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代忠 周庆忠
精确化油料保障模式即是应用基于信息技术的精确保障手段,按照“适时、适地、适量”油料保障原则,尽可能精确和准确地筹划、构建和运用油料保障力量,在准确的时间、地点为部队作战提供准确数量与高质量的油料保障,且最大限度节约油料保障资源。这一新型油料保障模式,与以往过度强调储备而造成低效调运的补给粗放型油料保障模式截然不同。它将油料保障重点从数量转向速度,以有效信息管理的动态油料流取代固定的库存油料,通过油料保障“信息流”使油料保障力量集约化、社会化、远程化、智能化。
以往,由于信息技术发展水平、通信网络与信息传递等条件的限制,对战场态势和油料保障环境动态变化的感知能力有限,对油料保障指挥控制、预测评估和决策等活动难于精确执行,所以传统油料保障指导思想,通常采用习惯于概略粗放的思维模式,采取“越快越好、多多益善、有备无患”的做法,把大量油料运往战区前线,从而使过多的油料存放于战场上,造成巨大浪费和严重损失。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大量应用,使油料保障系统有能力准确了解战场态势和参战部队作战的用油需求,准确掌握油料储备和部队部署情况,可对油料保障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控,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况,适时修订油料保障方案,调整油料保障计划,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油料保障活动的盲目性,确保油料部门的油料保障活动准确而及时。由此,迅速形成精确化油料保障的全新理念。
(1)强调对油料保障资源信息的精确掌握 后勤要想实现对作战部队精确油料保障,首先必须精确掌握油料资源(包括军队后勤系统以及国家油料资源)信息。以往所掌握的油料资源信息属于统计概略上的静态信息,难于包含油料资源在流动过程中的实时动态信息。而精确化油料保障理念则强调通过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建立 “油料保障可视化系统”来实现油料保障全过程的可视化,具体表现为油料保障实时动态信息的可视化。
(2)强调对油料保障活动的精确控制与指挥 通过对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油料保障指挥自动化系统的运用,能够协助油料保障指挥人员精确了解部队作战油料保障的需求,从而进行快速科学的油料保障决策,并通过对油料保障力量的精确运用,精确控制油料保障行动,精确地实现油料保障的目标,并对后勤油料保障效能进行精确评估。
(3)强调对油料资源的精确输送 根据作战部队的需要,在精准的时间内,将其所需的油料资源快速有效地补给,实现油料保障快速响应。拥有所需油料资源和准确了解作战部队油料需求和补给时间,建立快速投送力量,才能具备在所需时间点将所需的油料资源准确投送至所需地点,从而提高油料的快速投送能力。
以往后勤油料保障能力主要依靠数量规模来体现,在“以防万一”和“越多越好”等传统油料保障理念引导下,军队油料保障装备建设以发展大规模、重量型的油料保障装备为目标,不断扩大油料保障装备规模,一味追逐数量,造成油料保障队伍庞大、机构臃肿、工作效率低下。这种油料保障模式不仅使整个军队油料保障的装备系统难以灵活运转,影响油料保障效率和效益,而且由于维持庞大的军队油料保障的装备系统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也给国民经济发展和军队整体建设带来严重影响。
随着军事变革发展,建立精干可靠的军队油料保障系统成为各国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共同趋向,精确化油料保障模式强调在提高油料保障效能的前提下,压缩油料保障规模,把减少油料品种、装备种类、人员数量、优化力量结构与提高人员素质、能力有机统一起来。
精确化油料保障要求后勤油料保障力量的编制小型化、单元化和模块化,优化油料保障单元结构,使每个油料保障单元都具有指挥、油料保障和防卫等自治、综合的功能,能够根据作战油料保障需要灵活地组合,机动高效地执行油料保障任务。其次,精确化油料保障在强调基本油料保障单元小型化的同时,并不是以牺牲油料保障单元能力为代价,相反更加强调油料保障单元质量和效能建设。这要求加速油料保障信息化建设,培养高素质油料保障人才,从而做到油料保障单元在规模变小情况下,实现整体油料保障能力跃升和“倍增”。
如今军队不但承担着保卫国家责任,还担任救灾、维和与解决冲突等任务,原先单方面的军事行动演变为多方参与的联合作动。联合行动需要可行的军事后勤保障系统来支持,构建三军联勤、军民融合的油料保障联盟,是实现油料保障社会化,进而实现油料保障精确化的有效举措。例如,在远洋岛屿环境下集登陆战、海战、空战等为一体的联合作战行动,补给线长、运输难度大、防守困难,需要军队、地方各方面协同,调集三军后勤力量,动员以中石油、中海油等石油企业所具备的远洋运输能力,形成油料保障联盟,协同完成油料保障任务。
传统油料保障模式中,通常在部队作战决心确定后,再围绕作战计划制定后勤油料保障方案、计划,实施各项后勤准备。这种“后勤”滞后“作战”的情况,致使油料保障活动处在被动地位,不能主动根据后勤现实能力提供有效的油料保障行动方案来共同参与作战计划的制定,只在定下初步作战决心后再检验后勤油料保障的可行程度,被动执行,只有作战目标远远超过后勤油料保障可能时才万不得已对作战决心进行修正。即使在自主指定油料保障计划的情况下,通常也存在被动等待作战部队的油料保障申请,之后再采取行动实施油料保障的情况。正是由于这种被动型的油料保障,往往造成了作战计划和油料保障计划的分割。因为琐碎的申报请领环节和滞后的油料保障行动,极大地制约了作战的实施,甚至导致作战的失败,而精确化油料保障模式强调后勤油料保障在作战筹划中的主动参与。
作战和油料保障是军事行动不可分割的并行进程,彼此相辅相成。应将油料保障能力作为确定作战目标的重要因素,将后勤油料保障计划与作战计划融为一体。美军认为,“在战役的计划工作中,油料保障可能是决定战役性质与速度的一个主要因索。周密的油料保障计划与分析要为适应战役计划的迅速改变留有余地。”
精确化油料保障模式不仅强调战前的主动参与,而且更强调战中的主动实施,即通过主动精确地预测部队作战过程中的后勤需求来主动地为部队实施油料保障,是以对作战部队后勤需求的准确预测来代替战前的概略计划或战时的临时申请。这种精确的超前预测建立在先进的信息化战场感知系统基础上,并且通过油料保障人员的主动参与才能实现。也就是说,油料保障首先要依靠各种传感器和预测系统获取作战部队装备和油料补给状况的实时信息,再通过分析系统准确预测其油料保障需求。同时,高素质油料保障人员还要积极地参与作战计划工作,对主动油料保障行动的正确制定和执行起到关键作用。
在油料保障任务实施的启动、执行和终止三个阶段,其精确主动性体现如下:
(1)油料保障任务启动阶段 启动阶段的主要职责是保障任务规划。精确感知油料保障态势,从油料勤务知识库、保障政策库、保障案例库等数据库获取先验数据,在满足保障资源需求约束的前提下,获取保障资源的最优集合配置决策方案。通过油料保障资源状态监测机制和需求预测机制获得精确的油料保障资源动态信息,响应保障局势,产生精确的保障任务时序计划和资源分配调度方案。
(2)油料保障执行阶段 使用传感器等采集油料装备运行状况、油料运输资产等相关数据,实时精确地感知环境态势,微调行动计划,使之适应环境变化。利用各类Agent来监控保障行动执行状态,当信息反馈警告保障行动失效,或保障计划与当前情况不匹配时,启动应急功能,重新规划决策。
(3)油料保障终止阶段 任务完成后,自主地收集任务执行反馈信息,对完成保障任务能力和保障效能进行精确的分析和评估,从中获取有助于后续保障任务完成的经验数据,存入相关数据库。
油料保障离不开对油料保障资源、保障态势的精确感知。传统油料保障模式忽略了这一点,对油料保障静态信息的处理,无法实时感知保障动态变化,已不适应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联合行动油料消耗量大、消耗结构复杂、油料流通速度快的特点。海湾战争美军战区后勤油料标识不清、分类不详、收货单位混乱,致使4万多个集装箱在运抵战区后不得不开箱查验,人工清点后再重新分装发运。“沙漠风暴”行动中,因信息不畅,美军很多部队不能及时收到申请补给回复信息,导致重复申请、订购。
精确化油料保障模式重视信息技术在油料保障信息管理和控制方面的应用,强调利用先进技术手段,精确感知油料保障态势,实现对油料存储、流通和供应全程动态可视。
(1)运用条码技术 综合运用二维条码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可实现对用油装备和油料装备的信息化管理。野战条件下,只须通过手持条码识别机,就能快捷地掌握大量用油装备与油料储备分布情况,“扫”出集装箱内各种装备器材的详细信息。
(2)运用全球定位系统 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大量使用GPS技术,为多国部队的海上舰船、空中战斗机、陆地军队、地面车辆等活动目标提供精确的位置数据,从而实现对用油装备与油料资源的动态和实时管理。
(3)运用射频识别技术 射频识别系统,是通过对远距离的用油装备与油料保障资源进行非接触式信息采集处理,实现对各类油料、设备、车辆和人员的自动识别,提高油料供应、管理透明度及油料补给效率,从而实现自动化管理。
(4)精确而快速发布油料保障指令 自然语言是人类指示系统最为直观的方式,它能够提供多样化、高层次目标和策略,而不是详细遥控操作。自然语言与人机交互相关。自然语言处理涉及计算机支持系统开发。目前,以自然语言方式下达油料保障指令这一需求的实现,还有待于自然语言理解技术的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