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丹
中国小额信贷联盟 北京 100007
合作金融最早开始于德国。德国人弗里德克.拉夫森于1848年在莱茵创办了全球首家信用合作社,历经150多年的发展与推广,西方国家逐步形成了商业金融、政策金融与合作金融共存的现代金融格局。所谓合作金融,是指社会经济中的个人或企业,为了改善自身的经济条件和获取便利的融资服务,按照自愿入股、民主管理、平等互利的合作经济原则设立金融机构主要为入股者提供的金融服务。相比商业金融和政策金融,合作金融所具有的自愿性、互助性、民主性、地域性等特性使它能够走入基层,特别是深受那些无法获得正规金融机构服务的弱势群体和边缘人群的欢迎。
中国合作金融的起步晚了将近一个世纪,1923年中国第一家农村信用合作社由“中国华泽义赈救灾总会”在河北省香河县发起成立,这开启了中国合作金融的探索之旅。在建国初期,为了支持快速经济增长,改变农村整体面貌,政府带领着农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合作化运动,生产合作社、供销合作社和信用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1953年底,全国各类合作金融组织达到20067个。在不久之后的文化大革命期间,合作社的发展完全处于停滞状态。1978年改革开放后,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功能得到逐渐恢复,为了规范合作社的运作,政府决定由中国农业银行对农村信用合作社进行统一管理。鉴于中国农业银行为国有商业银行,针对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管理思路,主要借鉴的是国有商业银行的做法,并没有体现出合作金融组织本应具备的特性,实际上把农村信用合作社变成了中国农业银行的分支机构。
政府认识到农村信用合作社在中国农业银行的管理下已经渐渐脱离了合作性质,因此,国务院在1984年签发的105号文件中转发了《中国农业银行关于改革农村信用合作社管理体制的报告》,报告提出要把农村信用合作社办成真正的合作金融组织,恢复其合作性质,即恢复农村信用合作社组织上的群众性、管理上的民主性和经营上的灵活性。根据此报告精神,全国各地纷纷进行了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体制改革,在业务层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中国农业银行的管理下仍然无法实现真正的合作制。为了保证农村信用合作社按照合作金融的原则开展业务,1996年,国务院决定让中国农业银行与农村信用合作社完全脱钩,并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希望通过对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彻底改革,让农村信用合作社回归合作金融的本质。各省陆续开展了一系列改革,通过组建省联社的方式加强对各基层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管理,部分地区允许符合一定条件的合作社转职成合作银行等。
由于合作金融在我国还属于新生事物,农村信用合作社又经历了多年的盲目发展,尽管政府部门开展了各类尝试,但是改革的整体成效并不理想。2003年,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再次强调合作金融在农村金融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作用。同年,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银监会)从中国人民银行分离出来,农村信用合作社归属银监会监管。经过几年的试点探索,银监会于2006年12月出台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若干意见》(《意见》),其中准许产业资本和民间资本到农村地区新设银行,批准在农村可以设立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 专营贷款业务的银行全资子公司,并允许农村地区的农民和农村小企业,发起设立为入股社员服务、实行社员民主管理的社区性信用合作组织,从而引入竞争机制来推动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改革。可以说,《意见》中提出的农村资金互助社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在中国探索合作金融之路上迈出了关键一步。
农村资金互助社自身的规范建设在不断地强化农民的信用意识,为在农村形成良好的信用文化打下了坚实基础。例如,资金互助社在贷款发放方面设定了较严格的条件,如建立了严格的社员筛选制度、贷款担保制度、财务公开制度、同地区内的成员相互监督制度,把贷款社员的个人人品、尊老爱幼、宗教信仰等作为发放贷款的主要依据,这些对于提高贷款者和担保人的风险意识、促使贷款者按期偿还贷款、养成良好的信用意识起到了推动作用。此外,对于信用不好、道德素质不高的居民来说,既不能进入资金互助社获得便利的贷款服务,又要面临其它社员借助互助社资金帮助获得生产生活方面的较大收益会对其产生的压力,这将促使他们提高自身的信用水平和道德素质,以争取加入资金互助社,从而提高整个农村地区居民的道德素质、风险意识和诚信水平,促进农村地区良好的信用环境的形成。与其它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综合经营、良性互动,带动农村经济发展,让中国形成一个商业金融、政策金融与合作金融相互依存与促进的金融生态体系,真正做到让人人享有金融服务。
[1]孔祥智.农业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2]郭家万.中国农村合作金融.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3]王超.新时期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对策研究.山东大学,2007.
[4]李树生.合作金融.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5]吴蕾.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发展模式探讨.西南财经大学,2003.
[6]汪卫霞,孟庆华.关于农村信用社合作制改革的冷思考.财贸研究, 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