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程”理念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2014-08-15 00:51高江海朱学尧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4年14期
关键词:微课程知识点课程

文 高江海 朱学尧

(高江海,本科,中教一级。朱学尧,硕士,中教高级。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214443)

“微课程”是微型课程的简称,是由美国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于2008年首次提出的。在国内,最早提出“微课程”概念的是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铁生,他认为“微课程”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组合。地理“微课程”具有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少、教学主题突出、资源构成情景化等特点。

一、“微课程”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1.“微课程”作为分层教学资源,实现异步式教学

由于学生的遗传基因、学习兴趣、学习基础和所处的生活环境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所以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起点是有差异的。因此,作为高中地理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然后再开展有针对的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关注到学生个体差异,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差异化发展。

教师面向全班的授课无法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而“微课程”教学视频却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使得分层教学落到实处。例如,高中地理必修1中的《地球的运动》历来是教学和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如果学生对这部分知识能够融会贯通,那么整个高中地理学习将会变得轻松。而教师设计的“地球的运动”微课程教学视频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多次重复观看,帮助学生逐渐理解昼夜交替现象,理解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移动规律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等,弥补了学生的基础较差或空间想象能力较弱的缺陷。因此,微课程可以实现异步教学,为分层教学提供了便利。

2.“微课程”作为自主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自我建构

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微课程的模块化、个性化设计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学习资源。例如,当学生在学习昼夜交替知识有困难时,可以反复观看地球自转的视频,以理解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对地方时产生的影响。因此,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需要不断反思:自己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知识没有掌握?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掌握这些知识?

通过反思,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地选择教师提供的微课程教学视频作为学习资源,来解决困惑或弥补不足。特别是在目前高中地理教学课时较紧、学习难度较大的情况下,微课程教学更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消化学习中的难点、疑点,还可以帮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3.“微课程”作为课堂演示资源,再现地理过程的细节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有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同时受学生阅历尚浅及认知能力有限等因素的影响,对于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有时单靠教师讲解,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此时如果能利用微课程则可以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使得相关地理知识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例如,“昼夜长短的变化”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在过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多采用让学生观看挂图、模型或插图的方式,但均由于图式单一而没有立体感,难以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学生难以形成完整的感性认识。而利用“微课程”可以直观展示昼夜长短随太阳直射点的周期变化,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并总结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原因,从而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空间概念,在头脑中构建地球公转的动态三维立体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因此,通过微课程可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

二、地理“微课程”的教学设计

制作一节质量较高的地理微课程,地理教师不仅需要深入领会地理课程标准的精神,更要认真研读地理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在地理教学设计上下工夫。为此,地理教师要认真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理论,特别是地理教学设计的相关理论知识,努力提升地理微课程的教学设计水平。地理“微课程”设计主要包含以下几个要素。

1.选题设计

“微课程”的设计是针对某一知识点展开教学的,所以在地理“微课程”主题的选择上不宜有较多的知识点,主题突出的优点是便于将某个知识点讲清、讲透。地理“微课程”的主题主要有:课前导入,地理教学难点的突破,地理核心概念的解读,课后相关地理知识的拓展,地理典型习题的精讲,地理知识点的归纳,地理学习方法的传授,地理学习经验的展示等。

2.时间设计

由于“微课程”是课堂某一知识点教学过程的再现,是针对某一知识点展开的,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而言,地理“微课程”的教学时长一般应控制在10分钟左右,以保证学习质量。

3.教学过程结构设计

地理“微课程”的教学过程完整简短,主要包括:地理教学问题的提出,地理教学活动的安排,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等环节。

(1)切入知识点要迅速,并能吸引学生

由于“微课程”的教学时长为10分钟左右,所以教学导入要十分迅速,一开始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地理“微课程”的教学导入方法较多,例如:设置一个疑问,悬念导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导入;从学生以前学过的地理知识导入;通过相关图片、动画导入。在教学《地球的运动》一课时,在微课程视频“昼夜交替”中,可以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现象导入主题。总之,地理“微课程”视频教学的导入方法和途径多种多样,但都要力求新颖,直接切入主题,特别是要与本节课的知识点紧密相连。

(2)内容讲授线索要清晰

地理“微课程”教学是就某一知识点的展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围绕一条主线展开,要突出主干知识的讲解,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上下工夫,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形成对某一知识点的系统认识,从而较好地完成教与学的任务,切实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对地理教材中的基本概念,要讲清楚是什么,还要说清楚不是什么。“昼夜交替”是指在地球表面昼和夜不断转换的现象;“昼夜交替”它不是指“昼夜现象”产生,“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昼夜交替”也不是指“昼夜长短”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只有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对相关技能的教学,要说清楚应该如何做,不应该如何做;同时,在相关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还要不断引发学生提出新的问题。

(3)结尾要简洁

尽管地理“微课程”的教学时长较短,但教学小结是必不可少的。在小结时,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更要帮助学生梳理思路,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地理“微课程”的小结要干净利落,如讲授《地球的运动》中的昼夜交替时,教师直接让学生总结出昼夜交替的规律即可,从而使学生明晰从中学到了什么。

4.资源包设计

地理“微课程”所选取的教学内容主题突出,结构相对完整。教学视频是地理“微课程”的核心内容,它与教师的教学设计、课件和文字素材,以及上课时教师的教学反思、学生学习结果的反馈意见和学科专家的教学点评等,共同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结构紧凑、类型多样的“主体单元资源包”,从而营造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

5.教学语言设计

在地理“微课程”中,由于受教学时间的限制,对教师的教学语言有较高的要求,要简单明了,不要不断重复同一句话,更不能在讲课的过程中穿插与主题无关的内容。由于地理“微课程”是预先录制好再以视频的方式播放给学生看的,因此在地理“微课程”视频的录制过程中,教师的语速要适中,语言要有感染力;在讲课的过程中,教师还要配合手势、面部表情等,将相关内容中的关键字、关键词等表达清楚。

三、结束语

对于教师而言,“微课程”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对学生而言,“微课程”能更好地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需求。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微课程”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泛在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程”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教师是“微课程”开发的主体,而“微课程”设计、开发与应用技能是一大挑战,因此教师要研究教育技术学和教育教学规律,研究学生以及自身的身心发展规律,不断总结、完善和提炼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在不断提升自己的基础上,把“微课程”理念引入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去。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2]顾柳敏.基于“微课程”理论的地理合作课堂初探[J].地理教学,2013(5):29-31.

[3]黄建军,郭绍青.论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现代教育技术,2013(5):31-35.

[4]张晓君,李东哲,陈雷.微课程视频制作中的注意引导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3(8):105-107.

[5]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3-14.

猜你喜欢
微课程知识点课程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巧借微课,翻转课堂
关于G20 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