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个体差异 实施分层教学——语文科“同班异步分层教学”的尝试

2014-08-15 00:47福建邱建雄
作文教学研究 2014年3期
关键词:积极性分层差异

福建 邱建雄

正视个体差异 实施分层教学
——语文科“同班异步分层教学”的尝试

福建 邱建雄

每个学生都有其个性。不同的认知特征,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创造潜能,形成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传统的语文教学组织形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处于不同的角色地位,那些个性活泼开朗,头脑聪明灵活,又倍受老师青睐的高层次学生往往唱主角,而绝大部分学生只是一种旁听式的陪衬,甚至有少数低层次学生成为被老师遗忘的角落。长此以往,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遭到扼杀。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理论中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学习动机等多方面就会变得十分相似”。这里所说的学习条件,就是指学生学习并达到掌握所学内容的必需的学习时间,给予个别指导和全新的学习机会等,“分层次教学”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这种“学习条件”和“必要的全新的学习机会”。承认与尊重学生的差异,改变语文教学只着眼于少数优秀生或“齐步走”、“一刀切”的状况,面向所有有差异的个体,实施分层施教,是语文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方法。它也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那么,如何进行语文科“同班异步分层教学”呢?

1.学生个体分层

通过平时的观察分析研究,按学生的成绩和能力的高低,把学生分成高、中、低(即A、B、C)三个层次(教师心中有数,不一定要公开),便于课堂教学和目标分层。当然,学生的层次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平时测试和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不断地、及时地进行层次调整。

2.教学目标分层

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同时每个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和理解以及对语言表达也是有巨大差异的。因此,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实行“一刀切”,势必会出现一部分学生“吃不饱”,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吃不了”的消极局面。因此,要在班级实行课堂教学弹性分层目标:A层,发展性目标,以提高能力为主;B层,提高性目标,主要面向中等学生,让他们在自己已有的能力基础上多练,从而进一步提高;C层,基础性目标,即抓基础,按部就班,并做到循序渐进。

3.教学设计分层

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如果设计不当,不能循序渐进地提出问题,难免使学生陷入无所适从或"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状态。因此讲授一篇课文要“立足中间,兼顾两头”,以中层学生为主要对象,以不同层次学生都有提高为教学出发点,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练习题。对程度高的学生适当加大难度,对程度低的学生要分散难点,形成梯度,为他们搭建台阶,使他们和其它同学一样也能积极地参与班上的教学活动。

值得注意的是,问题的设计应遵循由具体到抽象,逐层深入的原则,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才能把握问题,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由具体到抽象表现可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依托教材,根据体裁的文体知识,指导学生看书,初读感知,让学生思考写了什么。这样的问题不同层次的学生只要认真看书,回答不成问题,低层次的学生通常能以读代答,中高层次的学生能用自己的话回答,不管用什么形式回答,学生只要感知了课文内容,目的就达到了。第二个层面,细读课文,让学生探究是怎样写的,即语言怎样组织、表达,如何遣词用句,采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这个层面的问题有一定的难度,低层次学生依据教材,认真思考也能有所悟,中高层次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又得到了激发。第三层面,继续导读领悟,更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由于有了上面循序渐进的铺垫,这类问题中低层次的学生不致一窍不通,他们或多或少能有所理解;高层次学生通过思考,则从中得到更多的启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教学设计有层次感是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先决条件,唯有如此才能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使他们都有所思,有所悟,避免低层次学生上课无所事事的现象。

4.课堂提问分层

一个问题的提出,由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差异,反应有快有慢。如果为了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只让反应快,理解能力强的学生回答,不仅扼杀了中低层次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还会养成中低层次学生的惰性。因此提问也必须注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1)简单问题由低层到高层。这种方式可以唤起低层次学生的参与意识,回答得对,自己受到鼓舞,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得到更大激发;回答得不全面或不对,还有其它同学的补充、纠正。(2)有难度的问题先高层后低层。有了高层次学生的示范性回答,再鼓励中低层次的学生作模仿性回答。这种回答也许可能是建筑在理解的基础上,也许是回答出来了,但还不理解,然而他们得到了参与,感性认识得到了加强。在这个过程中,高层次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又得到了更大的激发。(3)有争议的问题各抒己见。学生的语文水平有差异,但并不影响对有关问题的见解,中低层次的学生对有些问题也会有独到的见解。应鼓励他们大胆发言,甚至否定高层次同学的意见,以鼓励他们的创造性,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以上三种提问方式,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作答,他们相互补充,共同提高,学习效果会明显增强。

5.教学评价分层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把完成学习任务及老师对自己的良好评价看成自己最突出的需要,老师的评价使他们产生愉快和不愉快的情感体验。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如果用一种标准去评价,那低层次的学生可能难得受到肯定。因此对学生的评价也应视不同层次而有区别地进行。例如对同一问题的回答,低层次学生可能是支支吾吾,辞不达意,但如果有那么一点闪光之处,老师就应及时加以肯定,并在此基础上鼓励他再思考。高层次的学生则要求他正视老师,吐词清晰,语言有条理,评价内容不仅仅局限于思维的正确性,还要从思维习惯、思维方式及思维的发散性等方面开导,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作文能力是学生的一种较明显的差异,批改作文时,不顾学生所处层次,一概否定,容易导致低层次学生失望,沮丧,降低写作积极性,甚至惧怕作文;同时对高层次学生不提出更高的要求,又容易导致他们写作能力的停滞不前。因此在批改作文时应善于肯定低层次学生的进步。一篇作文,文字通顺,叙事清楚,无错别字,如果是低层次学生写的,就应给高分,是中高层次学生写的,就应指出他们的不足,提出修改意见。

6.作业、测试、辅导分层

作业分必做题、选做题、思考题几种。其中,对A层的同学要求全做,还要布置些与课本知识相链接的课外题;对于B层的同学要求他们巩固上课内容,作好必作题、思考题;而对于C层的同学则只要求巩固上课内容作好必作题。

精心设计检测考试试题,统一试题要求,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分标准(或分必作题、选作题),及时分层反馈、矫正,不达标者再给予一次机会,并记上成绩。

因课上时间有限,可通过设立学生帮教小组,开展互帮互学、探究性学习等活动,加强个别辅导,查漏补缺,提低促中,促使大面积提高。

实施分层教学是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不同需要、兴趣的教学模式。它弥补小部分学生做演员,大部分学生做观众的不足,真正使学生在学习中处于主体地位,促进了全体学生的发展。在不同目标的指引下,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使每个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分享其中的喜悦,提高了成绩,循序渐进,从而形成了教学的良性循环。

福建省南平市水东学校)

猜你喜欢
积极性分层差异
相似与差异
玉米市场主体售粮积极性提高
高中分层走班教学模式探究
有趣的分层现象
合作学习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找句子差异
雨林的分层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提高大学生学习24式简化太极拳积极性的研究
M1型、M2型巨噬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miR-146a表达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