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社区管理 服务居民群众——槐荫区裕园社区的调研

2014-08-15 00:45张以侠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居民社区服务

张以侠

槐荫区中大街道办事处裕园社区位于济南市经四路纬十二路,是1998年第一批棚改的开放式老社区,由三个社区合并而成,长期以来存在着公共问题多、困难家庭多、老年人多、社区资源少等“三多一少”的困境,社区管理和服务困难重重。2001年以来,裕园社区在新一届社区领导和居民的共同努力下,着眼居民需求,积极创新进取,集中解决了居民关心的灯亮、路平、水、电、气、暖通。仅2012年裕园社区党总支就整合社会资金2700万元,为居民办了九件民生实事,大大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融洽了居民与社区、居民与居民之间的关系。裕园社区成绩的取得,在于社区不断完善社会管理机制,有效提升社区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着力满足居民不同层次需求,共同打造和谐幸福新裕园。

一、着眼居民需求,积极探索创新社会治理机制

裕园社区常住居民2100户,5500人,暂住人口600余人。社区内有党员276人,60岁以上(包括辖区内离退休人员)917人,残疾、单亲、特困家庭166人,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家庭有106户,社区是纯居民区。裕园社区紧紧围绕群众需求,积极探索社区管理工作新模式,开创了“一心三元”管理模式、“树根型”管理体系、“车轮”模式等,充分发挥社区居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提升了社区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提高了社区居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一)创新“车轮管理”模式,调动公众参与积极性。2002年以来,裕园社区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心三元”的管理模式,即以社区党支部为核心,居民议事会、社区居委会、社区监事会作为社区事务的决策、执行、监督层,三者相互配合、相互制约,居民全程主体参与的社区管理模式,初步形成了一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螺旋上升的社区管理办法。通过居民自主决策、自主执行、自主监督,唤醒了社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实现了社区建设从“要我参与”到“我要参与”的本质转变。

近年来,裕园社区在原有“一心三元”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探索创新出“车轮管理模式”:即以社区党组织、居民议事会、社区居委会、社区监事会“一党三会”为管理“轴心”,以社区党代表、社区管理骨干、居民代表、志愿者为“辐条”、以社区阳光温暖超市、妇女网格互助小组、志愿者巡逻队、居民教育编辑部等22个服务实体为“车胎”的管理模式。

“一党三会”核心管理层的人员构成,由每届居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此外,组建了“阳光温暖超市”、“妇女儿童家园”、“成长加油站”、“居民教育编辑部”、“妇女网格互助小组”、“关爱家园志愿巡逻队”各种社会团体、公益组织等多元服务实体,形成了强大的居民参与社区服务的外部管理层。

“多元服务实体”,作为管理模式的外层,是直接和广大居民沟通的桥梁,更是落实核心决策层决策的重要平台和抓手,是裕园居民参与自治的重要平台和特色。

车轮的辐条,是“裕园车轮管理模式”的重要传输系统。其人员构成,主要有社区党代表、社区管理骨干、居民代表、居委会成员、志愿者等五部分。这五部分成员不仅是“一党三会”核心管理层的人员,又是“多元服务实体”的骨干成员,从而增强了核心与外部管理的横向互动,其辐射作用推动保障为民服务措施得到最大限度的落实,保证核心管理层决策、执行、监督的落实,确保决策传达的高效、执行措施的有力、监督行为的透明。

“车轮管理模式”将社区事务的议事、决策、执行和监督过程,变成了联系、组织、教育、凝聚和调动居民参与的过程,通过完善一系列民主自治规则和程序,实现了社区民主管理程序化、制度化。使居民成为社区建设的骨干力量,主人翁地位得以体现,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社情民意得以及时反馈,邻里之间得以广泛沟通,从而使社区事务决策更科学,社区管理更符合居民利益。

(二)着眼居民“五类”需求,完善社区服务功能。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裕园社区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满足居民群众这五个方面的需求,真正实现管理到位、服务到家。社区从“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入手,逐步实施了居民的水、电、天然气、暖气的入户改造工程,完成了八大民心工程,社区环境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满足了居民的生理和安全需求。

社区每年都要定期举办“和谐邻里节”、“社区居民趣味运动会”、“文明养犬周”、“社区艺术节”、“表彰大会”等,并坚持给老党员集体过生日,通过长期开展各类社区活动,让居民在参与建设自己的家园中得到提升,满足了居民归属与爱的需求。

通过推出花草树木“认养”、公共设施“认管”、困难居民“认帮”、服务岗位“认领”、公益事业“认捐”的“五认共管”措施,使社区居民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形成了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社区管理的良好局面,满足了居民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有效解决了居民群众工作生活、看病就医、应急救助、子女入学、社区就业、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实际问题,推进了社会管理的常态化、制度化、科学化,营造了温馨和谐的社区新环境。

(三)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形成共建共享良好局面。积极探索社会动员和全民参与机制,有效建立起人力智力资源库和志愿服务组织网络,充分发挥辖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区志愿者、离退休老党员、大学生志愿者等各类人才在社区发展和管理中的作用。通过征集建议、提供岗位和拓展服务,有效组织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到社区管理中来,努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大格局。

二、社区车轮管理模式的高效运行及良好效果

多年来,社区党总支发挥“车轮”的核心带动作用,载着居民一起高速运转,不断为居民做实事,办好事,在10余年中完成了“8+9+3”件民生实事。

(一)八大民心工程,“灯亮、路平、绿化、平安、宣传、暖心、健身”。随着政府不断增强投资力度,先后为社区修路4000多平方米,修建了社区广场、建立社区服务中心、阳光温暖超市、妇女儿童家园等服务场所等,不断增强为群众服务的能力。

(二)九件民生实事。2012年,社区争取资金2700万元,为居民办了九件民生实事。一是在全市率先完成了10栋老居民楼583户居民的暖气入户工程,社区全部实现集中供暖。二是提前完成了10栋老居民楼的整体节能改造工程,让老楼变新楼。三是“妇女儿童家园”项目投入使用,普惠广大妇女儿童。四是整合辖区资源,新开辟了36m2的社区警务室,并在小区8个主要路口安装监控,社区更安全了。五是更换了300多个楼道窗,对81个楼道综合整治,实现楼道亮化。六是安装楼道对讲机防盗门59个,实现楼道物防全覆盖。七是整修600多m2破损花砖路面,解决居民行路难。八是把废弃的花园改建成健身小广场,居民健身便利了。九是为空巢老人六送服务,即送餐、送医、送家政、送温馨、送快乐、送旅游。

(三)三个惠民项目。2007年完成10栋老居民楼千户居民的自来水“一户一表”改造,解决了多年用水难问题;2009年为10栋老居民楼800余户居民实施“天然气”入户,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2012年为10栋老居民楼583户居民开通了暖气和进行节能改造,提高了居民的生活品质。

10多年来,“八大民心工程”、“九件民生实事”、“三个惠民项目”使社区的整体面貌有了很大改观,社区居民的生活品质迅速提高,居民满意。裕园社区先后荣获“全国社区服务优秀社区”、“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社区”、“山东省基层党组织建设示范社区”等70多项荣誉称号;涌现出了全国优秀社区志愿者、全国文明家庭、省级文明家庭、市区级道德模范以及优秀社区志愿者等各类先进居民典型。

三、对创新社区治理的思考

(一)持续为民服务是强化党组织领导核心力的关键。社区党组织在10多年的时间里,不仅完成了“8+9+3”民生实事,让群众享受改革发展成果,还处理了400多个纠纷,预防了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维护了社区的稳定;帮扶了300余户困难家庭,让困难家庭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开展了100余个有影响力的活动,让居民群众感受到社区文化的关怀。一件件好事、喜事,让居民群众感受到身边的变化,居民群众就一心一意跟党走。

(二)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是好事办好的前提。通过“党员金点子议事会”、“居民议事会”、“监督议事会”,畅通了党员群众对社区事务参与决策、参与监督的渠道,做到了让党员群众真正了解社区情况,关心社区发展,参与社区建设,进而增强了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更加支持社区工作、服从社区管理,实现了与社区同甘共苦。10多年来,不断健全完善运行机制,让广大居民参与到社区事务中来,自主决策、自主服务、自主监督,体现了民意、维护了民权,保证了各项社区事务顺利高效地运作,形成了社区居民与政府良性互动循环,使整个社区走上高速发展的道路。

(三)居民满意是创新管理模式的目的,社区工作的标准就是让居民满意。只有社区事务决策得更科学,事务处理得更符合居民利益,居民才会对社区工作满意。通过几年的居民自治、有序管理,社区的软硬环境逐步改善,社区居民和谐相处,整个社区形成了一个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共同体。居民从社区得到了各种周到的服务,从社区获得的各种荣誉中得到了心理的满足,从社区建设发展中看到了美好的未来,从而更加拥护、支持、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

猜你喜欢
居民社区服务
石器时代的居民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高台居民
社区统战与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