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2014-08-15 00:51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4年20期
关键词:学唱手段笔者

文 张 萌

音乐不单单是写在书本上的符号,更是一种综合审美艺术。借助多媒体的声、形等手段,可以把无形的音乐形象具体化,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复杂的音乐知识简单化,枯燥的音乐乐理生动化,让学生在鉴赏中感受音乐的艺术魅力。相对于传统教学手段而言,多媒体应用于教学,便于教师通过呈现生动的音乐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利于学生展开想象,能更好地表现音乐魅力

传统的音乐教学手段比较单一,可供教师采用的手段只有示范和录音,教学所受的局限比较多。而采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将教材内容通过音视频相结合的形式立体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仿佛置身在真实的情境之中,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和领悟音乐的内涵。

在初二的一堂欣赏课上,笔者带领学生学习《威廉退尔序曲》,农村学生对曲名和作品都很陌生,对歌剧也不感兴趣。为了让学生提起兴趣,在欣赏之前,笔者先请学生看一段动画片《唐老鸭和米老鼠》,里面有动物乐队的演奏,情节幽默,同时配以《威廉退尔序曲》的背景音乐。学生们在快乐中初听了作品。随后又用Flash介绍了《威廉退而序曲》的故事梗概。复听前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思考音乐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以及这段音乐还可以用在什么样的场景,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同样是欣赏课,我们要恰当地使用多媒体,而不是以一概全、用统一模式给学生灌输知识。在欣赏格里格的钢琴曲《蝴蝶》时,笔者播放的是音频而不是视频。欣赏过后,笔者问学生通过这段钢琴音频感受到什么样的场景。孩子们开始讨论,有说的小鸟,有的说麻雀……笔者就开始通过音乐的轻巧和欢快往蝴蝶上引导。就在这时有个孩子大声叫道:“这首乐曲描写了两只老虎!”教室里顿时沸腾起来,全班学生哈哈大笑。笔者没有立即否定他,而是请他讲出感受。“老师我听到两只小老虎在戏耍玩闹。”虽然学生的回答并不符合曲子的曲调,笔者依然对他的联想予以表扬。

多媒体可以更好地辅助教学,但不能因此抑制学生的想象力。“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同一个事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所得,直至随心所欲。对于音乐的理解欣赏,不要刻意要求每个学生的想法都一样。多媒体的应用是为了让学生加深对音乐的理解,而不是以固定的模式、固定的视频限制住学生的发散思维。

二、多媒体可以为音乐学习创设理想的情境

音乐传情达意的手法是音色、节奏、旋律、音乐情绪,需要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通过对强弱、缓急、氛围的体会,揣摩它所表达情感、意境等。传统教学中,只能依靠教师对作品进行讲解、分析、强调或引导,以便把学生带入情境。而多媒体手段融声音、画面、动态场景为一体,解决了课堂上师生教与学的这个难题。

例如,在欣赏《春江花月夜》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对开头、高潮及尾声部分的欣赏分别做这样的视频设计:

开始部分,在自由的节奏奏出引子时,给乐曲配上夜幕降临、玉兔东升、月光疏影,大管、黑管同时演奏主题音乐,长笛用来演奏装饰部分的乐句,配合着渐奏渐快的节奏表达愉快、舒适、优美的情绪。多媒体课件能起到让人沉浸于恬静、愉悦的氛围之中的作用。

在欣赏高潮部分时,教师可对本部分画面做这样的设计:随着多种乐器发出演奏声、多种木管同时合奏声的响起,水面随着声音的增多、节奏的加快波涛汹涌起来,雁鸭时而飞翔,时而聚集,月下的人们尽情地享受着春的欢愉,把情绪渐渐推到高峰。这样设计课件,可以让音乐和画面相得益彰。

在欣赏结尾部分时,教师可以在主旋律随着黑管声从低音区发出的时候,将画面设置成月色幽朗、夜色渐深、雁鸭声稀、水波渐缓、归舟渐去,让人感觉到一种祥和的轻柔,给人以无限的遐思。

这样引导学生欣赏这三部分音乐,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所要表达的主题,快速进入作品的意境,体会各部分乐曲的速度、力度,不同乐器的音色及强弱,引发思想和情绪的共鸣,实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多媒体有助于学生感受多种音乐元素

多媒体手段可以跨越时空的界限,通过音画组合、音视频相结合等手段,让学生在各种元素的立体交叉中去充分认知、体会和感悟,多侧面、多角度地获得更多知识,增强对音乐的了解。

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少数民族音乐的时候,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因为少数民族音乐具有独特的民族、地域特征,特色鲜明地反映了各少数民族的生活、风貌、人情。在教唱《青春舞曲》时,教师在学生学唱前,通过多媒体手段(图片、音频等)对新疆维吾尔族人民的建筑、服饰、风俗及音乐特点进行介绍,让学生充分了解维吾尔族音乐载歌载舞、歌舞不分的特点,在学生进入角色后再一步步学唱。学唱过后,笔者采用老歌新唱的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歌曲的理解,播放了湖南卫视“超女”周笔畅演唱的新版《青春舞曲》。老歌新唱的方法既让学生学习了原作的风格,又了解了流行音乐在民族音乐上的发展。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将民族音乐发扬光大不仅仅体现在我们自己的传承,还要让更多的作品走向世界。在学唱耳熟能详的《茉莉花》时,通过音频学唱,然后拓展到歌剧《图兰朵》。学生通过视频了解了相关背景知识,在1924年,世界著名歌剧大师、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在癌症的病患中完成了歌剧《图兰朵》的创作,他把《茉莉花》曲调作为该剧的主要音乐素材之一,使其具有了中国的色彩和风味。从此,中国民歌《茉莉花》的芳香随着这部经典歌剧的流传而在海外飘得更广。视频音频的交替使用,可以让学生感受不同的中西音乐元素,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在教唱腾格尔的《天堂》的时候,腾格尔虽然采用的是通俗唱法,但总体上是长调的唱法,学生学唱起来并不容易。教师可以在教唱前让学生了解蒙古族的马头琴文化,其音色柔和醇美、低沉浑厚,具有独特的草原风味。以歌曲(视频合成)为范例,简要介绍民歌曲调悠长、节奏舒缓、音域高亢、热情奔放、情感表达强烈的特点。在学生了解了这些蒙古族音乐元素之后,再带领学生一步步去学唱,学生接受和表达起来就会容易一些,掌握的速度也会加快不少。

无论是老歌新唱,古曲新用,还是中西交融,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如果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手段的优势,学生不仅能够对音乐本身有较充分的体会,还会在深入理解多种音乐元素的基础上,自行编配舞蹈,用肢体语言进一步表现,达到比较理想的学习效果。

四、结束语

音乐教学以音乐作品为内容,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在体验的基础上去表现,在表现中实现新的创造。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营造氛围,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和表现。多媒体手段为教师设计、组织、开展教学提供了较为理想的支持和帮助,极大地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学唱手段笔者
二十八,把面发
老师,别走……
新闻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探究高效“律动”,让孩子们快乐学唱
限行不是手段 立法才是根本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设计
最不受欢迎的手势语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