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的选择

2014-08-15 00:44:25湖北郑玉美
职业技术 2014年6期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形势教学内容

湖北 郑玉美

《形势与政策》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对高职院校来说,《形势与政策》课作为高职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在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是不断变动的,动态性比较强。这就需要我们对大量的时事政治信息进行科学的选择,确定所需要的教学内容,这是这门课程教学的难点所在。本文拟就结合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的选择作一定的探究[1]。

一、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目标

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严格依照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来进行。《形势与政策》课是集理论学习、社会认识和思想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它主要是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掌握认识形势与政策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内容;使学生全面系统了解社会发展动态,认清时代潮流,把握时代脉搏;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形势和理解政策的能力,让学生感知国情民意,体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觉悟,明确时代责任,把对形势与政策的认识统一到党和国家的科学判断和正确决策上;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一个能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符合学院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当代大学生,为成才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1.知识目标是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的基础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及我们党的基本理论、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与国内形势,并对其做出正确判断和科学评价;使学生接受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公民意识的培育、权利义务责任意识的熏陶、行为规范的引导和社会视野的开拓,拥有全面的知识体系。

2.德育目标是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的核心目标。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和分析世情、国情、民情,努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正确把握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努力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和素养,培养学生全局观念和整体意识;在探讨、研究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明辨是非,自觉砥砺品行,不断完善自我,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3.能力目标是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的终极目标。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科学分析国内和国际形势,努力培养学生敏锐的政治判断力和辨析力;开拓学生的视野,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组织能力;正确解析高职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引导他们处理好个人与自身、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努力提高高职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引导学生开展分析讨论,努力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内容选择的原则

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管理、教学实施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工作准则,是对教学管理、教学实施的基本要求,是实现教学目的的基本保证。高职院校在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内容的选择过程中,必须坚持政治性原则、时效性原则、针对性原则[2]。

1.必须坚持政治性原则

政治性原则即是要有正确的政治方向。高职院校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确定中,要有正确的政治立场,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必须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通过这些教学内容的学习,能坚定高职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坚定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坚定对中国梦实现的信心。

形势与政策课始终是一门政治理论课,其课程性质、教学目的和要求和教学内容,都具有鲜明的政治性。首先,形势与政策课是国家规定的各高校的一门必修课。1998年,中宣部、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的意见》明确规定“各层次各科类学生都要开设‘形势与政策’课。”2005年,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也明确规定开设“形势与政策”课。各高校包括高职院校在内,都必须开设这门课程。其次,形势与政策课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了解国际国内重大时事,把握党和国家的基本政策和国内外形势走向。因此,在形势与政策教学内容的选择中,必须有坚定的政治立场、鲜明的政治导向和明确的政治观点,其教学内容必须围绕国家政治生活来展开,围绕党的工作重心来选择,为国家政治生活服务。

2.必须坚持时效性原则

时效性原则即是教学要及时有效。在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内容的选择中必须强调时效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学校要紧密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和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制定形势政策教育教学计划,认真组织实施。”高职院校在选择形势与政策教学内容时,要坚持及时准确地对党的最新路线方针政策、国际国内形势、高职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作科学的宣讲、解读和分析,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对形势与政策进行正确的分析和解读,避免学生对形势作错误判断、对政策作错误解读、对社会热点问题下错误结论。

3.必须坚持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即是要做到教学有的放矢。《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明确指出:“要根据新世纪新阶段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结合国际国内发展变化的实际,结合党和国家的重大活动,结合世界上的重大事件,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针对学生思想上的疑点、理论上的难点和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组织教学。

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政治课,是为政治服务的,选定的教学内容就要求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保持同步,从而引导学生关注党和国家在新的时期的理论创新和政策变化,促进广大高职学生在思想、行为上与中央保持一致,促进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落实。由于高职学生受自身社会阅历、知识结构和认识水平的限制,同时受社会多元信息的影响,他们很容易对当前的形势和政策产生片面认识,尤其是对国家应对国际形势变化的举措不容易理解。这就要求我们针对学生思想上出现的错误认识、模糊认识,有选择地对学生容易产生错误认识、模糊认识的问题进行科学的形势分析和政策解读,为大学生答疑解惑。

三、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

《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明确指出,形势与政策教学“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重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进行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任务和发展成就教育;进行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重大活动和重大改革措施教育;进行当前国际形势与国际关系的状况、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对外政策,世界重大事件及我国政府的原则立场教育;进行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政策观教育。”

1.科学构建教学内容体系

构建教学内容体系是关系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能否实现教学目标的核心条件。高职院校在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与选择上,必须以教育部社政司每年发布的“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为依据,围绕时事热点问题,研究教学重点内容,拟定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

第一,构建高职《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内容体系,必须结合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特点,在准确把握形势与政策课程特点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建构。由于形势与政策课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内容的广泛性及灵活变动性、生动的现实性和很强的时效性及针对性,因此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一是相对稳定的政策理论部分,二是灵活多变的形势部分”。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在教育部的教学纲要中虽有所要求,但具体的教学内容还需要教师进行取舍,根据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应该围绕国内外经济形势、国际政治形势、中国外交战略与国际环境、中央大政方针(包括中央会议和全国“两会”精神等)进行讲解。

第二,构建高职《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内容体系,必须结合高职院校实际。从学科特点和高职院校实际出发,突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职业性,有针对性地展开对学生的敬业、爱岗教育,培养教育学生吃苦耐劳、献身于工作事业的精神。因此,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应包括基本理论、基本形势与政策、社会热点问题与行业形势教育四个部分,其中行业形势教育是体现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教学内容[3]。

2.确定主要教学内容

《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其教学内容需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应根据教育部、中宣部下发的每学期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以及结合我校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来确定。

《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可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形势与政策的基本知识。其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形势与政策的理论基础,包括形势与政策的含义和特征、形势与政策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形势观与政策观的新发展、分析形势的基本原则、判断形势的标准、制定政策的依据。二是国内改革开放与社会发展新的动态,以及党的重大方针政策,中国的对外政策及与一些相关国家的关系发展动态。这部分是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要内容,要密切配合党的中心工作进行讲授。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与对外政策;我党、人大、政府召开的重大会议精神的学习宣讲;国内热点问题、突出的重大事件;两岸关系和对台政策问题;与相关国家的关系问题等等。三是国际形势发展的热点问题,这部分是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部分。高职生很敏感,对当前的国际形势发展的热点问题十分关注,要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总之,《形势与政策》课作为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将《形势与政策》课作为一门重要课程进行建设,精选、整合教学内容,重点解决课程教什么的问题,是实现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目标,增强其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1]《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政[2004]13号).

[2]侯利平.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原则探究[J].领导科学论坛,2013(10).

[3]吴玲.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科学,2012(04).

猜你喜欢
形势与政策形势教学内容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TBL教学模式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的运用
亚太教育(2016年31期)2016-12-12 21:40:19
浅析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现状及成因
“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效果研究
科技资讯(2016年19期)2016-11-15 10:28:18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新媒体技术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文教资料(2016年20期)2016-11-07 12:18:05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论我国器官移植面临的新形势及其立法需求
东南法学(2015年1期)2015-06-05 12:21:34
东南亚地区形势:2015年
东南亚研究(2015年2期)2015-02-27 08:30:45
2011年中亚形势回顾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