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心灵 自由习作

2014-08-15 00:47浙江林丽君
作文教学研究 2014年3期
关键词:心灵作文教师

浙江 林丽君

贴近心灵 自由习作

浙江 林丽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已被广大一线语文教师所认同、接受。教师们深刻地认识到,一切教学活动的起点是基于学生学习的需求。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学习,教师的教应该为学生的学服务,学生的学习才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核心。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这块最能体现自主学习的地带,情况不容乐观。据笔者平日观察、了解,学生的作文不尽如人意,无病呻吟者,有之;胡编乱造者,有之。可以说是个性全无,机械划一,“没有学生味”、“没有贴近自我心灵”、“没有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等问题,在当前中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

追根探源,缘波求水,造成中学生作文如此现状,教师难辞其咎。部分中学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存在着“无序”“无理”“无效”“无为”等状态。终究,这些因素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作文问题所在。除去学生的生活视野狭窄、阅读体验缺乏等这些大而化之的问题,具体地说,应该是这三方面的问题:首先,大部分学生作文时缺乏愉悦感,作文基础较差;其次,应试作文模式严重地影响、制约了教师的教学,使得学生的作文变得功利,并趋于程式化;其三,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缺乏有效指导,不重视作前指导,过多地强调、传授以文章学、写作学为主的抽象知识传授,过多地注重作后指导,所谓的“升格作文”禁锢了学生思维,束缚了他们的灵性。

早在上世纪50年代末,朱光潜先生就提出美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作文不仅是生活的反映,同时更应是心灵的创造、情感的升华、智慧的结晶;作为文章,还是对语感和文体的把握和驾驭。只有心灵活跃、灵动起来,才可能进入为文的境界。把人当成一面镜子,早就被当代心理学所证伪。人是一个主体,对客观信息,既并不像机械唯物主义,也不像美国行为主义者所设想的那样,对一切信息照单全收,而是按照心灵本身的结构去过滤、去同化的。这一点,又和王静安先生在《人间词话》里所说的“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之观点,所见略同。

基于以上认识,愚以为,中学生作文困境之最大根源,在于作文没有真正贴近他们的心灵,没有给予他们充分的自由。要想求得这一现状的改观,可从以下几点来尝试、探索。

一、贴近心灵需求 享受自由乐趣

白乐天倡导的古文运动提出了“文章缘事而起”。多数时候,我们没有真正理解这一观点,以为学生作文关键在于生活经历,在于作文素材。一时间,作文教学强调充实学生的生活,丰富学生的体验的呼声压倒了一切。实际上,并非如此。现在的学生缺少的不是生活,而是生活带给他的心灵体验。同样的人,经历了同样的事,可能感受不同,主要缘由在于人是感知主体,人的心灵决定了这件事情带给他的种种体验。所以,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情动而辞发。”情动,情由心,即心动,心有所触动了,作文的泉思就如涌了。

个人认为,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研究学生作文的心理需求,他们渴望写什么,他们对什么事有着深深的触动、感动、震动,就让他们写什么。还他们以作文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心灵体验,让他们自由作文。

华南师大郭思乐教授在其著名的生本教育理论著作《教育走向生本》中指出,理论的核心是“在教育中我们必须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他认为,学习是儿童的天然需要,对学生的尊重,是生本教育的本质和基本原则。从培养学生内心的表达需要组织作文教学活动,是符合学生的精神生命内部规律的。我们的学生为何作文?如果仅仅是源于教师指令的表达的需要,往往是“不愿写”、“难写”、“写不好”;但是缘于他们内心的表达需要,比如在他们的随笔、Q Q空间、很个体很小众的小说创作(武侠、魔幻、穿越等)写得却是风生水起,其中不乏佳作。

作文因“需要”而精彩。真正的需要,是写作的内在动因。应该说,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而且它是因人因时因地而不同的。著名哲学家马斯洛的需要理论认为,一个正常的人,他是有各种需要的。根据这个理论,学生的作文表达需要是隶属于他们成长型需求的一部分。如何基于他们成长生活中的种种需要,激发他们源于内心的作文表达需要,应该成为作文教学中“生本教育”的一个有意义的探索方向。所以,自由作文更符合人的天性需要。同时,自由作文要体现在作文的时间、内容、方式等方面。只有这些都自由了,学生作文才是因需要而写的。他们的作文才因有表达需要而有兴趣,因有兴趣而形成内驱力,因有内驱力而得到可持续发展。为什么“没有生活气息”“没有贴近自我心灵”“没有思想”会成为当下中学生作文的通病?是因为相当多的学生没能正视自己的生活,没能从生活中有所发现,不明白“贴近生活”的要义是展示自我心灵。

作文课中,教师应尽量在有限的课堂里给学生一个自由作文的天地,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心灵的舞台。作文教学的重要意义就是激励和唤醒学生在作文时原本就存在的内心感受。作文是最具个性化的行为,每个学生都有一个独特的自我。写作应当是一件快乐的事,因为它可以展现自己的心灵;写作是一种创造,因为它可以让思想自由地飞翔!而这一切,都应该建立在贴近学生心灵的基础之上。

二、尊重心灵体验 张扬自由个性

长期以来,有真情实感是评判学生作文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依据。这样的评判标准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就作者而言,真情实感不是想有就有的,如同你对一个人的感觉,不是想有感觉就有感觉的,它肯定是出于一种主观或客观的需要和判断。这就意味着,任何一件事,任何一个学生,他的真情实感都是一种非常个性化的行为。身边发生的任何一件事,因为个体的不同,时间地点的不同,感受就不一样了,体验就不同了。而这一切,恰恰都是作者心灵深处最宝贵的真情实感。古人说“才有庸俊,气有刚柔,学有浅深,习有雅郑”。学生的才气、学识、经历、阅历、情感、志趣各不相同,学生的作文体貌也应该是千姿百态的。可以有理有据、有力有势地论说;可以缠绵悱恻地抒情,也可以曲折回环地叙说故事……

如果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充分关注学生的心灵感受,并鼓励学生“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用文字记录自己心灵最真实的声音,好文章就不期而至了。

有时候,学生真正的好文章倒来自于他们不经意间的写作,来自于他们随性而为的文字。比如,有些学生喜欢在自己的博客或QQ空间里用文字来抒情达意,是因为生活中的某些东西对他的心灵世界造成了影响,使他的情感有了一种触动,使他有了一种想说想写的需要。至于写出来为了什么?也许是为了某个特定的读者,也许只是为了记录自己的生活轨迹,也许没有什么目的,只是一种想表达的冲动。这种冲动,极其纯洁,毫无功利可言。且看一篇学生的率性之作:

幸福时刻

耶耶耶!我觉得好幸福啊……今天又有好多人送给了我祝福!尽管……但是,偶还是非常开心的,起码我知道了,还有人会对我说,生日快乐!

现在,我的心情偶都不知道用什么词语来形容了。也希望那些送给偶祝福的人也天天快乐……是你们让我自己又见到了久违的微笑。

现在……我对人生又有另一种领悟,那就是——就算全世界的人都抛弃你了,你也不能抛弃全世界的人。可能人生都会有点小摩擦和挫折,但是,只要我们有坚强的意志和用微笑来面对生活……

就算是,天塌下来你也不怕。因为,有地顶着呢!

这里,我们可以明显感到,这位同学(包括所有人)是多么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与祝福。文中的事情本身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生日的时候,有人给了她简单的祝福,这样的祝福许多人都会碰到。有的学生也想把它写成文章,但最后有的学生为什么写成流水账了呢?因为,这些学生没有拥有一种扩大主观感受的品质与需要。直接体现在文中的就是,简单的外部世界只被做了一次简单的拷贝(内心感受的简单)。

而上文的作者就不一样了。因为她的内心放大了对简单祝福的主观感受,所以她表达的需要也就显得异常的强烈。当这种得到别人尊重的幸福感需要倾吐时,这位同学便有了这篇有点诗化的散文。反映在文章中,一开头就三个“耶耶耶”。而且文章还写到“起码让我知道了,还有人会对我说,生日快乐,现在我的心情都不知道用什么词语来形容了,也希望那些送给我祝福的人也天天快乐……

从文中,我们读到的不仅仅是她个人的幸福感,还看到了她有一颗“祝福我的人,我祝福你一生”感恩的心。并且,她还对生活有了一种新的领悟。“就算全世界的人都抛弃你了,你也不能抛弃全世界的人”,这种心灵世界中美好情感的成长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我们教化的,这是多么可贵啊。一次简单的祝福,却让她拥有这么多复杂、细腻的感受。

笔者以为,这不是事情本身有多感动,而在于作者的主观感受对有限的简单的抒发对象进行了无限的心灵丰富。的确,写作中最有价值的内容就是这些被心灵世界放大后独特感受到的东西,身边的人、事物只是写作的一个“素材”。只要扩大主观感受差别的需要没有得到强化,那学生的文章就很可能陷入模式化的窠臼,甚至成为流水账。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必要的文章学、写作学指导是需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教师如何激发和强化学生拥有多姿多彩的主观感受的差别,并让学生把这种差别能力的形成作为他们的一种常态需要。作文中要求的真情实感,其实就是一种放大自己的主观感受、带着独特的个人色彩的真情实感的写意。写作教学内容中最有价值的内容就是唤醒、鼓舞、激励学生心灵世界中放大后的独特感受。

真能做到这样,学生的作文也真的是个性张扬、多彩多姿了。

三、倾听心灵声音 走向自由表达

如何唤醒学生个性化的真情实感,培养与强化学生主观感受的差别,以求得作文的真正自由表达呢?那就是彻底地解放学生,解放学生的心灵,解放作文教学的内容,解放作文教学的形式,解放作文教学的要求,让学生走向自由表达境界。学生作文,就是心灵声音的笔端流露,就是心灵所思所想所悟所得的文字再现,真正地实现言为心声的境界。

1.自由选择作文内容

“写什么”比“怎么写”来得更为重要。据笔者观察、了解,学生作文内容从“角色”上来划分,大致分为三大方面:一是“我”与他人;二是“我”与大自然;三是“我”与自己。学生的作文内容并非如某些教师所说的,无话可说,材料匮乏,真正的原因是,学生作文时没有话语权,在“写什么”上,他们没有自主权,他们是“被作文”,被逼着写一些自己不喜欢,心灵没感受的内容。而恰恰是这些内容,可能是老师喜欢的,所谓的“主流价值”所倡导的。比如说,写妈妈,写老师,总得要写得“高大全”些,尽管是内心里可能对老师,对妈妈存在“芥蒂”,抱有“意见”,也不能傻乎乎地实话实说,否则会落得个“心地不纯”、“思想不正”的下场。而事实情况是,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老师、妈妈,“缺点”多多。可是,实际情况是,又有多少个学生能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敢冒触怒“龙颜”之危险,却能真真切切、实实在在地写出自己心灵深处的那个“小”妈妈、“坏”老师呢?

如果真的能做到让学生自由选择内容了,作文的精彩也就近在咫尺了。

2.创设自由情境

“儿童中心论”主义者杜威倡导“生活即教育”,他的中国学生陶行知受导师启发,提出了“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这对于中学作文教学自然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作文是记录活动的产物,就该在活动中学,活动中写、活动中改、活动中评。

倡导“活动式”作文,不是什么标新立异,而是作文导写的回归。活动设计既包括课堂上的阅读感知性活动、体验性活动以及整合性活动,也包括课外的口语交际活动、专题研究活动、体验拓展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写作方式除了命题(半命题)、书写、完篇等常规外,“活动式”作文还可以尝试“自主命题作文”、“口述小作文”、“小组合作式作文”以及“小记者采访式”、“当当活动主持人”等多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活动课更容易创设真实生活情境,联想真实生活内容,强化学生真实的心灵感受。

而在所有的活动中,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要充分营造一种自由的、快乐的氛围。人的心灵深处总有着游戏情节,自由是游戏的重要元素,快乐是游戏的显性特征。玩得愉快了,心灵自由了,接下去让学生用文字来记录快乐和幸福,也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了。

3.放宽作文要求

学生不爱作文,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作文的要求过多,过严。尤其是有些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缺失“儿童(学生)意识”,不经意间就拿成人的要求、标准去对照学生的作文。如此一来,纵使学生写得有多认真,在老师那儿总是得不到肯定,更谈不上鼓励和欣赏了。

因此,在写作过程中,门槛应低一些,“先把你想的事情写出来”。写作不好的学生不一定是不善于交流的孩子。有的学生很善于口头语言的交流,一到了写作就感到窘迫了。他们不知道写作本身也不过是一种交流而已,这样,适当地、有意识地和同学说说自己要写的东西,把话匣子就着作文主题打开,然后再进行写作就容易进入状态了。而把话匣子打开,从“我”说起,无疑是最切近的选择。说“我”的经历,说“我”的体验,说“我”的发现,说“我”的感受……

作文标准有诸多,其实都不是最重要的。如果老师告诉学生,好作文的标准就是一条:写出自己心灵的真实感受。这样也不失为一种教学的智慧。

4.自由选择方式

在写作教学的方式上,教师要有“大写作”的观念,除了常规的完成作文篇章之外,抒写阅读感受,评论同学作品,口头演说等也应该是作文的训练形式。做为教师,应该用各种方式去鼓励学生作文,比如公开展出,推荐发表,或者为学生个人、班级建立写作博客等,都是当前容易操作的形式。

另外,教师作文教学中要树立文体意识。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不是每一个学生都擅长写各种体裁的文章的,这就像作家写作一样。鲁迅长于小说、杂文,郭沫若长于诗词、歌赋,朱自清精于散文、随笔等等。同样,一个班级里的学生也是各有所爱,各有所长。有学生对叙事较为拿手,有学生对抒情很为快意,有学生对说理钟爱有加,有学生对描述得心应手。童话、诗歌、散文、随笔等等,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选择和优势。

面对这种客观存在的事实,教师要充分给予学生表达方式上的自由,尊重他们的心灵感受,鼓励他们在完成“共有”的作文训练之后,自由去写一些“个人”喜爱的文章。这对于学生作文水平的促进来说,当是好事。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来说,没有比作文更能够贴近心灵的事了。作文只有贴近学生的心灵了,才能在真正意义上确立学生作文的主体地位,才能实现真正的“生本作文”,才能焕发学生作文的个性和灵性,并逐渐走向智性。贴近学生的心灵,也就贴近了作文的主体,贴近了学生自我。当然,如孙绍振先生所说的,“贴近自我,也有局限。自我并不那样简单,文章并不是自我的照抄。文如其人,这个道理并不全面,人的心灵结构是多层次的。在我看来,至少有三个层次:低层次的,自发的自我;较高层次的,经过理性调整的自我;更高层次的,按照文体规范书面化了的自我。”这都给我们带来全新的冲击和思考,也期待着我们沿着贴近学生心灵的作文教学之路上不断前行,不断调整、完善,努力做得更好。

总而言之,笔者认为,在当下的中学作文教学语境下,让作文充分地贴近学生心灵,努力营造让他们自由作文的氛围,当是一条必由之径。

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峰江中学)

猜你喜欢
心灵作文教师
最美教师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扩充心灵的“兼容性”
唤醒心灵
在大地上寻找心灵的栖息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