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管理 为语文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

2014-08-15 00:51
语文天地 2014年5期
关键词:教与学情绪笔者

商 健

在语文教学中,初中生的学习效果与情绪的关系十分密切。就学习科目特点来说,语文学习到了初中阶段,诗词背诵、文言文理解背诵分量加大,如果处理不当,学生将会产生畏难、抗拒的情绪,影响语文学习效果。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情绪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怎样进行情绪管理呢?笔者将对这个问题进行简单探讨。

一、魅力感染

针对初中生情绪化强烈的心理特点,笔者非常重视自己在学生当中的印象。笔者会通过范读,展示良好的朗诵能力;会通过下水文,展示自己的写作水平;会通过学生背诵前的示范,展示自己对诗歌名文的鉴赏能力;会通过经典阅读或美文推荐,给学生介绍各种优秀作品。

通过这些行为,能展示一种语文老师的魅力,让学生在心理上受到感染。他们会因此接受你,认为你起码是一个合格的语文老师,甚至是有水平的语文老师。接下来由你提出的语文学习要求,就比较容易被他们接受了。

二、情感投资

初中时期,学生开始以自我为中心,到了初二,就到了一个叛逆期。在这阶段,他们会不断地与父母和老师发生冲突。如果老师不能秉持爱的教育精神,对他们进行包容与疏导,未能始终尊重他们,那么,师生就很容易走向对立面,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所以,笔者经常会秉持尊重、理解、关爱的理念去对待他们。在校运会上,为他们加油鼓劲;在大课间,跟他们一起玩“两人三足”,或与他们随意聊天;发现谁情绪低落,总会问清缘由,加以疏导;建立语文Q群,在分享语文资源的同时,发现他们的困惑,跟他们研究解决。

总之,只要你是真诚地跟学生交朋友,对他们付出真挚的情感,他们都会“投桃报李”。他们会把学好语文当做对你的“回报”。很多的学习任务,他们不但不抵抗,反而“出谋划策”,老师没想到的地方,他们会提醒,老师忘记布置的作业,他们会自己布置,自己检查。由此可见,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投资。

三、方法有效

要让学生信服你,心无旁骛地跟着你一起去学习,单靠情感因素支撑,毕竟难以为继,他们毕竟已经过了盲从的年纪。所以,有效科学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学有规律,教无定法。所以,教师应根据不同届、不同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灵活运用合适的高效的教与学的方法,争取让学生有的放矢,高效学习,让他们在学习之后,能有效提高成绩,以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例如在文言文教学中,笔者一般会调查学生以前的语文老师是怎样教文言文的,询问他们对这种教法的感觉,问他们有什么看法和建议。调查完后,笔者再把可采用的几种教与学的方法介绍给他们,让他们做出选择。选择后,发现问题,再针对问题具体做出调整,直至找到合适的方法为止。这样的教与学,针对性强,所以效果更明显。学生因为有效的学习尝到了学习“有效”的滋味,他们会更加“死心塌地”地跟着老师学习,因此,成绩越学越好。

四、活动激趣

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重要载体。笔者经常会结合相关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对语文更有新鲜感,更有兴趣。例如结合“营造初中班级课外写作氛围”的课题研究,我们开展了“改写续写小小说”、“水浒英雄我评说”等活动,学生通过改写小说结尾,尝到了创作的乐趣。他们会在活动中发现小说不同的结尾,寄寓着不同的意义,表达了不同的情感。在“水浒英雄我评说”的活动中,他们通过评说来表达自己对作品人物的独特看法,饶有兴致地过了一回“评说”瘾。

此外,对对子、赛诗歌、编剧本、赏影视等语文活动,都能为学生打开语文世界的一扇扇大门,让学生看到了一个个鲜活的、广阔而有味道的语文世界。这些,都能巩固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情绪。

五、激励机制

激励是发掘人潜能的重要途径,当人受到激励后,其可发挥的能量会大大增加,它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因此,所有的情绪管理,都离不开“激励”。学生很多时候就像一捆捆干柴,而“激励”,往往就像星星之火,一经点燃,就会有“燎原”之势。

表扬、展示、奖励是激励的常用方法。例如,在“改写续写小小说”活动中,有些学生认为这不是考试内容,有点马虎应付。笔者为了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利用了一节课,专门对前两次的续写改写进行了讲评,重点表扬了积极参与、认真写作的学生,并且把他们的作品通过电子文档展示出来,还举行了简单的颁奖拍照仪式。结果,第三次交上来的作品不管是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有了惊人的飞跃。看了学生上交的作品,你会感觉到,教学就是一个激趣的过程。学生的情绪管理好了,积极性上来了,学生就能迸发潜能,奇迹就可发生,教学目的也就轻而易举地达到了。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管理好学生的情绪,能为语文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愿我们在教学中管理好学生的情绪,创出一番新天地。

猜你喜欢
教与学情绪笔者
楷书的教与学
教与学
让“预习单”成为撬动教与学的支点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欢迎订阅《小学数学教与学》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