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琴
(乌拉特中旗德岭山学校,内蒙古 巴彦淖尔015300)
“拿来主义”一说,最初来源于鲁迅先生的杂文。他主张的是有选择地拿,为我所用地拿。我们农村教师,外出学习相对不便,但是很幸运,生长在这个科技日益发达的社会,我们有条件从网络上去学习,去实践“拿来主义”。
《诗经》中有云:他山之石,可以为错;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有选择地拿来,之后加以灵活运用,这样的“拿来主义”足以使我们受益匪浅,足以将我们农村教学这块璞玉雕琢得有模有样。现将近年来我们学校的网络学习之路作一番介绍。
我是一名语文教师,从教18年,经历了语文教学一波又一波的改革风潮。如今,风浪渐小,潮头已趋于平静。但是这十数年语文改革之路,走得颇让人纠结。有一句很经典的评价:关于语文教学的大讨论,该是上个世纪末最为苦涩的果子。我很赞同这句评价,事实是苦涩的余味还很绵长。我们国家的教育实际上走了一些弯路。如今想来,当时的改革,看着似乎红火热闹,但是却茫无头绪,你方唱罢我登场,导致一堆在急忙中诞生的理念,又在急忙中崩于无形。
因此,十年后的今天,再谈教学理念,我们便多了一层思考:这样的理念科学吗?
学校教导处除了领着我们学习《课标》,分析《课标解读》,便是从网络上下载观看知名教育家的讲座,了解他们的教学观念。比如我们经常会听魏书生与李镇西的教育讲座,李镇西的《如何教出好孩子》,魏书生的《给青年教师的几点建议》更是让我受益匪浅,并且时时回味,反省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如魏书生、李镇西等专家的教育教学理念,我认为是科学的,可以拿来使用。因为他们的理念经过了时间检验,也经过了实践检验。他们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得很成功,他们把学生教育得也很有发展潜力,这样的专家总结的方法与倡导的理念一定是可行而科学的。
“拿来”的教学理念使我们在教育学生,教育自己的孩子时方法更正确,收效更明显。
四年级上册第11课《去年的树》讲的是一棵树与一只鸟是好朋友,结果来年鸟儿再来时,树已经不见了。这是一篇很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每当遇到这样教育意义明显的文章,我们的老师就容易偏重思想教育,疏离语言文字。如果把握不当,教师容易将教学重点设计为当前最流行的话题:环境保护。但是语文自有其重点,自有其独特的解读方式。怎样正确解读文本呢?
我在教学之前一直彷徨,后来上网观摩了王崧舟老师的教学视频《去年的树》。王老师是这样确定本文教学重点的:贯彻一条主线,落实三个融合。一条主线即学习语言的运用。三个融合即:学习语言的运用与陶冶情感的融合;学习语言的运用与内容理解的融合;学习语言的运用与思想梳理的融合。
极具语文性的讲解与分析,极具指导性的教学课例,使我茅塞顿开,不仅明白了这一课的教学思路,也举一反三隐约明白了语文教学的一种思考方式。
拿来的名师教学课例,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语文的本质,把握语文课的方向。网络使农村教师也可以近距离接触名家。
去年我们参加了教育部启动的全国教育系统网络培训,这次培训重点就在于提高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以下将这次培训简称为“国培”。在这次培训中,我们不仅从专门为教师提供的国培网络上拿来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拿来名师教学课例,更能方便地拿来全国各地教育同仁多年来总结的教育实践的宝贵经验。
学校教育是对人的培养,一旦失误,造成的将是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遗憾。因此,能从全国同行们的教学实践中得到正确经验,减少教育教学中的失误,这是怎样有意义的收获呀!立足于提高农村教师的素质,通过网络进行的国培,为我们提供了很多这样宝贵的经验。
北京市西城区的一位教师将自己的经验传到网络上,是关于“比较阅读法”的。她给我们举了个例子:教学《七步诗》。
她将曹植的《七步诗》与郭沫若的《反七步诗》放在一块进行教学,让学生阅读、理解、比较。我在今年的公开课中便使用了这个方法。同样是《七步诗》,用比较阅读法进行教学,既可以理解诗中同样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也可以理解诗人站在不同角度持有的不同心态。例:
七步诗(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反七步诗(郭沫若)
煮豆燃豆萁,豆熟萁成灰。
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
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
学生们也许缘于年龄与经历的关系,会对两首诗理解浮于表面,但是我被这种方法震撼了。同样是以物喻人,前者表现的是兄弟相残,后者则表现为甘愿牺牲。果然,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在网络国培这个平台上,我们教育界同仁无私地与我们这些农村教师进行了成果分享。
总之,在我们这些农村教师的学习之路上,“拿来主义”被我们运用得尽情尽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如果坚持拿来,坚持灵活有机地被我所用,我们有理由相信,虽然这里是较偏僻的农村学校,但拿来网络上的资源共享,定会使我们的教学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