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连东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锦绣川中学)
笔者在一所农村普通中学任教,近几年在教学中发现学困生的数量有所增加,从入学的测试成绩看,数学合格率不足60%。因此,要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合格率,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关键。
第一,缺乏自信心,对学习没有兴趣,学习习惯差。
第二,双基掌握差,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模糊不清,基本运算,基本技能掌握不准确、不熟练。
第三,课堂效率低,上课不注意听讲,容易走神,做小动作。
第四,对于老师布置的课后练习,不认真完成,抄袭作业甚至不做作业。
基础差,缺乏学习知识的热情,加上学习的方法不当,导致大量知识学不透,掌握不好。意志薄弱,遇到问题困难就畏惧不前,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最终导致放弃数学学习。
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学生的整体成绩就放在次要位置,导致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优秀生和潜能生身上,顾不上对学困生的帮助,甚至放弃学困生;老师的教育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方法不能激发学生兴趣,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我们学校地处农村,留守儿童较多,父母忙于生计,在外打工者居多,对孩子的学习思想情况了解甚少,绝大多数学生是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管教,在学习上无法给孩子更多的帮助,大多数是对孩子无原则的溺爱。
让学困生重树自信心,正确认识自我,明确学习目的,融入集体。比如,我经常把一些学困生积极参与学习、认真思考问题或独立完成作业时的瞬间抓拍下来,加上一些赞扬的语句做成幻灯片,在我上课前的课间播放。结果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拉近了学困生和我之间的距离,学生课堂上也活跃了,学习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成绩自然而然也水涨船高。
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力,主要是来源于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学困生在刚入学或每节课前半段时,上课很认真也很专注,但慢慢地就放弃了,当我问他们为什么时,很多学生的回答都是我听不懂或学不会。其实绝大多数学困生都有很强的上进心,都希望取得好成绩。因此,在课堂上让他们学会学习,获得成功是至关重要的。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降低起点,梯度教学。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教材中的教学内容,一般我在教授新课之前,先给学生布置预习题,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同时了解与这一目标相关的知识,让学困生先做好复习。待到课堂上再以问题的形式将旧知识与新知识衔接起来,引导学生作答。这样学困生就会感到这节课起点低,是自己较熟悉的内容,学习中就会有更高的热情;当有过难或综合性较强的问题时,学困生很难回答,就会影响他们的自信心。这时我在把握难度的基础上,围绕教材的重点,由浅入深,有梯度的设计问题。这样既能使学困生回答出一些问题,又有部分感到困惑,由此产生求知答案的欲望,能使更多的同学积极思维,把握重点知识。
(2)小组合作,共同提高。教学中,教师不可能兼顾到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在接受新知识时,更需要一个较长而又反复的过程。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小组合作的方式,把学生按好、中、差混编分成小组,充分发挥小组的优势,形成好帮中,中帮差的形式,取长补短,互相帮助,让学困生把学习中的问题带到小组中消化,既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又达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
(3)直观教学,促进理解。数学具有抽象性,为了便于学困生理解,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学媒体、教具、学具加强教学的直观性。
难度大的作业,会使学困生不能适应,从而产生恐惧厌学的心理。我在布置作业时,根据学生的情况,分层布置作业,对待学困生,放低要求,作业的难易程度接近于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让他们逐步提高。另外对学困生开展补偿教育活动,适当地做一些课外辅导补救,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对他们学习上出现的问题加以弥补,使其尽快成长。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河无以成江海”。我们只要有一个积极的态度,用无私的爱心帮助他们,用“欣赏”和“激励”的眼光对待他们,不抛弃不放弃。今天学一个数学概念,明天会一个定理、公式,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细心地去引导培养,学困生也可以一步步转化为优秀的学生。
[1]王艳.学习兴趣与数学教学[J].西华大学学报,2005,(S1).
[2]连四清,郭海杰.中学数学困难生的元认知技能干预效应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06,(04).
[3]李梦丽,杨海波,白学军.不同年级学困生与学优生数学学习内隐态度的比较[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9,(01).
[4]刘云才.改进教学策略 提高教学效率[J].科教文汇,2008,(02).
[5]宋威巍.初中生如何学习数学——浅谈数学学习方法[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