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超
(山东省枣庄市第二中学,山东 枣庄 277400)
阅读文言文,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素养,还可以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语言随着时代的变迁,形成较大的古今差异,给我们带来了阅读的困难。但只要潜心其中,由流溯源,就一定能觅得学习文言文的津梁,汲取古代经典的智慧。高中语文苏教版专题四是一个工具性很强的引导寻觅文言学习方法的专题,“因声求气”、“仔细理会”、“融合贯通”三个板块则分别从“读”、“解”、“用”的角度引导学生寻觅“津梁”,当然这三种文言学习的方法在本专题的每一板块学习时都应反复运用,不过各板块训练的侧重不同而已。
“因声求气”这一板块编者想教给学生学习古文的最经典的方法——“诵读”,这是对串讲式教学的反拨,是一种教学回归现象。这是一种整合浑成的理解,避免了解析式的支离破碎。“诵读是一种教学过程”(朱自清语),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探究的学习过程。“传统的启蒙教育,发蒙时,老师不作任何解释,就让学生大声朗读经文,在抑扬顿挫之中,就自然领悟了经文中某些无法(无须)言说的神韵。”这是一种“要用‘心’去读”的“以你之心与作者之心、作品人物之心相会”的“主体投入的感性地阅读”(钱理群语)。诵读,要读出文章的腔调、板眼、感情、气势、抑扬顿挫,更要读出文章所蕴藏着的意义,即要“得其滋味”(朱熹语)。
“仔细理会”这一板块编者想传授给学生的是一种“解读”,即在经典范文的阅读过程中梳理解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如词句的理解、文意的把握、工具书的运用,借助上下文进行分析,比较中进行揣摩,古今之变的归纳等。文言基础知识的积累和掌握,如满足于要求学生学会对文言实词(通假、古今义、活用、一词多义等现象)、文言虚词、文言句式(判断、省略、前后置、固定结构等)进行梳理,那只是“点线的懂”、“平面的懂”。知识的积累和掌握,不能孤零零地背解释、记术语,而要在诵读中进行,把字、词、句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过诵读课文来达到理解、掌握的目的。掌握词、句基础知识,是诵读古诗文的需要,而熟读成诵一批古诗文后,其词、句的一些基本用法,也都涵盖其中了。这样一来,只要看到某词某句式的时候,马上在记忆中就会现出典型的例句来。这才是一种“立体的懂”(周振甫语)。
“融会贯通”则是教会学生“历练”,即在活动体验的实践中,从文言文学习的最原始方法入手,引导学生将查工具书给文章作注释、句读、翻译等方法融合贯通,举一反三。
三个模块各有侧重,互相补充、循序渐进,每个板块阅读、训练和梳理有机结合。一方面要扎实完成有关文章的阅读教学,同时又要保证每个板块的文言文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训练落到实处,切忌仍停留在逐句串讲式的教学,也要防止架空分析和不着边际的方法指导,一定要使三者有机结合。
“因声求气”重“诵读”训练。“背诵名篇,非常必要。这种方法似笨拙,实巧妙。它可以使古典作品中的形象、意境、风格、节奏等都铭刻在自己的脑海中,一辈子也磨洗不掉。因此,才可能由于对它们非常熟悉而懂得非常深透。”(程千帆语)“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板块教学必须以“读”为主要手段,为主线。教师不要怕遗漏了什么没讲,应放手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理解关键实词、虚词词义、句意、文意,区别文意层次,理解人物及文章主题,从而“因声入境”,读出文章的韵味与魅力,让朗朗书声重现文言课堂。本板块两篇文章中《烛之武退秦师》是以人物对话和散句为主的记叙描写类文字,语气较平静,《谏太宗十思疏》是整句为主的议论性文字,语气较激昂,可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板块的“文本研习”习题设计非常有参考价值,教师可学习这种设计,再在文章中找出一些关键的词句,让学生在读中体味。
“仔细理会”这一专题重“解读”这一学习方法训练,选用了以两篇《史记》中的经典范文《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为学习材料的A、B两套学习方案供选择展开学习活动。处理方法有二。一是任选一套方案作为课堂教学材料,教师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归纳文言现象,结合语境推敲理会词义、文意及变化,梳理文言学习方法;另一方案则作为学生课后的训练材料,运用巩固课堂所学。二是好文章不厌多,干脆全部用来作为课堂教学材料,只不过在教学处理上,一个教师引导多些,一个学生探索多些。A、B两套方案都用有个好处:可以将解读文言的方法分解到两篇文章中,避免了一篇文章方法太多,学生难以悟透的问题。本板块两个方案的“文本研习”习题设计分别从词类活用特点的归纳、古今义规律的找寻、根据语境推敲词义(虚词、实词)、句意翻译、文意理解、赏析评点、质疑发新的角度系统地设计寻觅津梁的题目,建议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类好题并能做一些扩展、补充。
“融合贯通”板块重心是“历练”,是融合运用前面的种种方法。这一板块的学习方法是“活动体验”,更多的是学生动手。教材对《秋水(节选)》、《非攻(节选)》、《察今(节选)》三篇选文材料分别设计的是借助工具书注释、句读和翻译三项基本技能训练,建议多项训练之前教师要结合前两个板块教学的实例做好具体指导(可参见《教参》P144),训练之后应及时总结。
总之,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也是语言不断积累演变的历史。面对语言的亘古长河,尤其是我们高中文言文的教和学,只要我们溯源而上,相信会从书于竹帛、镂于金石的文字天地中,寻觅到文言的津梁。高中语文苏教版专题四是一个工具性很强的引导寻觅文言学习方法的专题,“因声求气”、“仔细理会”、“融合贯通”三个板块则分别从“读”、“解”、“用”的角度引导学生寻觅“津梁”,三个模块各有侧重,互相补充、循序渐进,每个板块阅读、训练和梳理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