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 关升 李顺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高职院校扩招步伐的前进及终身教育思潮的影响,劳动者对于终身不断学习发展的需求日益增长,中职毕业生也不再满足仅仅获取中等职业学校毕业证书和中等职业资格证书。中职升入高职院校继续深造的人数持续不断地增长,《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早在1985年已指出:“要建立一个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这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课程的设置是任何教学过程中都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中高职衔接的过程中,课程的衔接自然也成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部分中职学校,把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就业,注重各种技能的培养,完全以就业率为学校质量高低的指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技能知识为主,采用点到为止、强化技能的策略。即使学生有升学的愿望,也由于学校没有专门安排,而早早的参加工作。这种做法忽略了向相同专业类型的高职输送合格生源的目标。
以升学作为培养目标。部分中职学校以升学为学校的主要目标,把对口升学作为吸引生源的法宝,把升学率的高低作为评价学校的教学质量、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在课程设置上,以考试科目为核心,附带开设相关课程;在教学内容上,以升学考试范围为标准,大大增加教学内容的深度和难度;在教学思想和方法上,重基础,轻实践,减少或免掉学生掌握专业技能所必需的专业实习,用大量的时间专攻课程,降低了专业课和实践技能的标准,减弱了中职毕业生供给劳动市场的功能。
兼顾双重目标。兼顾双重目标的中职学校普遍的做法是:前两年统一制定教学计划,三年级按学生自身发展进行分流,想直接就业的就直接参加实训培训,想升学的学生不参加实训,由学校专门组织学习升学考试对应的课程。大部分中职的课程设置及课程内容的安排较为混乱。由于中职学校在第三学年安排专业实训和实习,而高职招生考试也在这一期间,使得准备升学的学生往往失去了参加实训的机会。
此外,部分中职学校在制定培养目标时定得过高,不切实际。各中职学校之间缺乏相互沟通,也没有与对口高职院校的相关专业教学管理人员、教师进行切磋、协商、通盘考虑,造成两个层次之间的培养目标“断层”。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程设置过多,专业理论知识过全,造成学生后期课程内容出现重复问题的主要原因。而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延伸高等教育的模式,是高等教育课程的压缩,课程以学科为中心构件课程模式和内容体系。学科本位的内容体系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很难避免同一层次相关课程、不同层次同类课程内容的相互重叠,造成课程的有效值降低。
目前国家和地方对各高职学校的专业课程没有制定统一的课程标准,没有按中职阶段的毕业生要求制定统一的分类课程标准,或按高职学校入学要求制定分类的统一课程标准。中职学校和高职学校在制定教学内容时,各自为阵,各自划定课程范围,在教学中,经常出现中、高职课程标准雷同,教学内容重复,中职教师提前讲授高职专业内容,出现中职、高职“断档”的现象。
高职同时招收两类生源的学生,部分高职采用普高生与中职生分班教学,部分高职采用混合教学。部分学校即使分班教学,对两类学生仍旧采取一样的培养计划。两类生源的知识、能力、素质背景不同,普高生没有任何专业基础,而中职生文化基础较差。由于招收普高生的人数多于中职招生的人数,高职院校在课程设计时往往以普高生为起点,以零起点设置专业课程内容,也造成中、高职课程内容重复的根本原因。
根据产业和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确定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层次、类型、规格及目标定位,开发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相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开发高等职业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相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
核心问题和关键是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衔接。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过程,中等和高等是两个相互衔接的不同阶段。按照职业资格标准、行业企业要求和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接续专业的需要,明确各自的教学重点,统筹制定课程标准,调整课程结构与内容,编写适应学生在不同阶段、不同需求、由浅入深的教材,教材要满足行业发展和职业技能提升。在课程当中还要推进职业教育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衔接。
无论是中等职业教育还是高等职业教育,在教学方式上都重视实践教学、项目化教学、突出操作性、实践性的职业教育特色。应加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推进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改革,大力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建立学生自主学习平台,拓展学生学习空间。
所有教学任务通过教师的具体教学活动才能辅助实施。教师要进行理念的学习,既中职教师和高职教师都得理解自己的职责和自己的学生的基础和将来的发展方向。加强双师教师队伍的建设,一要对现有教师进行职业培训;二要从企业聘请生产、科研一线高素质的专业人员走进教师队伍;三要制定有利于教师向“双师”发展的政策措施,可以定期选派专任教师带着任务到企业参与生产锻炼,制定规定要求所有教师每年下企业锻炼,鼓励教师参与社会技术服务,把这项工作制度化。
[1]安阳.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
[2]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