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思考与实践——以浙江大学为例

2014-08-15 00:51王小燕
中国校外教育 2014年27期
关键词:浙江大学师德师师德

◆王小燕

(浙江大学党委宣传部)

师德建设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灵魂,直接关系到高校的办学方向、人才培养目标和各项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习近平同志在2013年致全国教师慰问信中强调“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对教师在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实现民族复兴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做出了新的精辟论述;希望全国广大教师“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三个牢固树立”为新时期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立标。

一、当前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部分教师教书育人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有待提升

由于市场经济利益的驱动及社会功利主义现象的负面影响,以前教师“蜡烛成灰泪始干”的无私奉献精神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部分教师教书和育人分开,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重视不够。近代德国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赫尔巴特的一句名言是:“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尽管“教育具有价值性”是事实判断,部分教师出于不同的心态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回避或干脆否定教育的“教育性”,导致育人效果打折扣。

2.受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影响,部分教师对提升自身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的重视程度有待增强

学校在管理和考核体制的政策制定上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政策导向。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下,部分教师为了职称晋升和待遇提高,出现了为发论文而发论文,为做项目而做项目,进而造成科研品质难以提升。此外,在对优秀教师的衡量标准和考核评价体系中,强调教师的科研能力不可避免地导致部分教师重视职业技能的提升,轻视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素质的提升。

3.受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特点的影响,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有待完善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作为一项软任务,在具体实践中往往未能得到普遍重视,与其他硬指标相比较既难考核又不容易找到抓手,因此,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仍有待完善,如师德评价缺乏科学的测评指标体系,师德建设载体缺乏统筹规划,师德监督未形成完善的学校、教职工、学生、家长、社会五位一体的监督网络。

二、浙江大学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浙江大学是一所有着117年办学历史的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大学,历来重视师德建设,积极发挥学校特色优势,通过“四个强化”,不断在提高学校师德水平上下功夫,努力引导广大教师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崇尚弘扬高尚师德,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学校推进内涵式发展和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一)强化教育引导,构建多层次教育培训体系

1.将师德师风教育作为新教师岗前培训的重要内容,抓好教师上岗第一课

每年8月份,学校将师德师风专题作为新进教师始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举办新教师入职宣誓仪式,将《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编入《教师手册》,为新教师配备职业导师,发挥党员教师和骨干教师的带头示范作用。

2.实施“育人强师”全员培训,力争师德师风教育教师全覆盖

2012年6月7日,学校启动实施以“坚定理想信念,弘扬师德师风”为主题的“育人强师”全员培训,力争用4年左右的时间,对学校全体管理干部和专任教师开展一遍轮训。截至2014年6月,学校已先后举办“育人强师”培训班次42个,培训管理干部和专任教师3844人次。

3.成立“求是导师学校”,增强研究生导师育人的责任感

浙江大学于2007年成立“求是导师学校”,旨在提高研究生导师专业学术能力的同时,帮助导师真正做到“学好为师,德高是范”;目前已举办6期。

(二)强化典型引领,构建多形式宣传示范载体

1.“三评比”树立师德标杆

定期举办“三育人”标兵、“心平奖教金”、“优质教学奖”评选表彰,每次评选活动师生参与度高、宣传覆盖面广,通过表彰功底扎实、业务精湛、教学效果卓优、关爱学生成长的优秀教师,树立爱生重教标兵,在全校形成爱岗敬业、奋发向上、教书育人浓厚氛围。

2.“三平台”展现师德风范

通过开展庆祝教师节师德主题教育活动、发挥青年教授联谊会和女教授联谊会等教师自组织师德师风建设的生力军作用、建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等,引导教师做学生的心灵朋友、做学校的桥梁参谋、做学术的骨干精英,做社会的智囊服务,全面展现当代教师的师德风范,积极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追求奉献,勇于奋进”的良好氛围。

3.“三倡导”推进师德宣传

倡导师德宣传与师德理论研究创新相结合、与成果出版相结合、与历史师德楷模示范引领相结合,设立师德研究课题,举办师德论坛,出版一批如《领航》《先锋》《青蓝辉映求是路——浙江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学团队掠影》等宣传浙大师德师风先进典型的著作等,推出“院士长廊”(建于2006年5月,展出院士153位)和“百年文科名家展”(建于2010年7月,展出名家大师53位),深入挖掘当代与历史的师德楷模,大力宣传师德典型,有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三)强化文化熏陶,构建多方位师德建设环境

1.排演大型原创话剧《求是魂》,大力弘扬求是精神

2013年至今,话剧《求是魂》在校内公演5场,赴京汇演3场,反映竺可桢对中国科技、教育事业作出的突出贡献,展示竺可桢校长追求真理、培养英才、守护文明、爱国奉献的辉煌一生。

2.开展“我们的价值观”大讨论活动,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通过编发背景资料、开展征文活动、组织专家研讨、开展核心词征集、选树先进典型等多种形式,广泛动员师生积极参与学习讨论活动中来,继承和发扬求是创新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全校师生普遍认同、共同遵循、切实可行的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3.加强学校廉政文化建设,着力培育风清气正的校园风尚

出台《浙江大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办法(试行)》《浙江大学纪检监察工作规定》,明确将“加强本单位的师德师风学风教育”作为二级单位纪检监察工作的主要职责之一;开展“清心·正道”廉政书画作品展、“廉洁教育季”系列活动等廉洁教育主题活动,增强广大教师廉洁意识,培育风清气正的校园风尚。

(四)强化建章立制,构建多部门联动协作机制

1.师德考评有制度

出台《浙江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浙江大学学术道德行为规范及管理办法》等文件,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务聘任、派出进修和评优奖励等的重要依据,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制定《浙江大学学术道德行为规范》、《浙江大学本科教学教师工作规范》和《关于贯彻教育部文件精神切实加强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将本科生导师制,研究生德育导师制、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岗位聘任制,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师德监督有手段

设立专门机构接受申诉、投诉和举报;每年从经验丰富、师德高尚的退休教师中选聘督导员,协助督查有关学生教育管理制度落实情况,督促教职工在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树立良好师德风范;建立健全科技信用管理体系,对学术诚信行为实现全记录,多管齐下,有效推进师德监督体系更透明化、科学化和制度化。

3.调查惩处有程序

成立学术不端行为查处工作小组落实查处机制,制订《浙江大学学术不端行为认定和处理细则》和《浙江大学教职工学术规范问题调查工作规程》,形成一套缜密的调查处理程序,进一步规范学术道德问题的调查处理机制。

三、进一步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1.建立高效的师德师风领导体系

目前,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往往是多个部门,各自“搭台唱歌”,缺乏统一的规划和资源整合,部门之间师德方面的工作职能有时会交叉、重复,有时又会出现工作无人“补台”的情况。高校学生思政工作由专门的学生部门来负责,教师思政工作(包括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基本没有专门机构或专人来承担。2013年,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党组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将推进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列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建立高效的师德师风领导体系应提上工作日程。

2.建立完善的师德评价考核机制

高校要从实际出发,建立健全科学的师德评价指标体系,注重师德评价的可操作性,划出教师违反师德规定的底线。“要将高校师德考核指标量化,形成一个整体的考核、评议、优胜劣汰的评价机制”,“同时还要建立师德自我评价系统,使教师行为不断得到校正,调动师德修养的主观能动性。”要在学校的总体规划下,将师德建设纳入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内,并将其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师德师风建设纳入教学科研管理的全过程。建立并健全公开、公平、公正的学术评价制度,进一步建构起注重质量和内涵、注重学科特性、注重教育教学、注重教师职业规划的教师评价体系,给予教师最公平、公正的评价和肯定。

3.建立统一的“科研诚信管理系统”

建议由教育部牵头,建立“科研诚信管理系统”,将教师的科研信誉通过系统及时进行备案,加强科研诚信监督。建议地方省部级课题研究的结题材料参照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的做法,要求所有的结题材料必须经过查重审核,防止学术作假事件的发生。

4.建立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理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5年在《关于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的政策文件》中指出:“国际合作是世界学术界的共同目标,而且还是确保高等教育机构的工作性质和政策所不可缺少的条件,高等教育已在知识的发展、转让和分享方面发挥了专业作用,因而国际上的合作应为全面开发人类的潜力作贡献。”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理念对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比如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必须具有能与国际高等教育接轨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水平”,“应该做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极传播者”,能以这种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学生、感染学生,要自觉承担起传播民族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时代责任。

[1]张焕庭.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257.

[2]陈宁.师德建设:多视角的分析与建构.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55.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教育参考资料,1999,(7—8).

[4]安云凤等著.高校师德论.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55-58.

猜你喜欢
浙江大学师德师师德
新时代民办高校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的对策研究
新时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路径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组织人事视角下的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研究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的实践思考
浙江大学农业试验站简介
浙江大学作物科学研究所简介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教职工音乐活动对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影响
欢迎订阅《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