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3W1H教学法在C语言教学中的应用

2014-08-15 00:44:25黑龙江陈军
职业技术 2014年6期
关键词:数组C语言教学法

黑龙江陈军

C语言程序设计一直以来都是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与软件专业的核心课程,它是理想的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编写出的程序结构紧凑、运行效率高,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进行算法等编程素质训练的最好语言。但是中职学生还是以初中毕业生为主,文化理论基础薄弱,而C语言涉及的概念比较复杂,规则繁多,使用灵活,初学者难以掌握并且容易出错,很多初学者根本不明白C语言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要学习C语言以及怎样能让基础较差的中职学生更好地了解、学习、掌握C语言等等,这些都是中职学校C语言教学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笔者在多年来C语言教学过程中,应用软件培训领域经常采用的3W1H的教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遵循从简到难逐步深入的原则,让每一个学生每向前迈进一步,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而且稳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现将从教学实践中得来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所谓3W1H教学法是北大青鸟ACCP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个有效、实用的教学方法,可以使没有计算机基础的学生也能充分的掌握计算机技能,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实际的工作经验。

3W1 H教学法主要是将讲授内容总结为WHAT、WHY、WHERE 和 HOW,通过该教学法,使得教师更加明确教学任务,高效快速的展开教学环节,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明确学习目标,清楚地知道它的应用环境和应用场合,能够更快地结合实际社会需要,投入到实际的开发工程中去,从而为实现个性化的开发和探究式学习奠定基础。

在3W1H教学法中第一个“W”是WHAT。应用时,要求教师讲解清楚所学的知识点是什么。例如,在讲解C语言中的数组概念的时候,就要解释清楚数组是把具有相同数据类型的若干变量按有序的形式组织起来,以便于程序处理的数据元素集合。

第二个“W”是WHY。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能够讲出为什么要引入这个知识点,用于解决什么问题。当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时,用基本的数据类型和简单的变量显得力不从心,所以C语言提供了组合类型的数据,这样一来既便于命名,起一个名字就够了,又便于统一处理。

另一个“W”是WHERE。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能够讲出这个知识点用在什么地方。当需要处理大量相同类型的数据的时候,比如:对大量的学生成绩或者姓名进行排序和统计的时候,数组就可以充分发挥它的优势。

在3W1H教学法中“H”就是HOW。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能够讲出如何使用这个知识点。比如:数组如何定义,怎样调用以及使用规则等等。

3W1 H中前两个比较容易实现,但后两个却很难做到,现实生活中也是这样。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快速切菜器的推销员,这个推销员时常在附近的超市门口推销它的快速切菜器。有意思的是,在他背后的超市里也售卖这种切菜器,而且价格还比他的便宜。奇怪的现象发生了,我发现超市里的切菜器根本没人买,而购买他商品的人却络绎不绝。问题出在哪里?难道是因为这个推销员特别能“忽悠”?不是!原因就在于推销员是一边演示他的商品一边卖,而超市只是把商品放在那里。推销员的演示告诉人们怎样使用这种新型切菜器,这就是问题的根本。如果一个人不知道怎样使用这个商品,那买回去又有何用。同样,一节课在介绍知识的时候能否告诉学生这个知识怎样用、用在哪里也至关重要,一个学生如果学习到不知道如何使用的知识那就是在浪费时间。

3W1 H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建立在“传递——接受”教学理论和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学习理论上,主要特点是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是知识的传授、灌输者,学生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是知识的灌输对象。传统的教学通常都是“三部曲”,即:提出概念——解释概念——举例说明。

3W1 H教学法通过创设特定的情景,不仅让学生了解学习的内容“是什么”和“为什么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这个知识点“用在哪里”和“怎么用”,最后做到举一反三,更好地实现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的对接。

3W1 H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当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时,用基本类型数据(简单变量)就显得力不从心,所以C语言提供了组合类型的数据。数组就是构造类型数据之一,它是所有程序设计语言中都有的数据类型,它占用连续的若干存储单元。下面我们将展示在数组这节课的教学中3W1H法的具体应用。

1.WHY:为什么需要数组。使用问题来引入:如果要记录一名学生的某科目的考试成绩,需要定义一个变量。如果我们要记录一名学生在校期间的所有考试成绩,是不是就需要定义二十几个变量。那如果我们要记录10名学生的所有考试成绩,是不是就需要定义二百多个变量呢?C语言有没有好办法能解决这个问题?当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时,用基本的数据类型和简单的变量显得力不从心,所以C语言提供了组合类型的数据,这样一来既便于命名,起一个名字就够了,又便于统一处理。

2.WHAT和WHERE:首先为学生讲解数组的抽象定义:(1)数组中存储的数据称为数组元素;(2)不管数组中含有多少个元素,该数组都只有一个名称;(3)数组元素在数组里顺序排列编号;(4)数组的容量是有限的。(5)数组按照下标个数的不同,可以分成一维数组,二维数组等等;然后,展示具体的一个一维数组的例子intscore[MAX];强调这就是一个一维数组。最后,数组通常应用在需要处理大量数量的地方,结合求最高分和起泡法排序,来说明使用数组可以缩短和简化程序。

3.How:如何使用数组。从声明数组、分配数组空间、赋值和对数据进行处理这几个部分讲解数组的应用。首先怎样定义一个数组?举例intscore[MAX];它表示数组名为score,类型为整型,有一个下标因此是一维数组。并且C语言规定数组的小标从0开始,当MAX=5时,其值的范围是0~4。Score包含5个元素,分别是score[0]、score[1]、score[2]、score[3]和 score[4]。怎样使用数组中的元素?C语言规定只能逐个使用数组元素而不能引用整个数组。

例如:

intscore[6];

if(score[i]>=60)printf(“%d ”,score[i]);

必须遵循先定义后使用的原则。这部分结合学生成绩管理示例演示和现场编程教学,并在演示的过程中强调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

3W1 H教学法在软件编程的教学中使用非常广泛,对中职的计算机教学尤其是软件类和设计类的课程,使用此方法更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教师方面而言: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既要传授必要的理论知识,还要兼顾学生的兴趣,创设良好的情境,使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探索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对每一节课做好更加充分的准备,不仅在知识结构上不断更新,更要在教育教学观念上更新;不断进行总结和反思,时常开展“3W1H”自省,即对“教什么(what)”、“怎样教 (how)”、“为什么这样教(why)”和“哪里用(where)”进行思考,批判性地进行优劣抉择比较,提出和设计改进意见,以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逐步积累形成新的教学思想与教学实践方法,促进自我发展。

从学生方面而言:让学生的明确学习目的,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主体意识明显增强,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自我探究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其次,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时刻想到这是什么?为什么?怎么用?哪里用?同时有很多问题可以自由讨论、相互帮助,增强了团队的合作意识,增进了学生的友谊。

最后,C语言程序设计是一门概念复杂、使用灵活和规则繁多的课程,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实践性。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需要不断地总结和改进,找出一套更加适合当前中职教育大环境和中职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真正的实现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猜你喜欢
数组C语言教学法
JAVA稀疏矩阵算法
电脑报(2022年13期)2022-04-12 00:32:38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40
基于Visual Studio Code的C语言程序设计实践教学探索
计算机教育(2020年5期)2020-07-24 08:52:56
JAVA玩转数学之二维数组排序
电脑报(2020年24期)2020-07-15 06:12:41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04
基于C语言的计算机软件编程
电子制作(2018年16期)2018-09-26 03:27:08
高职高专院校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探索
寻找勾股数组的历程
论子函数在C语言数据格式输出中的应用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