胁;西部地区大气压低,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燥,蒸发快,损耗大,油料储、运、加过程中易产生静电;润滑脂在储存过程中易分油,在使用过程中容易被风干、氧化变质,使用有效期缩短,更换提前。加之油料的易燃、易爆、易挥发等特性,油料保障力量、保障设备处于余震频发的震区,安全问题十分突出。

3.5 情况多变,组织实施难度大

我国地震多发地段多在西北和西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特殊,特需保障任务繁重;油料保障地域广、零星加油任务重、需求随机性强,组织支援保障困难;灾区保障资源匮乏,对后方支援依赖性大;救灾行动围绕通道和要地展开,各方向保障独立性强[7],灾区地势起伏较大,山高坡陡,路面割裂,道路稀少,山体滑坡造成道路多处大面积阻断,油料保障无法实施摩托化开进。除通过空中机动和运输外,救援行动也需要围绕通道和要地实施机动展开,快速直插纵深,对重灾区实施救援。

3.6 政治性强,国内外关注度高

军队执行救灾任务,首先要确保兵力、装备、物资、给养能够顺利送抵灾区,若在军队机动的过程中因保障不力而延误了救灾的最佳时机,将对我军产生不利的政治影响,进而有可能让我国在国际上处于被动局面,因此油料保障的好坏也会带来一定程度的政治影响[8]。而有些地区人烟稀少、地域广阔、经济发展落后,无油品资源,救援90%的物资需内地筹措提供,可利用的资源极少。有些受灾区社会情况复杂,杂居的少数民族多,语言、风俗习惯各异,宗教信仰复杂,民族禁忌多,加之一些分裂分子的鼓动和破坏,使社情复杂,民族矛盾加深[9]。

4 军队抗震救灾油料精确化保障模式探讨

地震导致道路阻断、通信网络中断、电力系统破坏、城市主干道和高速公路拥堵等一系列问题,而在救援中使用的侦检、搜索、营救、动力照明、通讯、医疗、个人防护、后勤保障及救援车辆等九大类装备的使用动力无非是电或油,而在震区电力系统被破坏的情况下,只有通过发电机提供用电,而发电机的运转也要靠燃油的支撑,可见油料在救援中的重要性。装备进入震区后,立即展开救援工作,而油料属于消耗品,需要不断从外界运送至事发地域以供装备使用。所以,油料在地震救援中的地位无可替代,如何确保救援装备在抗震救灾中发挥最大的作用,对救援装备用油进行快速、准确的定位,适时和适量的保障,实现油料的精确化保障是本研究的重点问题。

4.1 应急保障

地震发生后,部队响应上级号召赶赴震区,按照应急预案立即展开各项准备工作,组织抗震救灾所需油料和油料装备的筹措、储备、补给与管理[10]。油品方面,及时获取救援部队用油装备的信息,将不同车辆使用不同型号的油品划分类别、统计估算,并考虑救援地点气候状况,确定油品型号,整合油料基数,对用油装备所需主油与附油分类、精确保障;油料装备方面,鉴于震区的复杂环境,需选择适宜的油料运输装备、油料加注装备以及专用油料装备,在充分了解油料装备性能的基础上,对其使用的种类、数量、来源做出正确的决策方案。比如,准备小型储油设备、手动加油设备等,便于实施快速保障,对于一些新型油料装备,考虑其是否配套,使用时有没有特殊苛刻的条件,尽量采取通用装备以便于实施保障。

4.2 途中保障

常规的途中油料保障方式为伴随保障与定点保障[11]。油料伴随保障即油罐车随运输装备行进,按照应急预案携带油料与油料装备,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可实施加油作业。定点保障即在救援途中宿营或在救援区域设立油料保障点,为救援装备补充油料。部队跨区赶赴灾区救援时,摩托化行进路途较远时,或者震区地处西部高原或山区,道路崎岖,车辆行进速度较慢时,这两种保障方式在部队摩托化行进的过程中都十分必要。

4.3 震区的油料保障

由于震区电力系统损坏,各种救援设备的使用需要的电力支持来自发电机昼夜不停的工作,以供给照明、搜索、侦检、手术等各种活动的正常开展,此外还要众多车辆装备与工程机械马不停蹄的工作以拯救更多伤员。鉴于此,需要大量油料供给发电机和运输装备,而震区最需要用油的地方却是灾害最为严重的地方,即保障最为困难的地方,下面几种方式主要探讨如何在震区进行油料的精确化保障。

4.3.1 通过输油管道输送至地震区域。地震具有很强的破坏性,很容易将某一地域孤立起来,可能使得一些履带式工程机械装备能够进入,而轮胎式的油罐车无法进入。如果这些地区救援工作难以展开,装备需要用的时间较长,而且余震较少,则可以考虑在此区域外围开设野战加油站,通过架设输油管道向此区域输油以达到保障的目的。这种方式保障油料能够快速准确达到目标,但是由于地处震区,对野战加油站的油罐和管道强度要求较高,一旦发生余震,很容易遭受破坏。在震区外围设立野战加油站、铺设应急管道保障油料,可通过通信系统联络告知所需油量,也可在每个用油装备上加装液位传感器,在管道接口处加装流量仪表控制所需油量。

4.3.2 航空投送与水上运送保障。在救援任务紧急,而装备所需油品无法及时运达时,可采用空投的方式进行油料保障。航空投送具有速度快、航程远、灵活性强、受地理条件限制小等特点,在抢险救灾交通运输保障中具有重要作用[12]。空投油罐由内胶层、骨架增强层和外胶层组成,用于战时和突发事件的立体化油料补给,是一种现代化的快速油料补给方式。救援区域统计所需油量,回馈空投部队,部队按照需求量投放,保障油料数量精确。通过空投油料容器的方式保障油品的优点是投放准确、效率高,但软体油囊储存油量不大,而且空投地点与受油地区必须有一定的距离,需要救灾人员确定空投地点,在一定程度上又影响了救援速度。

救灾期间,由于余震频发,暴雨不断,从陆地和空中实施油料保障,均面临巨大的危险。为精确保障油料,油料需求量大时,采取漕渡门桥载运油料的方式;油料需求量小时,采取冲锋舟载运油料的方式,确保了油料保障方式方法适度、数量适度[2]。

4.3.3 油料分队人员零星保障。有些受灾区域地处偏僻,设备落后,附近也没有地方油库站支撑,大型车辆通行受阻,可以将油料分装在扁油桶内,通过油料分队勤务人员徒步背负或采用其他运输工具比如推车、三轮车运入受灾区域,供给用油设施设备。这种方法补给油料可以精确保障救援装备,但保障油料数量较少,分队人员需通过被破坏的道路,路途比较危险,保障速度慢,此方法适用于路途较近、破坏程度不大且用油装备较少的区域。

4.3.4 军民联合、交叉保障。在油料补给任务紧急的情况下,还可采用以下两种方式:军民联合保障,即与地方加油站联合供油,获得当地油库(站)的支持,以民供军,军民联合,完成救援任务;交叉保障,"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震区的救援队伍有海、陆、空、武警等多支部队,可预先制定交叉保障方案,一旦某支部队油料保障不足,可向兄弟单位请求支援,请领使用油料,以免延误救援时机[13]。

5 总结与讨论

油料精确化保障是军队在非战争军事行动中油料保障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在借鉴军队精确化后勤保障理论的基础上,分析和探讨了抗震救灾中油料精确保障的必要性、内涵和特征,从抗震救灾实际情况出发,探讨油料精确化保障模式,后续研究将重点就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其他情况的油料保障模式及实现途径进行探讨,形成抢险救灾等非战争军事行动油料保障体系。下面主要探讨抗震救灾中油料精确保障能力实现的基本途径。

(1)加强信息化建设。信息化作用于抗震救灾油料保障行动中,可以有效发挥其快速、精确、准确的保障特点。信息系统可以有效传递灾区某区域需油情况、油料装备使用情况,甚至于每台油罐车的油量与地理位置,每辆车的地理位置及油箱内油含量都可以直观显示到该系统当中。通过信息技术将各种传感器、油料装备、保障要素、保障单元和保障体系联接为一体,消除资源(信息、决策、保障实体、油品、装备)孤岛,实现信息共享,为油料保障人员流、油料流和信息流提供纽带和平台。

(2)建立完善周密的抗震救灾油料保障预案。无论是战争行动还是非战争军事行动,保障预案是生成油料精确保障能力的基础,要将油料保障在地震这个"急、难、险"的环境中顺利开展,周密的保障预案是至关重要的。制定抗震救灾油料保障预案应充分吸取中外军队经验,结合行动特点做到快速保障;打破各保障体系之间相互独立性,减少层级限制,重构油料保障体系为纵向贯通、横向相连的非线性、网络化的结构[1],结合不同地震等级、地区不同的人口密度、不同的地理环境和不同的民风民俗,制定不同的保障预案,这样就可以在灾害发生后对照相应的预案展开保障。

(3)加强人才培养。人才队伍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应坚持"长期培养、重点保留"的原则,着重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积极组织开展各种业务竞赛等活动,理论和训练两手抓,培养理论丰富、实操能力强的油料保障队伍;二是分批、分层次选派人员到相关训练机构培训,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三是利用工作间隙,邀请部队、机关、院校油料专家进行实地研讨,现场指导;四是协同干部部门,挑选各方面优秀且有丰富油料保障经验的技术干部,到油料专业岗位上工作。

(4)推进油料保障训练。作业时,保障人员要积极参与,熟练掌握油料的各种特性及油泵的操作技能、各种油料容器的规格型号,提高应急能力水平,促进油料应急保障能力的快速生成[14]。加强油料保障实体训练,作为一切训练的基础,必须灵活采取多种方法手段提高实体的执行能力;加强逐级集成训练,即将各要素、单元、体系所具有的不同功能进行综合集成,消除冲突、弥合缝隙,凝结成精确保障能力;加强指挥控制训练,活络各保障节点,使得它们相互配合、密切协同、有效运转。

(5)做好预储预置。针对不确定因素多、物资消耗数量较大的难点,搞好抗震救灾等非战争军事行动油料保障,必须做好油料储备工作。本着便于调运、便于补给、便于管理的要求,利用仓库、兵站等固定设施,建立与各层次、各保障环节相适应的"点、线、面"的物资储备布局,综合考虑、科学计算出预置数量。

[1]王世宏,雍岐东,郭梅华.油料精确保障理论探析[J].物流技术,2011,30 (10):146-148.

[3]石旭,徐志平.联合战役油料保障模式的分析[J].仓储与管理技术, 2002,(4):9-10.

[4]林尚树,候志华.新形势下保障军队油料的几点对策[J].国际石油经济,2001,9(3):17-19.

[5]武成刚,林建华.美军精确后勤理论的基本内涵和特征[J].联勤工作通讯,2005,(3):16.

[6]安理,李东峰.浅析汶川地震救灾军事行动中的装备保障[J].四川地震,2008,(4):33-36.

[7]姚培友.浅析地震灾害应急救援后勤保障[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 2011,(9):18-20.

[8]李洪涛,李成楼,聂周.非战争军事行动车辆装备保障的特点及对策[J].汽车运用,2009,(3):15-16.

[9]刘转宁.高原寒区油料保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储运,2012,(1): 123-124.

[10]马挺,魏铁成.应急油料保障部队建设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J].仓储管理与技术,2002,(5):11-12.

[11]温晓晋.油料勤务[M].北京:武警总部运输油料部,2004.

[12]高维康,陈兆仁,李鹏,董明智.玉树抗震救灾交通运输保障特点与启示[J].军事交通学院学报,2010,12(4):6-10.

[13]郑晓两,祖志杰,武平安.应急油料保障组织实施方法探讨[J].仓储与管理技术,2002,(5):12-13.

[14]王学成,樊荣,周庆忠.提高油料应急保障能力的几点思考[J].中国储运,2009,(7):118-119.

猜你喜欢
震区油料救援
紧急救援
流浪卫星
3D打印大救援
汶川地震 十年十人
武汉白沙洲粮食和油料批发均价
接连地震
救援行动
基于广义最大覆盖模型的油料保障力量动员研究
精确化油料保障模式研究
空中进攻战役油料协同保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