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在美国

2014-08-15 00:49鲍广仁美国加州媒体基金会会长
中国传媒科技 2014年22期
关键词:脸书华人微信

文|鲍广仁 美国加州媒体基金会会长

笔者五年前开始用推特(Twitter),四年前开始用脸书(Facebook),两年前开始用微信(Wechat)。现在推特与脸书与笔者如果不是渐行渐远,也是若即若离,唯有微信这个“小三”,与笔者越走越近,时不时地惦记着打开手机,看是否有新东西进来。

记得1991年刚到洛杉矶在南加州大学安纳伯格传播学院读硕士时,与国内的联系主要靠写信,一分钟两美元的电话费根本负担不起。后来到报社做记者,打越洋电话也是一种奢侈,真遇到急事要打电话回国,也要先打好腹稿,三下五除二,讲完就挂,时间就是金钱。再后来有了传真、电邮、Skype及一分钟收费不到一美分的电话卡,美中的距离缩短了,通讯方便又便宜,联络也愈加频繁。

但微信的出现,竟然完全改变了美国华人的生活方式,使华人与中国的家人及亲朋好友的联系更为紧密,对中国的关注更为密切,美中之间交流的信息量日增。可以说,微信的广泛运用,使得太平洋不再是横跨在美中两国间的天然屏障。

华人,特别是第一代新移民一旦到了国外,不论平时他们对祖国的态度如何,思乡之情普遍存在。祖国特别是故乡所发生的任何事情,都会牵动他们的心。微信正好满足了多数华人的思乡之情。他们先是通过微信联系到了国内的家人与亲友,然后到同学、朋友等,多年不联系的亲友,就这样出现在朋友圈内,从此时刻保持着联系。一张照片、一句生日祝贺、一个点赞,都会令他们像回到亲朋好友中间一样。

然而,亲朋好友间的交流,不会仅限于祝贺与问候。每个人的背后都有一个朋友圈,他们会将自己感兴趣的文章、新闻报道及传闻或照片、视频等,转送到朋友圈内。虽然之前美国华人可以通过新闻媒体,包括华文报纸、电台及电视台等,了解国内情况,但毕竟没有手机方便。如果以往人们要到晚上下班才能会在电视机前看一会电视新闻或翻翻报纸,现在则可以随时随地从手机上看到朋友圈中发来的东西了。

不仅个人通过微信联络感情,多数社团也建立微信群。南加州安徽同乡会及安徽学生学者联谊会也都设有自己的微信群,理事间有什么想法,随时在群内交流,有人提出办活动的想法,在网上一放,有人赞同、有人反对,最后按多数人意见做出决定。以往要通过信件、电话或电邮办的事情,现在在手机的微信群里就解决了。洛杉矶华文记者俱乐部以往通知记者采访,要打电话或发电邮,现在设一个记者群,记者之间有何活动在群里交流,社区也通过俱乐部发新闻稿供记者采访,俱乐部记者群成为记者采访新闻的重要线索来源。

鲍广仁

英文名George Bao

1981年起历任新华社国际部编辑、新华社驻美国华盛顿记者、新华社苏联东欧编辑室副主任、主任编辑,美国世界日报洛杉矶社记者。现任新华社美国洛杉矶特约记者,美国CA媒体基金会(CA Media Foundation)会长,兼任美国洛杉矶华文记者俱乐部(Chinese Press Club in Los Angeles)主任。

任新华社记者期间,曾随中国领导人出访苏联、美国及加拿大等国,采访过苏联前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美国总统里根等。任驻白宫及国会记者期间,与美国政界人士有广泛联系。任美国世界日报期间采访过来访的中国领导人江泽民、朱基等。近30年记者生涯,曾出版反映美国司法制度的小说《深井》。

微信更成为中国留美学生的主要联络管道。南加州大学中国学生被害,中国留学生通过微信发起签名活动,要求警方加紧破案,向警方施加压力。在嫌犯落网之后,又联署要求检方依法严惩,在全美国得到数千学生支持响应,微信略显神威。

微信先是在来自中国大陆的华人中流传,渐渐扩及来自台湾及香港的华人。南加州安徽同乡会会长蒋凤茵来自台湾,但经常到中国大陆探亲旅游,发现微信特别方便,从此对微信情有独钟。美国有不少来自中国大陆的华人及来自台湾的华人结亲,来自台湾的一方一开始不看好微信,但时间长了,不少也成了微信迷。洛杉矶附近城市亚凯迪亚市长鄂志超曾是来自台湾的小留学生,会讲中文,但他也加入微信群。主流社区一些与华人有联系并略懂点中文的非华裔为方便进入华人圈,不少也玩起微信来。可以这样说,目前在美国华人社区没有微信者,便被认为out了。

美国的华文媒体,如《世界日报》及《凤凰卫视》等网站,在每篇新闻的后面,都加进“微信朋友圈”或“微信好友”功能,读者看到好文章,随手一点,便可转发给微信好友或朋友圈,大大方便民众转发,媒体也因此扩大了自己的受众。

据英文的中国日报援引统计数字称,至今年11月,美国已经有300万微信用户,比去年初增加11倍,增长速度惊人。据美国人口统计局的数据,至2009年美国共有华人380万,300万微信用户中绝大多数为华人,其占有率之高可想而知。

不过,微信使用者主要用中文,而脸书及推特则主要为英文。为与不懂中文的朋友联系,不少华人“两条腿走路”,一边用微信,一边用脸书。好在微信上有一功能,可以直接将微信内容转发到脸书,但从脸书上不能直接转发到微信。不仅语言,在内容上,不论自创还是转发,都有所区别。例如笔者的女儿11岁来美国,在美国长大,在美国的朋友明显多于中国朋友,美国朋友感兴趣的东西,与在中国的朋友有所不同。因此女儿每次在美国与朋友聚会或出游的照片及文章,基本都在脸书发表,只有涉及中国的事情才在微信推出。

中国近年来花费大量人力财力在海外宣传中国,但据笔者观察,真正成功进入美国华人几乎每个家庭的,先是中国的电视剧,后就是微信。美国华人早些年到录影带店租电视剧,后改为光盘,现在则主要通过PPTV、土豆网等用iPad免费看中国电视剧。许多家庭主妇只要在家,随时开着iPad,电视剧一部部接着看。华人看电视剧,多为解乡愁,因为中国发生的一切,不论好坏,对远在海外的华人总有无限的牵挂。

微信时代的来临,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一个极好的移动媒介。这个平台可以传播文字、图片及视频等所有大众传媒可以做到的一切。这是个机会,也是挑战。问题是微信上有什么内容可以被转发到美国朋友圈而且要能吸引美国华人。主流媒体上的东西,被转发的不多,唯一可以上朋友圈的不是大新闻,而是主流媒体不报道但也能在中国媒体被找到的消息、评论、文章、图片及视频等,包括微博上的东西。

从美国转发回去的东西,则大都与美国的生活、教育、旅游、移民及在美购房置产与经商有关。政治与社会议题,也是国内朋友受欢迎的,一般情况下不会被屏蔽,但太过敏感的东西,在国内还是会被屏蔽。

因此,如何在媒体上提供大量吸引人的内容以供不同口味的网民转发,值得中国新闻人深思。一本正经地板着面孔教育人的文章,不论政治上如何正确,都不可能在朋友圈内被转发。新闻人该放下身段,到网上去发挥才干,写出接地气、老百姓喜闻乐见、图文并茂的东西来,才有可能被成千上万网民转发、阅读。

其实,新闻不在于大而在于新鲜、生动。读者往往对身边的人和事感兴趣,而对华人来说,除关心美国所生活的城市新闻外,对故乡新闻同样有吸引力。以笔者为例,凡是看到有关徽州、歙县以及所生活过的合肥等地的新闻,一般都会转发。徽州民居美景、黄山雪景等图片与文章,都能勾起笔者的思乡之情。

不过,转发的中国新闻真真假假,有些东西顺手转发后才发现有明显的造假或不真实、不平衡,甚至完全造谣,也是令海外华人微信用户头痛之处。

“今天你看微信了吗?有什么新鲜事?”华人在海外相见,又多了一句问候语。

猜你喜欢
脸书华人微信
何为“华人”?
神奇的机器翻译系统
神奇的机器翻译系统
海外华侨华人咏盛典
华侨华人庆“国庆”度“中秋”
微信
微信
微信
《华人经济》杂志社特别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