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及其对我国当前文化建设的启示

2014-08-15 00:42:34
关键词:葛兰西领导权知识分子

王 卓

(西安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研究院,陕西 西安710061)

0 引言

安东尼奥·葛兰西是意大利著名的政治理论家,也是欧洲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行者。作为意大利共产党的缔造者,葛兰西积极投身于国内的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于革命实践之中。可以说,葛兰西不仅是理论家与思想家,同时也是实践家、革命家。在葛兰西的革命实践中,真正将理论与实践切实地统一起来。1928年,作为意共总书记的葛兰西被当局警察以“莫须有的罪名”[1]1押送法庭受审并被判二十年徒刑,最终病逝在监狱中。即使是身处囹圄之中,葛兰西也未曾停止思想探索,写下了在后世影响深远的《狱中札记》。正是在《狱中札记》一书中,葛兰西对马克思主义作了大量具有独创性的理论思考,尤其是提出了“文化领导权”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那么,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的思想内涵如何?它对我国当前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何启示?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1 “文化领导权”的思想内涵

领导权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的重大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领导权问题一直备受关注。革命无论以何种方式呈现,国家政权都是根本问题,而获得国家政权是以取得革命领导权为基础。列宁指出,俄国无产阶级只有通过暴力革命才能夺取已经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的领导权。[2]148很显然,列宁所说的领导权,其核心是政治领导权。与此不同,葛兰西立足于意大利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实践,进而反思和探寻十月革命和西欧革命的经验教训,鲜明地提出,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取得革命胜利的主要条件是对意识形态领导权的争夺。[3]74葛兰西指出,只有首先在革命中取得意识形态领导权或文化领导权,才能最终夺取并建立国家政权。文化领导权,实质上是葛兰西为无产阶级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全面夺取领导权而提供的一种战略思想。从思想内涵来看,“市民社会”、“有机知识分子”、“阵地战”三者共同构成了文化领导权的主体内容。其中,市民社会是文化领导权的实施场所,有机知识分子是文化领导权的实施主体,阵地战则是文化领导权的实施策略。

1.1 市民社会

国家学说和市民社会是理解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的前提和基础。传统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统治集团进行政治统治、维持统治地位的暴力工具。作为强制性统治的存在,国家是完全意义上的“政治社会”。葛兰西突破并发展了“暴力工具”的国家观,独特地指出现代国家是由“政治社会”和“市民社会”共同构成。他认为:“国家的一般概念中必然包含着原来属于市民社会概念中的一些成分(因为可以这样说:国家=政治社会+市民社会,换言之,国家是受强制盔甲保护的领导权)”。[4]443在葛兰西看来,市民社会从传统经济社会中脱离出来,成为与政治社会并列的上层建筑领域。这里的政治社会是指政府机构,如警察、军队、法庭等;市民社会指学校、教会、学术团体,还包括了杂志、报刊、新闻媒介在内的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5]123葛兰西认为,政治社会与市民社会共同构成了统治阶级实施领导权的主要场所。在政治社会,国家权力机关通过暴力和法律等职能进行强制性管理,以实现政治领导权。在市民社会中,民间组织和社会团体通过发表舆论,向民众灌输符合统治阶级利益的价值观念与文化思想,使民众在“同意”中接受对统治集团价值观和政权合法性发自内心的“认同”,从而真正实现文化领导权。

葛兰西认为,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国家职能已经由暴力职能转向文化职能,资产阶级的统治已经不再局限于政治社会,领导方式也更加侧重于“精神和道德领导”[6]316。资产阶级不仅采取强制的手段,即依靠暴力的工具,更重要的是采用思想上的“同化”,精神上的强制“服从”,进而改变民众的思维模式、生活习惯、价值观念,并最终让这些价值观念成为大众的自有之物,使民众彻底地“认同”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因此,葛兰西认为,无产阶级要想夺取文化领导权,就必须首先夺取资产阶级掌管下的市民社会,逐步瓦解其中蕴含的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这是建立无产阶级对文化的领导权的前提和基础。

1.2 有机知识分子

葛兰西提出,要夺取文化领导权,就必须依靠知识分子阶层。他认为,“要是没有知识分子,那就是没有组织者和领导者,也就是没有组织的。”[7]15知识分子是宣传政治主张、传播政治思想的主要力量。但是他反对以是否从事脑力劳动作为划分知识分子的标准,因为在劳动中,几乎人人都是会运用到一定的脑力与智力,没有所谓纯粹的体力或机械劳动。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所有的人都是知识分子”[8]4。那么何种类型的知识分子才是葛兰西眼中“真正的知识分子”?葛兰西对此作了区分。他将知识分子分为“传统知识分子”与“有机知识分子”。他认为,传统知识分子是远离群众生活和现实世界而独立存在的利益集团,其人员构成主要是哲学家和文人阶层,他们的利益与政治主张往往与当权政府和大众愿望背道而驰;有机知识分子是指伴随先进生产方式产生并不断完善自身的新生阶层,[8]2是经过“实践改造”的知识分子。他们不再是远离大众的精英,也不是闭门造车的文人学者,而是民众的教育者与启蒙者,是现实社会的实际建设者和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与传统知识分子相比,葛兰西更强调的是有机知识分子在文化领导权中的主体地位。有机知识分子不仅向民众灌输先进的思想理论,他们也会走到民众中间去,深入了解民众的生活,了解民众的思想,从中汲取好的经验,创作出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理论,让理论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大众的真实愿望。葛兰西认为,在资本主义国家中,无产阶级要夺取文化领导权,就必须建立自己的宣传教育机构,拥有自己的有机知识分子,培养无产阶级有机知识分子队伍,通过他们去宣传无产阶级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对人民群众进行无产阶级意识教育,批判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组织群众参加革命实践,实现文化领导权的彻底转变。

1.3 阵地战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让葛兰西看到了意大利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前进方向。可是在此之后,德国、匈牙利等西欧国家无产阶级革命却纷纷流产。通过对东西方革命斗争实践进行比较研究,葛兰西认为,欧洲无产阶级革命之所以没有能够复制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是因为东西方国家的社会结构有着天然差别,主要体现于市民社会地位的不同。[3]39在以俄国为代表的东方国家中,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并没有成为人们的普遍“信仰”,市民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因此,可以采取暴力革命摧毁政治上层建筑,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9]114-115与此不同,在西方国家中,政治社会和市民社会都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演变,二者都已经臻于成熟。也就是说,在资本主义国家中,无论是政治领导权还是文化领导权,都已经牢牢地控制在资产阶级的手中,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及行为规范已经深入人心,市民社会已经成为强大的“堡垒”和“工事”。葛兰西这样描写到,“国家一有风吹草动,市民社会的坚固结构立即挺身而出。国家只是外围的壕沟,后面屹立着一个强大的碉堡工事网”。[4]420因此,通过暴力革命摧毁上层建筑的“俄国模式”在西方社会并不能奏效。

那么,在这些资本主义国家中,无产阶级要想夺取领导权,应当采取怎样的策略呢?由此,葛兰西提出了“阵地战”[8]186的革命策略。所谓“阵地战”是指无产阶级必须坚守与巩固自己的意识形态与文化阵地,并通过建立文化团体和文化组织向资本主义的市民社会渗透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冲破资产阶级在文化、意识形态上的领导权,逐步争取市民社会,扩大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领域,最终夺取革命政权。

从总体上看,葛兰西提出的“文化领导权”是指无产阶级通过有机知识分子的宣传,掌握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支配地位,积极争取市民社会的广泛认同,从而取得国家领导权。文化领导权理论强调统治集团掌握和维持政权,并不能单纯依靠国家权力机构处理各项事务和管理人民;传统的政治领导方式应该逐渐弱化,并逐渐转向对文化领导权的完全掌握。统治者要将国家意志以意识形态或文化的方式确定下来,通过相关媒介向人民传递,使人民发自内心的接受,形成集体意志,最终实现对统治集团政治权合法性“认同”的自觉维护。

2 对我国当前文化建设的启示

在全球化大背景下,我国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发生了深刻变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但与此同时,随着我国政治、文化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甚至是反马思潮也给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威胁。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显得如此重要而紧迫。机遇与挑战同时存在,我们该如何应对呢?通过前文分析,我们看到,葛兰西提出的“文化领导权”强调文化与意识形态的重要性,突出文化领导权在国家领导权中的重要地位,从而为无产阶级巩固国家政权提供了新的思路。从这个意义上说,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虽然是立足于欧洲尤其是意大利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实践,但这一理论本身却具有超越时代的重要意义。具体到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来说,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对于我们保持与巩固中华民族本土文化的健康发展、对塑造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都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启示。

2.1 意识形态教育与政权情感认同的培养

在葛兰西看来,无产阶级政党掌握国家政权,必须首先掌握意识形态和文化领导权,其基本途径是在市民社会中进行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宣传和教育,让人民群众在一种潜移默化的环境中接受统治阶级的价值观念,实现统治政权和统治理念的情感认同。

我国作为拥有13多亿人口的社会主义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们共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在这一复杂的国情下,我国的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可谓是任务艰巨、任重道远。近百年来,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仅带领我们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生的无产阶级政权,也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发展等方方面面提供了指导思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是符合我国国情与前进方向的正确的主流价值观。因此,在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必须继续坚持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主导地位。这对于中国共产党维护并巩固文化领导权,坚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增强民族凝聚力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2 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

知识分子在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葛兰西把他们称为“统治集团的‘管家’”[6]425。因此,充分发挥有机知识分子的积极作用,对于夺取文化领导权至关重要。将葛兰西知识分子理论应用到我国当前文化建设中,就是要重视知识分子,尤其是无产阶级有机知识分子所具有的宝贵价值和承担精神。中国知识分子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和制造者,不仅承担着我国优秀文化、先进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宣传职责,也承担着我国文化与理论的教育与创新工作。当代中国知识分子以他们丰富的理论知识、深刻的文化内涵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同时,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文化发展过程中,还要注重知识分子与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紧密联系,要让知识分子参与到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将我国文化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优秀文化思想与先进的价值观念传递给人民群众,从而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修养,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朝着更加先进、更加健康、更加具有时代精神的方向发展。[10]192

2.3 加强文化阵地建设

葛兰西的“阵地战”思想,要求无产阶级必须有自己的宣传机构与文化组织。阵地战不仅是无产阶级夺取领导权的重要方式,也是为无产阶级维护自身统治政权而制定的思想策略。当今世界,西方国家利用经济与文化优势,不断对我国进行文化输出和意识形态渗透,西方主流文化不断冲击着我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和思维方式。这是客观的世情、国情,我们无法回避,也无法视而不见。在这种复杂的时代背景下,葛兰西的“阵地战”思想就具有非常突出的现实意义。

从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现实来看,我们需要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基本要求,去除葛兰西“阵地战”思想的时代局限,充分吸收和汲取其合理内涵,服务于我们自身的文化建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坚持和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阵地,丝毫不能放松;必须要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团体,切实加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要切实加大对我国影视作品、文学创作、新闻传媒等思想文化阵地的管理力度,正确引导互联网等新型文化传媒对社会舆论的影响;要树立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体的新的文化观,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度,全面提升对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前景的自信。

3 结语

作为意大利共产党的领袖,葛兰西在总结欧洲革命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文化领导权”理论。葛兰西认为,无产阶级要想在西方国家建立政权,就必须首先取得文化领导权。从思想内涵来看,“市民社会”、“有机知识分子”以及“阵地战”三者共同构成了“文化领导权”的主体内容;分而言之,市民社会是文化领导权的实施场所,有机知识分子是文化领导权的实施主体,阵地战则是文化领导权的实施策略。

从这一思想产生的背景来看,葛兰西无疑是想为意大利的无产阶级革命夺取政权提供一种新思路,但遗憾的是,葛兰西的这一思想并未真正形成改变意大利社会状况的现实力量。尽管如此,并不意味着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思想失去了价值。马克思在《思想如何变成物质的力量》中说过:“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11]9这就提醒我们,科学的思想方法或理论要想真正发挥其积极的价值,就必须被群众很好地理解和掌握。

在充分理解和吸收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合理内涵的基础上,我们看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中,我们至少需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与民众对政权情感认同的培养;二是要充分合理地发挥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在文化建设和发展中的正能量;三是要坚持和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阵地,不断加强对文化主阵地的巩固和引导。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当代中国全面改革与文化建设的新背景下,葛兰西所提出的“文化领导权”理论并未过时;我们要有效地汲取其合理内涵,充分发挥其积极价值,从而为我国当前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提供理论支持和思想资源。

[1][意]隆巴尔多·拉第斯,卡尔朋.葛兰西的生平[M].黄荫兴,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57.

[2]潘西华,赵 军.从“政治领导权”到“文化领导权”:列宁与葛兰西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的比较[J].科学社会主义,2009(6).

[3]衣俊卿,尹树广,王国有,等.20世纪的文化批判: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深层解读[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

[4][意]安东尼奥·葛兰西.葛兰西文选[M].李鹏程,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5]俞吾金,陈学明.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新编:西方马克思主义卷(上册)[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6][意]安东尼奥·葛兰西.狱中札记[M].葆煦,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7][意]安东尼奥·葛兰西.实践哲学[M].徐崇温,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

[8][意]安东尼奥·葛兰西.狱中札记[M].曹雷雨,姜丽,张跣,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9]衣俊卿,丁立群,李小娟,等.20世纪的新马克思主义[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10]齐晓明.葛兰西“知识分子”理论与当代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经济研究导刊,2008(5).

[1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葛兰西领导权知识分子
牢牢掌握统一战线的领导权——重温《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
葛兰西文化哲学的实践概念
葛兰西意识形态理论对新时代国家治理的启示
提高政治站位 强化责任担当 牢牢把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活力(2019年17期)2019-11-26 00:41:18
深化与曲解:改革开放以来葛兰西实践哲学之争的研究综述
新生代(2019年2期)2019-11-14 06:51:55
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重要论述探析
学术论坛(2018年4期)2018-11-12 11:48:34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永恒的信念
近代出版人:传统知识分子与有机知识分子
现代出版(2014年6期)2014-03-20 13:37:26
复兴之路与中国知识分子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