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实施中的误区及教学设计能力的提升

2014-08-15 00:46郑可菊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隐私权教材情境

郑可菊

(珲春市教师进修学校,吉林 珲春 133300)

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开展“以学为主、当堂达标”教研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探索建构思想品德学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新型课堂教学结构,努力促使常态课堂效能最大化,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和愉悦。作为教研员,应关注课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误区,并努力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带领教师们共同研究解决困惑,坚定教师改革的信心,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教研员上实践研究课就是解决问题的途径之一,教研员上实践课,更多的呈现给教师们的是如何将理论通俗化、具体化。现结合执教《尊重和维护隐私权》一课的教学实践,谈谈课改实施中的误区及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提升。

一、课革实施中的误区

1.学生“先学”的误区

在教学实践中,有一些教师没有真正理解“先学后教”的真正内涵。只是认为学生读一遍教材就是先学;让学生看教师所设计好的问题提纲看书找到答案就是先学,学生找不到答案教师就告诉学生等情况,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形成固定思维:学生不会提出问题,教师不告诉答案,学生就不 敢在书中勾划、做标注等,结果一节课的多半时间都花在了教师抠教材、划教材的环节上,使课堂沉闷无趣,偏离了课程的性质和理念。“先学”应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来实现整体感知文本,根本出发点在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 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此来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

2.教师引导作用的误区

“以学为主、当堂达标”的教学模式其核心意义在于把课堂还给学生(包括学生的表达权、表现权和表演权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一些教师认为,我们完全可以列出问题,让学生找答案或者完全放手让学生随便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回答就可以了;还有的教师将教材或者练习册的材料编写在学案上让学生做一做、对对答案就可以了……,可见,我们的一些教师过多的关注了教教材---“传递”知识。没有明确教师的作用在于有价值地引导,即,教师的导学、导教、导练,最终使课堂真实、有效。

二、走出误区,提升教学设计能力

1.注重发挥导学指南的功能

教师应根据学生认知能力和水平,围绕学习目标设计导学指南。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提出问题,感知教材知识点及相互联系的过程。在完成导学指南的进程中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为“后教”奠定基础。例如:在讲《尊重和维护隐私权》一课时,设计了【导学指南】1.请先阅读一遍教材,然后根据内容设计问题,并将所设计的问题、不懂的语句、观点写在学习卡上。2.对桌交流;6 人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小组派代表汇报展示学习卡,其他组员可以补充。教师巡视观察,发现共性问题,对学生进行点拨、鼓励性评价。导学指南的完成是师生共同认标的过程,是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自学教材,在完成导读指南的进程中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自己读书,把握新课的大体知识结构和基本的知识点,实现“先学后教”。此环节在个人解决不了问题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式学习,互相讨论、研讨,解除疑惑,遇到小组内都不能解决的的问题以小组展示的方式提出,教师适当点拨解疑。此环节重在让学生进行思维的碰撞,让教师了解学生普遍存在的以现在的知识水平和能力都难以解决的问题,对学生共同存在的问题进行组间相互探讨,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及独立钻研,大胆创新的能力。小组的讨论、展示也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启发教师明确自主学习绝不仅仅是教师列出问题提纲,学生找答案,而是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2.注重教学设计,实现教师有价值的引导

实现教师有价值的引导。一方面要看到学生意见的独特性和价值,另一方面又要看到学生是“不成熟”的人,他们的知识和经验还很有限,而且他们的思路和建构方法也需要发展,因此,必须重视教师有价值的引导作用的发挥。学生接不接受,能接受多少,都与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有很大关系,只有那些为学生所经历、体验和感悟的东西才能真正融入到学生的脑海之中,并主动构建知识体系。因此,教师不应仅仅体现在知识的“传递”上,而要在教学设计上下功夫,注重预设性与生成性的有机统一,精心创设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维,让他们通过对于知识的理解来主动建构知识,只有他们主动建构的知识才能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知识是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建构的。教学不是“空中楼阁”,教学活动要借助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使学习与生活相连。例如:在讲的《尊重和维护隐私权》一课时,学生已经了解了隐私和隐私权的相关内容,但是学生是否能辨别隐私、道德和法律的关系呢?学生已有的经验到底怎样呢?为了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也为了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可设计【考考你】导入新课环节:让学生用“社会、隐私、道德、法律”四个本节课关键词语连成一句话。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回答出了:“在社会中,侵犯他人隐私的行为既是不道德的行为,也是违反法律的行为”;“在社会交往中,尊重隐私的行为既是道德的要求也是法律的要求”……由此,教师了解到学生已经知道了尊重和维护隐私权,但是还没有真正的明晰如何尊重和维护隐私权?侵犯隐私权的性质和侵权表现等?由此教师引导学生来学习本节内容《尊重和维护隐私权》。

知识是学生在特定情境中获得的。教学不能从知识到知识,不能教教材,教学要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例如:为了引导学生学会辩证的看问题,学会换位思考 ,体谅父母。明确树立隐私意识和个人隐私受法律保护。可创设中学生“毛茸茸”和“苹果”的QQ 聊天记录:【毛茸茸 :我最近烦死了,妈妈非要我的QQ 密码,你说我该怎么办?】【苹果:咱们真是同病相怜,我家电脑安装上了“电子家长”软件,妈妈早就知道我的密码了,要就给吧,又不是别人。】此情境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真实情境。学生通过思考具有两难选择的问题:“父母侵犯了孩子的隐私,告还是不告?”在选择中获得了知识,懂得了如何树立隐私意识。教师又设计了小组合作交流“如何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这一问题,学生在思维碰撞中懂得了要体谅父母,学会换位思考,进一步明确了要学会尊重他人的隐私,这是道德的呼唤。

学习过程是学生高层次思维活动的过程,是与教师和同伴的互动中完成的。例如:在《尊重和维护隐私权》这节课中,为了让学生明确尊重他人隐私,要强化责任和信誉意识,增强责任观念和渗透诚信教育,懂得维护自己的隐私权的方法,可设计【情境体验】这一环节,要求各小组根据漫画的提示,将漫画改编成情境表演。这一漫画情境来源于同学、朋友在交往中的可能发生的场景,通过学生的表演体验,再结合自己的真实体验感受,结合已有的知识对所扮演的人物行为进行评价。在评价中既使思维得到了训练,情感价值观得到了升华,又使原有知识得到了深化----生成了新的知识。在情境体验活动后,我请小组讨论列举出保护个人隐私的方法。每个小组都积极找寻保护个人隐私的方法,他们起初只是依据教材找方法,但是经过教师的提示,打开了学生的思路,最终学生找到了很多保护隐私的方法。教学中的交流不是简单的问题对答而是对话、碰撞、争鸣等实质性交流,教学只有激活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才能产生真正的效果。

学习结果要达成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和灵活应用。思想品德反映的是个人深层的内心世界,只能在实践中进行,作为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例如:在《尊重和维护隐私权》这节课中,为了让学生能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分析日常生活的相关案例,设计了【情境判断】这一环节,可设计6 个情境,让学生判断是否侵权,说出判定的依据和侵权者应承担的后果。这六个情境的选择是依据侵犯隐私权的表现来设计的,情境具有针对性。先让学生独立判断,将判定结果写在学习卡上,然后让两名学生到黑板上书写判断结果并阐述理由。对于有疑异的情境判断,让小组间运用所学知识各抒己见、阐述观点。通过情境判断,使学生明确了以道德和法律作为行为选择的准绳,这是本课的教育落脚点。在辨析中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处理实际问题能力,旨在鼓励学生多角度的思考问题,让学生在增强权利观念的同时,提高全面看问题的能力。教学的目的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某个观点或方法,而是要学以致用,教学要联系实际,在实际的情境中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方案要缜密、活页化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仅停留在教案的完成上还远远不够,课前思考要缜密、活页化,在课堂上才能游刃有余的驾驭课堂,使课堂出现意想不到的闪光点和生成点,这样的教学才会激情荡漾。教案的活页化,是师生、生生、学生与文本互动,是师生情感交流与思维碰撞的体现。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所有的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媒体的选定、教学情境的创设及课堂教学结构的安排,都必须注重实效,注重学生的实际和个体差异。教学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教学设计不仅是课前的构思,而且在课后通过反思补充相关的材料,使其更加完善,为后续教学提供借鉴和服务,这就是活页教案的价值所在。古人云:授之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一生受用无穷。一堂课不仅让学生学会某个知识点,而更应该是一个创新思维的起点,不仅教给学生的知识,更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总之,课改实施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解决的方法和途径很多,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同时要善于反思和总结,发现不足和遗憾,在不断解决这些不足和遗憾的过程中,促进自己教学设计能力的提升,从而使自己成为一名适应课改发展的教师。

猜你喜欢
隐私权教材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纳税人隐私权的确立、限制与保护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妈妈,请把隐私权还给我
谷歌尊重雕像“隐私权”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