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宏丽 李 敏
(辽宁医学院)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础课,食品工程原理主要研究食品加工过程中各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典型设备的构造、工艺尺寸的计算、选型及实验研究方法等。要求学生掌握主要单元操作的基本规律,熟悉所用设备的工作原理、性能等,培养学生运用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生产操作中各种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为了加强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理论和实践能力,笔者在食品工程原理考核形式方面进行了相应改革,对学生提高学习本课程兴趣,使得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了非常明显的进步。
本课程考核形式分为两种方式,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40%,终结性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60%。
1.目的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形成良好学风考风,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2.说明
第一次形成性考核内容:课堂考勤5 分;无故缺课扣分,迟到或早退扣分。
第二次形成性考核内容:课堂表现5 分。
第三次形成性考核内容:期中阶段性测试20 分。在课程教学周进行中期时候,进行一次期中阶段性测试20 分,考核学生对阶段所学内容中应知应会的食品工程原理基础知识,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记忆、掌握情况。测试时间:在期中进行阶段性测试,测试时间为1 小时。测试方式:闭卷测试。测试内容:依据教学大纲要求命题,试题要覆盖阶段所学全部知识点,难易适度。题型包括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计算题等。
第四次形成性考核内容:教学实践10 分。包括出勤2 分,实践表现5分,实验报告3 分。
终结性考试是在形成性考核的基础上,对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进行的一次全面检测。形式:闭卷。时间:120 分钟。
形成性考核时间与进度如下:
1.出勤,课程全程教学周。
2.课堂表现,课程全程教学周。
3.阶段性测验,课程教学周中期。
4.教学实践活动,一般安排在每个实验完成之后进行。
本课程的形成性考核成绩满分为40 分。
1.出勤5 分。
2.课堂表现5 分。
3.阶段性测试20 分。
4.教学实践活动10 分。
终结性考核标准执行本校相关的规定,成绩满分60 分。
1.按本课程实施细则的要求布置形成性考核任务,并收回学生完成形成性考核任务的相关材料。
2.按时评阅学生完成形成性考核任务的相关材料,要有批语、批注和成绩评定,教研室主任签字后及时反馈学生。
3.组织阶段性学习测验和专题讨论,指导学生做好学习记录。
4.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答疑、讨论。
5.如发现抄袭、代作、复制等非学生本人独立完成的现象,学生的课程形成性考核成绩按0 分、违纪处理。
6.填写《形成性考核学生成绩记录表》,签字认定后,成绩交教务管理部门。
7.学期末对形成性考核情况进行总结,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及时反馈教务或学生管理部门。
本课程的综合成绩按以下方法记载:
1.形成性考核成绩由主讲教师评定,要客观、公正、准确。成绩一经评定,不得随意改动。
2.各种形成性考核的成绩均按百分制记录。
3.学生的课程形成性考核成绩的计算方法为:
X=∑(xi×λi)
X——学生课程形成性考核的成绩;
xi——第i 项形成性考核任务的成绩;
λi——第i 项任务的考核成绩占课程形成性考核成绩的百分比。
4.学生必须完成课程规定的教学实践活动(必做实验),成绩及格,方可参加终结性考试。
5.课程总成绩和终结性考核成绩均60 分及以上为合格。
6.终结性考核不及格(按百分制计算60 及格)按该门课程总成绩不及格认定。课程考核总成绩不及格,只参加终结性考核补考,原形成性考核成绩有效。留降级学生重修的课程,形成性考核成绩重新记载。
通过以上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考核形式教学改革研究,笔者已经在教学中执行4 个学期了,效果非常好。使得食品工程原理这门课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进入一个良性发展的新时期,同时我们也清楚的认识到这个考核方案还存在不足的地方,在兄弟高校你追我赶的形势下,我们还须进一步努力,加大建设力度,以争创一流的精神状态投入到食品工程原理教学工作中去。
[1]何小平.高校教研教改项目管理功能论[J].高等教育研究,2006.
[2]尚宏丽.以工程素质培养为导向的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校外教育,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