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军改 周建龙 李 华
会计学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高校在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进行产学研合作教育,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能从根本上解决会计教育中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人才的重要途径。[1]
近年来,通过产学研合作的教学模式来培养会计人才得到了会计界的广泛关注,并且取得了明显成效。
课程建设是实现产学研有效合作的基础,又是产学研合作建设的重要内容。传统的专业课程体系是以教师为中心,知识为导向、课堂教学为主要手段,以培养学科化人才为目标。而产学研合作教育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强化能力、注重应用”为导向,“课堂+实践”为教学手段,以培养基础理论知识扎实、技术应用能力和专业适应能力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应用人才为目标。因此产学研合作教育对课程体系的开放性、灵活性、系统性和实践性要求更高。[2]
为了实现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目标,近年来,很多院校的会计学专业都积极进行了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以铜陵学院为例,近年来铜陵学院加强了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课程的建设,围绕学生实践及应用能力的提高,构建了由单项课内实验、专业综合技能训练、认知实习、社会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组成的贯穿大学四年的全过程、多层次的、“实训+实践”的实践课程教学体系,在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应用能力和专业适应能力的提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该院会计学专业的理论课程仍然按照公共基础课、公共选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方向课来设置。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基础课约占71.43%的比例,所占比例偏高。除公共选修课外,其他课程按照考试或考查进行设置,学生选课的灵活度不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效率,使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打了折扣。
教师队伍素质是搞好产学研合作、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为了培养“双能型”教师队伍,铜陵学院会计学院每学期选派部分教师到企业、事务所等单位挂职锻炼,增强在职教师的实践能力。此外,会计学院也重视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从校外聘请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的会计师、审计师担任兼职教师,指导学生的实践课程。在教师队伍建设上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针,能够在校企之间的搭建合作桥梁与纽带,既能弥补校内教师实际动手能力欠缺的不足,又能把企业最新的技能、管理理念、企业精神带到学校,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丰富教学内容打下扎实基础。目前校内教师外派挂职锻炼、聘请校外兼职教师已成为铜陵学院的习惯做法,但相应的监督、考核、激励制度有待完善。
建立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是开展产学研合作的重要保证。近几年来铜陵学院会计学院非常重视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在校内先后投资建成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会计电算化实验室、审计信息化实验室,有效地保证了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此外,还实行校企校地共建模式,与中铁四局六公司、中国十七冶建设有限公司、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铜陵华诚会计师事务所、铜陵市审计局等10多家企事业单位联合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所建校外实习基地有企业、事务所,也有事业单位,业务都比较齐全,为学生提高操作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但由于会计专业在校生人数较多,目前的实习基地数量显得相对过少。
高校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开展科研项目研究并取得有效成果,不仅可以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还可以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从而进一步推进产学研合作教学。近几年铜陵学院会计学院与校外企事业单位开展了10余项产学研合作项目。如与铜陵有色集团公司财务处合作开展了《持续推进全面预算管理》的项目研究、与铜陵康富房地产有限公司合作开展了《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研究》、与铜陵华城会计师事务所合作开展了《铜陵市重点税源调查》等,与校外企事单位合作为其提供智力支持,扩大了铜陵学院的地方影响力,促进了产学研合作。
产学研合作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手段、课程体系设置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但目前很多高校的普通教师和学生对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认识还不深刻。有些教师在教学中还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照本宣科,认为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是领导的事、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是学校的事、教师校外挂职锻炼是为了减轻课堂教学压力等。在教学中用理论课时挤占实训课时的现象也比较普遍,不能保证实验实训的质量。由于学生对产学研合作知之甚少,很多学生不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对学校辛苦建立的实习基地利用不充分,很少有学生对专业课题进行研究,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
一个企业可能一次就能接受很多土木建筑、机电、自动化等工科专业的实习生,但会计专业不同。虽然会计在每个企业都扮演者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但每个企业对会计人员的需求量却是有限的。加上财务数据中可能会涉及企业的商业秘密,所以企业参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积极性不高,企业同意与学校签署校外实习基地主要是考虑感情因素。有的企业虽然接受挂职教师和实习学生,但是不敢安排实质性的工作任务,只安排一些辅助性的虚职,或仅把到该单位挂职的老师和实习的学生作为来帮忙的劳动力使用,干的杂事多,真正接触会计业务少,使得挂职教师和实习学生很难得到有效的锻炼,不能达到校企合作的预期效果。[3]
为了推进产学研合作,很多高校会计专业采取了校内教师外派挂职锻炼、聘请兼职教师、建设实习实训基地等措施,但对缺少对产学研合作过程的管理,各项制度还不健全。如由于缺少对挂职教师的监管制度,存在学校与企业对挂职教师“两不管”的现象,使教师挂职锻炼成为形式。[4]再如在选择合作企业时存在一定的随意性,缺乏对合作企业的深入调研与审核,未能把学校会计专业特长能力与企业需求较好地结合起来,出现校企双方虽签订了合作协议却不能进行实质合作的尴尬局面。
为了实现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目标,应构建“平台+模块”的结构型课程体系。应本着“必要、够用”为原则,以培养学生基础素质和专业基本技能为目标,在目前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中确定会计专业的若干核心课程搭建知识平台,然后在这一平台的基础上,构建选修课模块,包括基础素质拓展模块、专业基础理论模块、应用技术模块和专业拓展提高模块。所有课程按照必修或选修设置,打破必修课即考试课、选修课即考查课的“习惯”认识,增加学生选课的灵活度,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充分利用校外企业、科研院所及校内其他专业的优势教育资源,增加课程的开放性,实现教学资源的充分互动与共享。
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有效实施靠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学校应通过开展研讨、讲座、培训等多种方式,使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理念在普通教师队伍中深入人心。让广大教师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中来,使它们在教学、科研和校外挂职锻炼中,自觉贯彻和履行产学研合作教育思想和观念。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效果要在学生身上得到体现,因此应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在学生中的宣传力度,使学生清楚在大学四年的时光应该学什么、怎么学,学校和老师会在学习中给他们提供什么帮助和条件,自己需要怎样努力,通过大学的学习会达到什么目标、具备哪些能力,怎样做才会被社会接受和认可。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使学生树立把自己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而求索的信念。
面对会计专业学生多而实习基地相对较少的现状,为了达到更好地实习效果,必须进一步开拓校内外实习基地。除了跟一般企业建立校企合作之外,还可以跟代理记账公司合作。代理记账公司是专门从事会计工作的企业,所需会计人员数量较多,可以解决一般的校外实习基地所需会计人数较少的问题。另外,代理记账公司所承接的业务来自于不同类型的经济组织,可以让实习学生接触到不同行业的会计业务,以弥补会计模拟教学中仅以工业企业为蓝本的不足。学校还可以发展校办企业,如铜陵学院可以把现有的“现代财务会计研究所”打造成对外经济实体,可以依托自己的专业优势承揽代理记账、财务咨询、科研攻关等服务。研究所内编制人员负责承揽业务,之后由专业教师和学生组建团队参与完成。发展校办企业可以使高校在产学研合作中争取主动,做到专业中有产业,产业中有专业的高度融合。
在与企业的合作中,高校应树立产学双方平等互利共赢的观念,而不是只要求企业提供会计教学需要的账簿、财务制度等资料,或是要求企业无条件接受挂职锻炼的老师等,也要让企业成为产学研合作的受益主体。根据规定,企业的在职会计每年都要接受后续教育培训,校方可以主动提出每年派专业能力强的教师到企业进行若干次免费的业务培训,并将其制度化,以书面的形式写在合作协议中,这样可以节约企业会计人员后续教育的培训费用,又可以使企业会计人员了解最新的专业理论知识,势必会受到企业的欢迎,会增加企业产学研合作的意愿。企业在财务工作中有很多诸如如何提高会计核算工作质量、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合理避税等课题需要深入研究,但由于人员紧张而无法开展。因此,学校应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为企业提供科研服务,使“研”成为产学双赢的基础,这样才能把产、学双方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制度建设是产学研合作顺利、有效进行的保障,产学研合作中要注重各项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建议成立会计专业产学研合作领导小组,在调研的基础上完善会计学专业产学研合作的各项管理制度,如:合作企业遴选办法、合作各方资源共享机制、教师校外挂职的实施与考核办法等。通过这些制度发挥导向作用,使产学研合作的各项工作有依据、有步骤、有奖惩、有反馈,以推动校企产学研合作的深入开展。
[1]亓玉芳.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11).
[2]何军峰,胡延吉.应用型本科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下的课程体系改革[J].职教论坛,2012,(21).
[3]计 芸.高职会计专业深化产、学、研合作教育[J].成功教育,2010,(8).
[4]李新荣,罗 文.科技挂职: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工作的重要模式[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