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红兰
(内蒙古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公平,就是公正,即公平正直,没有偏私。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大辞典》的解释:“公平是经济学、法律学和伦理学的重要范畴。从伦理范畴上来讲,公平同公道、公正、正义等的范畴有着相近的含义,从公正的角度出发平等的善待每个与之相关对象;在集体、民族之间交往中,公平指相互间的给予与获取大致持平,同时还包含着对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一视同仁;在社会与个人之间的联系上,公平指个人劳动活动创造的社会效益与社会提供给个人的物质精神回报的平衡合理;在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上,指他们之间的平等互利。经济学意义上的公平,是指有关经济活动的制度、权利、机会和结果方面的平等与合理。法律学意义上的公平,是指权利与义务的对称,人们获得与他们所承担的责任的平等。”据此,我认为,公平是指不同的实践主体在社会物质文化活动中,按大家都能接受的规则和标准采取行动和处理相互关系的一种准则。更具体的来说是不同主体在追求利益、分配关系中的一种合理价值标准与规范。在这些具体的公平中有众多的内容,如激发劳动创造的动力的经济公平、体现现代人民民主参与监督的政治权益的政治公平、证明个体存在发展的尊严的文化公平等。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生态公平作为公平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走上历史舞台。
生态公平作为学术界和政界关注的热点问题,起始于上世纪80年代。如今学者们对“生态公平”各有己见。夏文斌认为,“生态公平是人类在利用、保护自然资源方面承担的共同责任。”白廷举认为,“生态公平主要指人际、代际公平和人与自然的公平。”归纳这些人的观点,我认为,生态公平是指不同主体在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损益程度的相对平衡状态。具体包含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和现代人和后代人之间,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价值利益上的公平,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作为我国北方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重要能源基地的内蒙古,在近几年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经济平稳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完善的基础上,逐渐关注生态环境问题。2008~2013年,中央和内蒙古自治区累计投入生态建设资金350多亿元,在内蒙古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等一系列重要生态建设工程,使全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①今年发布的内蒙古自治区第四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结果显示,与2004年相比,内蒙古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分别减少了4600多平方公里和1200多平方公里,土地荒漠化和沙化程度有所减轻,重点治理区土壤风蚀量和地表释尘量明显减少。②广袤的内蒙古草原正在不断变绿,在发挥好北疆生态屏障的同时改变现存的问题,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如今,生态问题是我们新的关注点。在内蒙古发展过程中,生态问题已成为发展的瓶颈。在过去的任何社会环境中,人类都是以提高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并改变原有自然环境作为代价实现能量转换来达到自身的发展。而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生态不公平问题,如:
在内蒙古草原资源开发中,人们只看到了“浅层次”的经济价值,忽略了其持续性的内在价值。长期以来,由于人们思维价值的惯性,只是在人与人之间谈公平。并且这种资源的获取和补偿也只是在人与人之间进行,自然资源只是作为一种媒介、工具,起到了一个获取和补偿意义上的标准来存在的,忽视了自然界本身所固有的生存和发展的价值。不承认自然的内在的价值诉求,从未从自然资源的内在价值进行讨论人与自然之间的公平,仅将自然界作为实现自身价值的手段,并让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
随着神华、大唐、中国黄金等大型企业集团,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进军内蒙古草原,推动草原牧区工业化力度的同时,相关主体之间必然产生关系。地方政府关注的是如何实现财政收入的增长;企业则是以最低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利润;而居住在资源地的牧民处于一个被动的地位。企业因占用草场、破坏植被及造成环境污染与资源地的居民产生直接的利益矛盾。而当地政府既要发展经济又要维护社会稳定,在土地补偿与环境影响上与企业、牧民存在矛盾。当地政府实际上掌握着土地的收益与处分权,通过地权转让获得征地用地费用,而牧民在征地补偿上没有发言权。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在补偿上采取一次性补偿方式,忽视资源开发地牧民的长远利益,缺乏长期稳定的生活保障。失去草场的牧民,还要承受在自然资源的开发中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危害,这就侵害到牧民的环境权,威胁到他们的生存、发展权。有时候在这个两方利益矛盾激化的时候,两者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会采取一些过激的行为,如因维护草场而被运煤大车轧死事件、因补偿不合理而上访等。
众所周知,生态问题自古就存在,而如今生态环境问题逐步走向政治化道路。从我们国家基本国策到可持续发展,再到人与自然和谐的科学发展观,不难看出党和国家对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视态度越来越重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潜意识里更多关注的是对经济领域的分配和政治领域的权利公平。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人们收入分配的差距在扩大,社会上出现了腐败现象,更使得人们对经济公平有着更高的关注点。虽然面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还是处于一个不太成熟的阶段。对于一个生态环境的保护、创造、改善和重建方面没有认识到自己该尽义务和责任。即便意识到了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的严重性,为了追求高额的利润、提高政府的绩效、改变生活水平的提高,忽略某些生产方式、发展方式对自然、当代人、后代造成的影响,简单地先满足自身的需要。
马克思指出:“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恩格斯说:“我们联通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属于自然界。”而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产物,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关系是极为重要的。作为资源大国、首都北京以及整个华北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的内蒙古,天然植被以草原为主的,在发展过程更要注意生态问题、生态公平问题。如何保护好草原生态系统,要给我们子孙后代留下这篇美丽的大草原是我们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注释】
①库布其国家沙漠化论坛.新华网呼和浩特电.2011年7月9日.
②库布其国家沙漠化论坛.新华网呼和浩特电.2012年7月9日.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人民出版社,2000.
[2]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人民出版社,1984.
[3]张晓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1(5).
[4]王勇.社会公平视域下的生态文明建设[J].前言,2011(11).
[5]夏文斌,魏敏.生态公平的当代意义[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8(2).
[6]夏文斌,朱峰.生态公平: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