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可以铸就诗词教学的别样精彩

2014-08-15 00:51李凌钰
语文天地 2014年36期
关键词:词人长征意境

李凌钰

古典诗词语言凝炼,意境悠远,内涵丰富,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正因为如此,古典诗词也有着自身独特的教学规律和方法。为了更好地演绎诗词教学的精彩,很多教师在注重文本本身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拓展。

一、激活阅读期待,以拓展唤醒欲望

在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相关资料的收集,建立起相应的知识储备,激发学生进入诗词学习的快速轨道。更为重要的是,这些真实的材料能够帮助学生生发强烈的阅读期待,为新知的学习蓄力。

教学《长征》时,教师考虑学生生活实际与诗歌内容相去甚远,而对长征这一历史事件的了解是学习本首诗的基础,于是教师以翔实的史料内容激发学生真切的阅读期待。教师从长征开始的历史背景、遭受的困难、红军表现出来的感人事迹等细节入手,为学生积淀了相应的长征知识。随即,教师为学生声情并茂地诵读了全诗,同时在诵读过程中相机出示地图,并要求学生填出文本中所涉及到的地名,从而将诗歌内容与历史事件巧妙融合。正是这些知识的补充和激发,学生内心蓄满了学习动力,有效提升了对诗词的学习兴趣。

二、关注教学起点,以拓展习得真义

古典诗词由于历史久远,语言习惯迥异,常常形成认知能力与文本解读上的客观差异,而这种差异正是教师教学的契机,也正是拓展策略用武之地。如能策略运用得当,往往能够事半功倍。

还以《长征》为例,不少学生在阅读诗歌后会提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金沙江水会“暖”,大渡河水会“寒”呢?为此,教师在学生疑惑之处进行拓展教学取得了较好效果。教师首先播放了电影《巧渡金沙江》的片段,知道了红军不废一枪一弹渡过了金沙江,“暖”字体现了红军此时心情的愉悦与骄傲;接着,教师出示了《飞夺泸定桥》的相关资料,观看了红军攀爬铁索的壮观景象,从而体悟出“寒”字展现出红军在大渡河上留下的悲壮与惊险。

两处疑点,教师利用文字与视频的双重资料,帮助学生突破了认知,彰显了诗词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三、把握诗词核心,以拓展体验意境

古典诗词,诗人最讲究炼字,因此其语言才显得凝炼含蓄,富有意蕴。教学中,教师可以紧扣诗词中的关键字词进行有效拓展,激活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借助拓展材料实现对诗歌语言的细细品味与涵咏,从而高效快速地走进诗词深远的意境中。

例如,在教学《游园不值》中的千古名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原始积累与生活记忆中进行自我拓展,实现诗歌意境的真切体验。

师:回忆自己的生活,你们觉得“满园春色”应该是一幅怎样的情景?

生:莺歌燕舞、鸟语花香、色色俱全、春意盎然……

师:你们是用成语的方式概括的,真棒! (出示春意图) 如此春意浓浓的画面,你又想到了哪些诗句呢?

生:图片上青青的小草让我想到了“草色遥看近却无”。

生:那婀娜多姿的柳树让我想到了贺知章的“万条垂下绿丝绦”。

生:那粉嫩的蝴蝶在花儿上翩翩起舞,我想到了“留连戏蝶时时舞”。

这首诗以侧面烘托的写法展现了“满园春色”,给读者留下了充足的空间。教学中教师紧扣诗歌中“春园春色”,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储备,将诗人笔下营造的盎然纯净还原得丰盈而真实。这样的拓展,源于学生又服务于学生,促使学生真正走进文本。

四、践行以点带面,以拓展夯实积累

在一首诗词学习行将结束之际,学生仍旧沉浸在诗歌所营造的深远意境中而不能自拔,教师可以具有针对性地拓展其他主题相近、意蕴匹配的古诗,使得教材中诗词的教学由点向面逐渐扩散,由课堂的起点迈向更为广阔的无尽终点,从而让学生在诗歌之路上一路行进,饱览无限的风光,提升自身的文学修养。

例如《如梦令》这首词展现了词人李清照年轻时快乐幸福的生活状态。教学中以“醉”字为词眼,引导学生由诗歌语言想象词中意境,由词中意境体悟词人内心,深刻准确触摸词人的无限情怀。在此基础上,教师及时补充了李清照的另一首词作《声声慢》,其“凄凄惨惨戚戚”的情感基调与教材中的《如梦令》形成了巨大的情感反差,学生在对比性阅读中,对词人人生不同阶段的遭遇和词作风格也有了感性的认识。

水滴虽小,将其置入大海便可永葆其生命的活力。一首诗词也只有浸润在相应的类群中,才能借助系列诗文的相互照应、彼此连接,才能为学生架构起有效的阅读通道,才能真正彰显诗词教学的精彩。

猜你喜欢
词人长征意境
我们为参加“七大”走了一次“小长征”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词人的职业
《浮世清欢,岁月安好》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
“翱翔之星”搭长征七号顺利入轨
林逋梅妻鹤子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