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阅读期待中倾听花开的声音

2014-08-15 00:51毛海霞
语文天地 2014年30期
关键词:小鱼创设课文

毛海霞

特级教师于永正指出:“任何一种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读。读,它本身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方法——学习语文(或者说培养语文能力)的根本方法。”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成为我们语文教师要思考的重要课题。笔者在近年的语文教学中,努力养成学生的“阅读期待”,寻求阅读教学的新境界。

一、换位思考,让学生在阅读体会中体会课文

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说:“学生已经会的,不教;学生能自己学会的,不教;教了学生也不会的,暂时不教,留待将来教。那么我们应该教什么呢?教学生不会的。”这就需要教师对作品有深入的研究,深刻透彻地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这样才能深入钻研教材,进入角色,把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传达的意思讲述出来。

只有这样,教师进入课堂才能有饱满的精神,将文章中的情与自己心中的情融注于讲解之中,洋溢于讲台之上,再反转过来如清水似地流到学生心中,唤起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跟老师一起去体会文章的意境、思想和情感,而不是一味照搬教案。

教师不但要研究教材,还要研究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哪些是他们已经会了的,哪些是他们自己能搞懂的,这样才能知道这节课到底要教什么,围绕学生的需要来设计教学问题,创设教学情景,这样才能让学生觉得有兴趣,具有挑战性,自然而然就有了阅读期待。

二、设置悬念,让学生在阅读中产生兴趣

所谓设置悬念,就是紧扣课文中的重点、难点设置疑难问题,引发学生质疑、释疑。有了疑问,同学们就有了释疑的心理倾向,就会在所学的课文中去寻找答案,也就有了阅读期待。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预习课文比精读课文有兴趣,课外阅读比上语文课更有兴趣。可见“阅读期待”的心理取向很重要。学生课前都预习了课文,他们就知道了课文的大概环节,“阅读期待”就得到了满足。这时,如果老师不能及时调整学生的阅读期待,学生对进一步的学习就会失去兴趣。

例如,在教学《荷叶圆圆》中,(课前,老师在黑板上画了四个小圆,一个大圆)

师:小朋友们都认识一位年轻的魔术师刘谦,今天老师也来变个小魔术,小朋友们可要睁大眼睛看清楚啊。千万别眨眼睛,老师要变了啊。

只见老师一两笔就把一个圆圈变成了一个小水珠。(学生一个个集中注意力,紧盯着黑板)

接着又三下两下把几个圆圈先后变成了蜻蜓、青蛙、小朋友、荷叶。(只见几个学生张大了嘴巴,还陶醉在黑板上神奇的变化中,对老师更是崇敬有加)

在这样没有任何语言的课堂中,同样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利用简笔画小魔术,自然而然地导入新课。

三、创设情境,让学生在阅读中提升视野

创设情境,即带领学生进入一种教者设置的与阅读内容有关的教学情境中。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找准感情基调,将学生沉睡的情感唤醒,积极营造充满真情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探究课文的激情,从而产生身临其境的朗读体验。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他们的知识层次较低,阅读能力也很有限,他们的“期待视野”大多只停留在主要内容上。而我们知道,阅读教学只讲内容是远远不够的,教材中有不同的情感等待我们去体验,有丰富的人文内涵等待我们去挖掘,这些精髓都依赖于教师的分析、提问。灌输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旧模式,我们应该针对儿童的心理特点,巧妙地设计各种情感,构建一个个强有力的磁场,抓住学生的心,激发他们的兴趣与探知欲望,让他们在感受阅读的同时,发现阅读是块沃土等着他们去开垦,从而扩大期待的视野。

例如,我在教学《月亮湾》时,为了引导学生去朗读、感悟课文中一句话:“河水绕着村子缓缓地流着,一群群鱼儿在河里游来游去。”为了让学生体会小河里的欢乐,我让学生通过角色入境:“小鱼小鱼你在干什么?”“小螃蟹小螃蟹你在干什么?”“小鱼,小鱼,我看见你们在水里玩得好开心呀!老师想来河边走走,你们欢迎吗?”此时我心中的小鱼就是孩子们,一声声亲切的召唤也唤起了孩子们心中的“小鱼”。此时此刻,孩子们认为自己就是一群“小鱼”“小虾”,没有一丝做作,却让“小鱼们”乐此不疲,于是围绕“河水绕着村子缓缓地流着,一群群鱼儿在河里游来游去”的朗读说话训练,“小鱼们”滔滔不绝,读起书来,“小鱼们”更是真情流露。正是这样的角色创设,孩子们的情感一次又一次达到高潮,学生为了更好地施展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在阅读中产生另一层面的“期待”,朗读也越来越有味道。

猜你喜欢
小鱼创设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小鱼
小鱼
背课文
小鱼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