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芳
(河南农业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0)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五位一体”总布局中论述,并提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1]。在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国家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嵌入生态文明教育,既是题中之义,也是迫切要求。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立足当前、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决策。当代大学生是中国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是当务之急。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三观”教育中包含着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意识和观念。而在加强爱国主义和公德教育中提出的教育大学生爱祖国的大好河山、规范好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就是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2]。可见,在建设生态文明的时代要求下,将生态文明意识植入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1.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
当前,气候变化、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等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已成为阻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绊脚石。大学生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对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至关重要。但是,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和道德素质仍存在较大问题。因此,树立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念,提高其综合素质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
2.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
现代社会,对生态文明观念的认知和践行是大学生全面发展、服务社会的基本要求[3]。将生态文明理念引入高校教育当中,不仅可以指导当代大学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而且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对文明起着推动作用,在生态文明的建设中,生态文明教育承担着倡导、传播的重任[4]。完善高校的生态文明教育体系,强化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
目前,大多数高校开设的环境类选修课程存在数量偏少、体系不完整等问题。对于生态文明教育的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忽视了对大学生自身生态观的培养,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发展。
高校在进行环境教育的过程中,第一课堂的专业教育与第二课堂的实践教育无法产生有效结合,仅仅通过环境保护活动、生态知识推广等方式难以达到对大学生教育的持续性和有效性的目标,也无法在校园内形成注重环境保护、重视生态问题的良好氛围。
十八大报告文中直接提到“环境”或“生态”的字眼的地方多达45 处。报告指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5]。因此,将十八大精神贯彻落实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就是要将生态文明理念植入到大学生的意识中去。然而,近年来一些大学生的生态意识问卷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认同对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但缺乏相应的生态保护知识;部分学生对重大生态问题态度冷漠,生态责任意识淡薄。这些都严重制约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发展。
生态意识教育主要包括生态环保教育、生态危机意识教育、生态宣传教育[6]。生态意识是生态文明教育的精神依托和道德基础,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植入生态文明教育,有利于全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必须建立健全高效的生态教育机制,调整生态文明学科建设的体系与规模,把生态文明教育课程列为学校的公共必修课。对于农林院校,尤其要发挥学校自身优势,以点带线及面,将生态相关专业推向全校,鼓励非环境专业的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平台,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等方面的知识是生态文明教育的理论基础,只有通过专业教师和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共同指导,实现专业学科和高校共青团的第二课堂的有效结合,才能真正推动生态文明教育在高校大学生中广而深地普及与传播。另外,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高校还可以利用微博、微信等有效载体,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生态文明教育,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
正确理解生态文明内涵,是弘扬生态文明的基础。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要与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紧密结合。以我校为例,我们倡导学生依托课题研究,深入校园、社区、周边城市开展实地调查,进行环保宣传活动,让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传播生态文明理念,深化认识生态文明教育的意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环保公益活动,鼓励广大青年学生走向社会、投身社会、服务社会,通过高校校园文化影响力,辐射社会,在实践中影响和带动更多人加入绿色行动者的行列,逐步使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念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使“爱护环境”、“节约资源”、“循环发展”等一系列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大学校园不仅是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场所,更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宣传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在校园内以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宣传保护环境的知识,营造节约资源的良好氛围,可以很好地发挥校园文化活动对生态文明教育的促进作用。如,通过举办生态文明教育讲座、小组讨论赛以及主题团日活动等形式,普及生态文明知识,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生态道德意识;可以在校园张贴各种宣传海报,通过广播等形式,构成一个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场所;借助“世界环境日”、“地球日”、“世界水日”等节日,开展主题宣传活动,举办大学生征文、摄影、绘画、演讲、书法、设计等大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活动,倡导大学生关注绿色消费、关注环境,从而加强大学生保护环境的生态意识,提高生态道德素养。
[1]学习十八大“五位一体”总布局的一点体会.[EB/OL].http://dang jian.people.com.cn/n/2012/1126/c117092-19697160.html.
[2]于海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29):80-81.
[3]付宇.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实践路径初探[J].科教导刊,2014(2):15-16.
[4]李颖.谈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之中[J].教育时空,2013(8)143-145.
[5]刘云山.以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统一思想行动为党的十八大召开营造良好思想舆论氛围[J].党建,2012(9):6-10.
[6]金鸽.新时期国内外公民生态意识教育研究综述[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3,7(4):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