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空心人》中艾略特文艺思想的体现

2014-08-15 00:54:45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艾略特空虚荒原

孙 昊

(黄河科技学院 外语学院,郑州 450000)

艾略特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将理论付诸实践,而且还是一位十分优秀的文艺批评家,他的文艺思想在他的作品中有十分深刻的体现。《荒原》作为艾略特的代表作品,使得人们对他的作品风格有一定的了解。与《荒原》和他早期的其它诗歌一样,在《空心人》这首诗歌中,艾略特仍然要表现现代人在心灵与灵魂上的一种“荒原”,一种缺失,就像是没有心的人一样,是容易迷失的。《空心人》是一种没有心灵的人,就像是一个个稻草人一样。现代生活中的人们就好似一个个空心人,只是徒有空洞的外在形象,但其实深层次的文化是比较缺失的,因此对人类的信仰产生很大的威胁。“这就是世界结束的方式,并非一声巨响,而是一阵呜咽。”这是诗歌结尾的一句话,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正是由于人们内心以及精神上的空虚,导致了文明意识的没落,由于心灵的缺失,曾经象征着美好的一切东西都有可能随时坍塌,随时崩溃,最终导致末日的来临。《空心人》要体现的就是人的一种心灵的空虚。

一、《空心人》的主题思想概述

空心人,从字面意思上来理解,就是没有心的人,引申含义即指没有灵魂与精神的人。空心人的空,不仅体现在精神与灵魂的空虚中,在他们的生活中,也是空的,这种没有任何意义的生活,与他们的精神空虚的形成也有很大的关系。从诗歌的第一段就可以看出,空心人的生活是盲目的,不会思考,没有信仰。“好似干草地上的风,或我们干燥的地窖中,耗子踩在碎玻璃上的步履。”这句诗歌表现出的是一种孤寂和孤独的感觉,在这一点上,《空心人》与《荒原》有异曲同工之妙。空心人所生活的世界仍旧是荒芜的,是虚空的。

在诗歌中出现的库尔兹和老盖是很多人所认为的空心人的代表,他们身上体现了一种空虚的状态,但其实在真正的生活中,那些空心人往往比他们更加空虚,更加缺乏生存的意义。空心人往往强调自己不是“迷途的暴虐的灵魂”,情愿保持着自己的盲目,也无法去面对库尔兹所面对的那种生活,在实际的生活中,更是对于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不能投身到任何的事业中去,没有宗教信仰,使得自己也找不到寻求自我的意义。诗歌的最后一部分可以看成是一种宗教仪式的象征,一群空心人围着仙人掌不停地转圈、转圈,他们口中念念有词,好像是在祈祷,但是他们对于象征着固有习俗的石柱没有颠覆和打破,反而是在亲吻。从他们本身的意识上来讲,他们是想要创造一种新的宗教仪式,但是由于他们是没有思想的人,因此创造的所谓的宗教反而比固有的那种信仰更加可笑。他们的生活是毫无生气的,也是呆滞的,这也是一种文明没落的表现。就像空心人一样,对未来有一种十分美好的渴望,但是缺乏行动的力量,对于自己一直坚守的虚无的存在方式是无动于衷的。

《空心人》与《荒原》的基调是相同的,但也有一些不同的地方,即在《空心人》中,这些人相比于《荒原》中的绝对虚无,多了一点点的自我意识,但这种意识在现代社会中仍然是微不足道的。这些空心人知道自己像稻草一样精神和心灵都空虚,但是却不采取行动来进行挽救,归根结底,还是由于他们自己内心深处的那种意识不足以激发他们采取相应的行为。他们甚至是害怕发现自己虚无的本质,更不用说去改变。

二、“非个性化”理论在《空心人》中的应用

在艾略特的理念中,他对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中将诗人自身的一种个人情感当作创作目的的理论是比较反对的,那种理念就是一种个性化的理念,而艾略特身上所体现的就是一种“非个性化”的理念意识。他认为诗人所作的诗不是在彰显诗人的个性,而是诗人逃避个性的产物。针对传统诗歌的浪漫主义,他提出的个性化理论认为在诗歌创作的过程中,不能只是反映诗人自身的一种情感,诗歌应该是非个性化的产物。“非个性化”理论是艾略特诗歌理论的核心,他在强调非个性化的同时,他的诗歌作品又突出了个性。“非个性”不是简单地回避个性并且消灭个性,而是要通过对客观对应物的描述,来展示个性。在他看来,一首诗歌作品与作者其实是没有关系的,只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准确的反映。诗人想要真正创作出一部作品,就应该首先脱离自己的人格特征,将自己的个性转变成为一种非个性化的艺术情绪,才能体现出普遍的情感。他认为诗人是应该对自己的个性进行隐藏的,避免将自己的个人情感带入到诗歌中去,虽然诗歌要体现的是人的情感,而诗人自身的情感和大多数人的情感有可能一致,但是在创作中,还是要避免太明显的个性化的展示。真正有生命力的作品,是对宇宙性、全人类的东西进行体现的。正是这种理论的影响,使得艾略特的诗歌一直都是对客观现象的揭示,这种理念贯穿他的创作生涯。《空心人》这首诗歌是在《荒原》之后的又一部力作,他将个人的情感进行了很好的隐藏,表现出的是更加普通的人类的性格特征,是一种更加深层次、更加广阔的情感。

比如在第一部分中,作者说“我们是空心人,我们是填塞起来的人,彼此倚靠着,头颅装满了稻草。”从这句话中个可以看出,这样的人跟稻田里的稻草人是没有什么区别的,他们没有思想,没有灵魂,心是空的,是麻木的,人们始终是生活在没有相互理解的状态之中,普遍都有隔阂。诗歌中的空心人就是现代文明社会中的人的象征,他们所居住的环境以及缺乏对信仰的崇敬,使得很多空心人的内心都在忍受着折磨与煎熬。在现代社会中,那些心灵和精神很空虚的人们聚在一起,虽然彼此之间有活动,有相互的问候,但是每个人都是孤独的,是与其他人之间隔离的,始终没有办法融入整个社会中。从诗歌后面的部分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人们一直都在物质与精神世界中挣扎,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挣扎,诗歌在创作中,没有对任何一个特殊的个体进行描写,不是典型人物的刻画,作者也没有带浓烈的感情色彩,只是通过一种很平静的口吻对当时社会中很多现象进行了描绘,彰显的是当时社会中很多人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和精神的感受。艾略特的“非个性化”理念在这首诗歌中有十分明显的体现,对一类人的共性进行描写,从传统诗歌中对个人情感进行描写中挣脱出来,对各种社会现象以及人性的本质进行了深层次的刻画。

三、象征主义表现手法在《空心人》中的运用

艾略特的“非个性化”理念,并不是完全地否定对个人情感的阐述,只是不将个人情感当作诗歌的主题,要上升到一定的层次。艾略特的“客观对应物”的创作方法就是一种象征主义表现手法的体现。他主张,诗人在对自身的情感进行表现的过程中,需要借助一定的物体来进行展示,也就是他在诗歌中寻找的一种客观对应物。艾略特认为,找到一些客观的事物和情景,可以成为诗人情感的一种寄托以及表现形式,他主张通过一些客观的事物以及事件来激发读者的情感,使得读者能够想象出与作品的主题相关的情景。艾略特在诗歌中就利用了很多意象、典故、传说等,为读者勾勒出很多的画面,创造出深层次的艺术境界。在艾略特的客观对应物的创作手法中,他不主张将所有的意象全都展示出来,主张的是一种循序渐进的暗示。

暗示在很多象征主义作品中都是一种很重要的表现手法,马美拉对暗示持有坚定的主张,他认为暗示是创造的,没有暗示,那么诗歌就失去了美学的意义。诗歌的描写对象应该是从现实世界中挖掘出来的一种纯粹的观念。马美拉对诗歌提出的象征主义观念被很多年轻人实践,艾略特是其中之一。在《空心人》中,艾略特利用客观的象征意象来表达情感的方式就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在诗歌中也多次引用了典故、引文等,这些都是艾略特表达自己情感的一种重要的方式。比如库尔兹和老盖伊“迷路的狂暴的灵魂”是现代社会中空心人一直碌碌无为的一种象征,在诗歌中还对“眼睛”进行了描绘,这双眼睛就是但丁《神曲》中贝阿特丽齐的眼睛,眼光中透露出的是一种责备,使得空心人们看了都会感到害怕。在《空心人》中,诗人对《神曲》的引用,更好地体现出空心人的状态。诗歌中还运用了童谣,“在这里我们围绕着多刺的梨,多刺的梨多刺的梨,在这里我们围绕着多刺的梨,在清晨的五点。”这首童谣中,孩子们在无忧无虑、欢快地玩耍,空心人的生活就像是孩子们的玩耍一样,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部分内容的运用,其实是对现代社会中的空心人的生活的一种讽刺。艾略特在对空心人的这种意识进行表现时,并不是平铺直叙,而是通过一些客观对应物,即对一些象征物的描写,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出发,来对空心人在生活中的种种行为进行批判。比如空心人在生活中的犹豫不决、空虚、对生活的绝望等,都在诗歌的象征物中有清晰的表现。

结语

《空心人》这首诗歌与艾略特的《荒原》相比,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表现出人的精神和心灵上的一种荒芜。艾略特超越了个人的情感,将现代文明社会中的很多人生活中的一种虚无进行了形象的展示,在这部作品中,也运用了象征表现手法,衬托出现代人在生活中的精神与心灵的虚空。空虚正是现代空心人的一种重要的状态,不仅在灵魂和信仰方面是空虚的,而且在生活中也是缺乏激情的,行动力方面也是空虚的。而正是这种空虚,很有可能会带来一种濒临末日的毁灭。艾略特的艺术主张使得这首诗歌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他的诗歌也是对他的各种艺术理论的实践。

[1]陶丹玉.绝望在光与影之间——《空心人》的意象与结构解读[J].外国文学研究,2009,(6).

[2]祁玉龙.T.S.艾略特《空心人》中的虚无主义[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11).

猜你喜欢
艾略特空虚荒原
塔斯马尼亚荒原
英语世界的托·斯·艾略特反犹主义研究
民族学刊(2022年7期)2023-01-23 04:14:30
“爱到永远”
———摄影大师艾略特·厄维特拍的一组情侣照片
北广人物(2020年42期)2020-11-04 04:56:28
突然空虚
扬子江(2020年4期)2020-08-04 09:43:38
购买“空虚”
15 Seconds to Stardom
读《白狼荒原上的三天三夜》有感
大城市里的小象
剖析艾略特《米德尔马契》中的悲剧性特征
短篇小说(2014年12期)2014-02-27 08:33:01
难忘雪漫荒原夜
中国火炬(2013年9期)2013-07-24 14:1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