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宸籽
课堂教学的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开端,精彩的导入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精彩的导入能为课堂教学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老师先引导学生复习和回顾以前学习过的知识、内容,再对新知识和新内容加以学习。例如,学习《北大荒的秋天》时,我这样说:“有人说,秋天是忧愁的,因为‘江枫渔火对愁眠’。有人说,秋天是思念的,因为‘江上秋风动客情’。还有人说,秋天的美的,因为‘霜叶红于二月花’。同学们,你们眼中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呢?”利用学生已学过的课文内容进行导入,不但能使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更加明了,而且能让学生在知识迁移中掌握学习方法,也能帮助他们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
讲故事是好的导入方式。在讲《哪吒闹海》时,我从哪吒一生讲起。他三岁就下海,闯下大祸,踏倒水晶宫,捉住蛟龙抽筋刮鳞。哪吒年少但法力广大,可以变化为三头六臂,足蹬风火轮,手使一柄金枪,项戴乾坤圈,变化多端。每逢托塔天王挂帅出征,哪吒必然前往,有时当先锋,有时为大将,降服妖魔。这个故事饶有情趣,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故事讲完后,我这样导入:“想了解这样的哪吒吗?今天我们来学习《哪吒闹海》。”
诗歌美在诗情画意的意境,美在抑扬顿挫的节奏,还美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于漪老师在上《春》这一课时,一开始就充满感情地说:“一提到春天,我们就会想到春光明媚,绿满天下,鸟语花香,万象更新。自古以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来描绘春天,杜甫有一首《绝句》,同学们还记得吗?”学生齐背:“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于老师又问:“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呢?”学生又齐背:“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门泊东吴万里船”。接下来,于老师因势利导启发说:“现在我们就欢乐地生活在阳春三月的日子里,《春》中写到的山、水、草、树、花、鸟等景物的姿态、色彩,你们注意到了没有?让我们细读课文,领略大好的春光,寻找与作者观察的差距。”于老师的导入,不但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而且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使学生沉浸在春天优美的诗情画意之中。
悠美动听的音乐从来就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文学和音乐艺术也从来都是息息相通的。用音乐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兴趣,活跃气氛,为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创造一个良好的情境。实践证明,这种方式深受学生欢迎。
比如,讲《让我们荡起双桨》时,我先放一段这首歌。同学们立刻被拉进了氛围,不由自主地哼唱起来。快乐幸福、神情陶醉。这无疑为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提供了一个背景。学生在这样一种情境中进入学习状态,其效果不言而喻。
小学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他们阅读课文,往往会对故事发展或人物命运十分关注,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去设置一些有悬念的问题,往往能引起学生学习新课的浓厚兴趣。如课文《惊弓之鸟》的导入:
师:现在空中飞着一只大雁,大家想想用哪些办法能把它打下来?
生:用箭射,用枪打……
师:你们所用的方法都可以,可是,古时候有个射箭能手更羸,却是只拉弓,不用箭,“嗖”的一声把这只大雁射下来了,这究竟是什么缘故呢?答案就在课文中。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看谁先把答案找到。
由于悬念的吸引,学生立即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种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们主动认真地读书、思考。值得注意的是,制造悬念要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如果故弄玄虚,那就失去了悬念的意义,有的甚至会把学生弄糊涂。
课堂导入虽然只是几分钟的工夫,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做生活的有心人,广泛学习,长期积累,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和教学水平,才能在课堂导入这个狭小的天地里,创造出一个鲜活的大世界来。
心理学研究表明,精彩的课堂开头,往往给学生带来新奇感,不仅能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当成一种自我需要,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识的境界中。在导入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灵活处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把学生引向新领域,使整堂课有血有肉,充满活力,充满创造。切忌千篇一律,平铺直叙,牵强附会,否则只会扼杀学生的积极性,对课堂失去兴趣,对教师失去兴趣,丧失学习语文的热情。
总之,好的导入语,出神入化,婀娜多姿,精彩生动,富有艺术魅力,对学生学习新课有很好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