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自信

2014-08-15 00:44马晓红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特色

马晓红

(中共青海省委党校 政治学教研部,青海 西宁 810001)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穿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一条主线,也是我们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聚焦点、着力点和落脚点。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其中,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给予了许多新论述,并强调全党和全国人民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力量。今天,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论述,对新形势下统一全党的思想认识,排除和纠正各种错误思想干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毫不动摇地坚持和与时俱进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习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就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把自信建立在对历史规律把握的基础上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实际一直存在着一个如何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认识问题。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有针对性地指出:“我们说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来源于实践、来源于人民、来源于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我们要在深入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的基础上增强自信。”①

我们知道,20世纪的社会主义制度不是发生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设想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而是发生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国家,发生在列宁称之为资本主义体系的薄弱环节。中国的社会主义,就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础之建立的。中国走向社会主义道路,不是偶然巧合,更不是什么“少数革命家心血来潮的鼓动”,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人民的正确抉择。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面临救亡和现代化的双重任务,无数仁人志士相继奋起,或改良或革命,为寻求民族独立和社会发展的道路,进行着锲而不舍的努力,并经历了一次次挫败。正当诸多中国仁人志士思想迷茫之时,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通过十月革命传到了中国。科学社会主义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景,所阐述的阶级斗争理论和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适应了中国社会现实的客观需要。为此,中国人民在各种各样的主义中选择了社会主义。有了这个抉择,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基础上,1921年建立了中国无产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自成立开始,就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确定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在汲取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到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动员和团结最广大人民群众,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才能使中华民族走向独立和富强。但中国的国情特点决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是包括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在内的全部革命运动;这是两个性质不同的革命过程,只有完成了前一个革命过程才有可能去完成后一个革命过程。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②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内容和发展前途有了一个明确清醒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因此,成立不久就领导了以工农群众为主体的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积极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参加和领导了北伐战争;领导了土地革命,在所辖区域改变了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关系;推动了第二次国共合作,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历史上空前的抗日民族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践行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恢复了国民经济,完成了土地改革和各项民主改革的任务,完成了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至此,一个社会主义的新中国诞生了。

社会主义中国的诞生,是20世纪最具国际影响的历史事件之一,也是继十月革命之后社会主义由一国实践向多国实践发展过程中的又一次具有决定意义的伟大胜利。它的意义不仅在于为世界被压迫民族争取独立解放的革命运动开辟了新的道路,而且在于从此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使中华民族的社会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我们的制度必将越来越成熟、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将进一步显现、我们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我们就是要有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③所以,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要把这种自信建立在对历史规律把握的基础上,在新的实践中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把自信建立在对党的历史自信的基础上

我们党领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分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这两个历史时期大致经历了两个30年。近年来,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对这两个历史时期肆意进行评说。有人把两个30年的历史截然割裂开、甚至完全对立起来,把前30年的历史说成一无是处,企图用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否定前30年的历史;也有人质疑后30年的改革开放,企图用前30年社会主义建设来否定改革开放的30年。甚至有人恶意丑化妖魔化党的老一辈革命家的形象,否定老一辈革命家为中国社会发展进步所做出的贡献,进而否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领导。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④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从宏观上正确认识和把握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乃至整个党的历史,进一步在党的历史自信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毫不动摇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提供了基本遵循。

20世纪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以后,都遇到了历史的共同课题,即如何在资本主义体系包围之中搞社会主义建设、如何完成双重繁重的历史任务、如何在“一个世界,两种制度”并存和对立的大格局中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如何建立和发展同资本主义国家的正常外交关系,防止资本主义的干涉、渗透和演变,如此等等。20世纪的社会主义各国正是在这样的历史难题下开始搞社会主义建设的。在建设的具体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社会主义自身必须认真研究回答的问题。如社会主义是否只有固定不变的统一模式、如何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等。对这些问题的实践探索和回答,引发了50年代初期社会主义各国的改革浪潮。然而,由于主客观的原因,造成了社会主义改革的流产,造成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剧变,致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跌入底谷。

上述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历史课题,同样也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我国经济衰败、人民困苦、百废待兴,并遭到资本主义国家全面封锁的环境下,引导中国人民开始走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但遗憾的是,这种创造性探索在各种主客观条件的促成下遭遇了搁浅。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以及后来“左”的思想的急剧发展,使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偏离了正确轨道,以致酿成全局性的错误——文化大革命,使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遭受了严重的挫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新的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中国人民改革开放,重新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在实践中逐步回答和解决了当代社会主义的三个方面的理论课题。

第一个理论课题:初步回答和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这是中国共产党人从新时期启动拨乱反正进而全面改革开放开始,从困境中重新奋起,勇敢全面地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并且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深化的伟大觉醒。在这个过程中创立了邓小平理论,特别是其所包含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社会主义本质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科学界定了中国现实社会的历史方位和主要矛盾,并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根本动力、战略步骤等一系列根本问题。

第二个理论课题:初步回答和解决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新时期一开始,中国共产党就启动了对这一问题的探索和认识,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标志,世纪之交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和把握新的历史条件下变化了的世情、国情和党情,在进一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同时,又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党”的问题,从而正确界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方位,并从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高度,提出了坚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时代课题。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更加自觉地进入了从新的历史高度来认识自己、完善自己、全面加强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明确回答了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源泉等一系列根本性的问题。

第三个理论课题:初步回答和解决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中国式的现代化”,到“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到区域发展战略的“两个大局”,再到新世纪新阶段的全面小康,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是一个不断探索和深化的实践认识过程。党的十六大以来,新一届党中央在继承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明确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又进入到新的历史起点的发展方位,并把发展问题提到体现以人为本、社会公平正义、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以及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既着眼于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和破解发展难题,又着力推进党的执政方式和社会管理方式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明确回答了发展之本、发展方式、发展规律等一系列根本性问题。

回顾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不难看出,新中国成立后的60多年的历史是一个整体,前30年与后30年是紧密联系的。后30多年虽然发展最快、最健康,但其发展是建立在前30年奠基之上的。前30年虽历经挫折,但并不是一无是处。前30年不仅为后30年改革开放打下了制度的和物质的基础,而且提供了理论准备和许多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正是因为有这些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我们才制定出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所以,我们要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消极影响,正确对待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和党的历史,增强对党的信任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建立在对党的历史自信的基础上,建立在90多年几代共产党人始终不渝的探索、奋斗、发展、创新,根本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基础上。

三、把自信建立在改革开放实践发展的基础上

当今世界,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发展进步。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不进则退。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始终不渝地坚持改革开放,取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巨大成就,充分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也充分诠释了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35年来,我国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年均经济增速高达9.8%,高速增长期持续的时间和增长速度超过了经济起飞时期的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创造了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的新奇迹。一是经济总量也连上新台阶,综合国力大幅提升。1978年,我国经济总量仅位居世界第十位,2010年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1978年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为1.8%,2012年提高到了11.5%,2008—2012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超过20%。二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断提高。1978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有381元,2012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38420元,扣除价格因素,比1978年增长16.2倍,年均增长8.7%。三是人均国民总收入也实现同步快速增长。根据世界银行数据,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由1978年的190美元上升至2012年的5680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已经由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中等收入国家。四是外汇储备大幅增长,实现从外汇短缺国到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大国的巨大转变。1978年,我国外汇储备仅1.67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三十八位,人均只有0.17美元,折合成人民币不足1块钱,2012年则达到33116亿美元,连续七年稳居世界第一位。五是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2012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65元,比1978年增长71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917元,增长58倍。六是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极大改善。2012年,我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6.2%,比1978年下降21.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9.3%,下降28.4个百分点。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32.9平方米,比1978年增加26.2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7.1平方米,增加29.0平方米。七是社会保障事业全面推进。2012年末,全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0426.8万人,比1989年末增加24716.5万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48369.5万人;2566个县(市、区)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8.3%;2143.5万城市居民和5344.5万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与此同时,我国的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展,社会和谐稳定得到巩固和发展⑤。

回顾改革开放35年来中国取得的全面发展进步,我们深感自豪和自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国发展的成就同许多国家相比形成鲜明对照,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⑥然而,近年来,一些国内外别有用心的人质疑甚至歪曲、污蔑我国的改革开放。有人说中国的改革是改社会主义制度,有人说我国的改革不用问方向,也有人把改革定义为引进西方政治制度,否则就不是改革。如此种种的杂音,不仅歪曲了中国改革的性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消解深化改革共识的凝聚。其实,我们党自改革开放以来,始终强调和坚持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早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就提醒说:“在改革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⑦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改革开放是有方向的,在方向问题上,我们头脑必须十分清醒,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⑧他还强调:“我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失误,一旦出现就无可挽回、无法弥补。”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重申中国的改革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以,坚持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是我们党的一贯立场和主张。也正是因为我们始终不渝地坚持了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毫不动摇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才有了今天改革开放如此巨大的成就。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中华民族将继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引领下走向新的辉煌。为此,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建立在改革开放实践发展的基础上,“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新的历史时期夺取新的胜利,并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⑩

注释:

①《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七次集体学习 习近平讲话》,中央政府门户网站,www.gov.cn,2013年6月26日。

②《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43页。

③④习近平:《在今年1月5日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1月6日。

⑤《人民日报总结改革开放35年:方向和道路完全正确》,《人民日报》,2013年 11月6日。

⑥《习近平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国广播网,2013年8月19日。

⑦《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38页。

⑧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讲话》,中国江苏网,2013年7月29日。

⑨《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演讲》,中央政府门户网站www.gov.cn,2013年10月8日。

⑩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民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7页。

猜你喜欢
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特色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