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 逵
“以学定教”的理念源于因材施教的思想,它使初中作文教学以一种新思路进行,能够充分尊重学生。在这种观念的观照下,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写作的目光放射到现实生活中,从实际生活中寻找写作的素材。
课堂教学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要处理好教和学、动机和效果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了解学生写作的实际水平,针对学生的写作问题进行指导,力求每节课学生都能学到关于写作的新知识。
许多学生怕写作文,尤其害怕完成老师布置的命题作文。原因在于学生对命题作文的内容不是十分了解,因而感到无话可说,但又不得不完成作文,其结果往往是敷衍了事。每一种文体的作文命题,不管是什么作文题材,以何种形式呈现,都具有一定的限制性和开放性。现代初中作文教材中,有些内容距离学生所处的现代生活很远,激发不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对学生不具有任何吸引力。对此,教师应该选择一些比较新颖的文章进行讲解和分析。每篇文章的剖析都要有目的性,要针对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假如学生能够很好地把握命题作文的特点,在写作时避难趋易,对待作文写作就会变得游刃有余。
同一个题材的作文,假如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自然发现的问题也不同,必然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作文写作要求学生在构思时要思路开放,文章的立意要独特新颖,想人之未想,发人之未发。因此,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在培养学生进行集中思维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进行多向思维。学生一旦形成扩散型的思维方式,就会感到要写的东西很多,可以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来表达自己的体会、情感,而且材料新颖,立意独特,进而解决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问题。
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开放,往往喜欢独立思考问题,敢于标新立异,但是和成年人相比,由于受到社会和生活经验的限制,学生的想法比较幼稚,往往习惯从表面分析问题而且容易片面,没有深度和广度。所以,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教学,让学生用全面的眼光、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辩证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对辩证分析能力的训练,学生才能从材料作文中寻找出正确的看点,并围绕此观点进行辨析。
学生写作文时经常感到不知道从何写起或者不知道写什么。其中一个原因是学生没有掌握文体的理论知识。任何一种体裁的文章都有其特点,同时又都有共性,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此类知识,教师应对不同的文体进行比较教学和交叉训练。对于不同题材性质的文章,可以用不同的体裁来表现,这样很容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除此之外,还有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如何过渡的方法等等。
对课本和辅导书上的范文进行教学,除了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和写作手法外,还可以将其作为学生模仿的典范。
例如,在学完《范进中举》和《孔乙己》后,教师可以进行如下练习:如果孔乙己遇到了范进,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发挥学生自己的想象力写一篇作文,故事的情节要符合课本中人物的特征。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进行此类练习时,要做好准备,做到心中有数。教师在评析范文时,应着重分析文章作者观察问题和发现问题的方法,并由此推及思考、选材、构思的方法,讲清每篇文章仿写的重点,让学生有法可仿。
此外,教师在进行范文教学时,应要求学生学习范文作者分析和布局文章的方法,而不单纯地抄袭范文,让学生通过模仿开拓自己的思维和思路,将学到的方法进行发挥,最后使之变成自己的东西。如果学生掌握了此类知识,那么怎样写的心理障碍问题将得到解决,这样就为以后的作文教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课外活动有丰富的内容,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优势条件,扬长避短,有选择地组织课外活动。在开展课外活动时,教师只需在旁辅导学生即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是课外活动,但也要有明确的方向和目的,防止出现为活动而活动的现象。
总之,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应该“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方法和理论知识,就会通过这些知识去辐射自己的感性认识,并将它们迅速地组织起来,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学生完成的作文就会立意新颖、匠心独具。初中教师应融通“以学定教”的思想,将其应用到初中写作教学中,并不断创新初中写作的教学方法,使其处于不断的更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