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碧
(重庆市奉节县朱衣镇畜牧站,404611)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高传染性和高致死性疾病。猪瘟病毒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目前也还有很多地方时常出现猪瘟病例,各国在治理和消灭猪瘟病毒时,仍然有许多的养猪户和基层的兽医还在倾力于猪瘟的治疗。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控制猪瘟的效果逐渐明显,本文通过简单分析常见的治疗办法,讲述了猪瘟的基本特点,为广大兽医工作者提供猪瘟研究思路。
猪瘟病毒属于一种泛嗜性的病毒,猪一旦感染该病毒绝大部分会造成全身败血性感染,从而使猪全身脏器、组织、血液、体液中含有大量的猪瘟病毒,其中血液、脾脏、淋巴结中的猪瘟病毒含量最高。据调查,每毫升的病毒病料能够导致大量的易感猪发病。病毒可以通过猪的粪尿及其分泌物传播,在屠宰时也会通过血、肉、水、脏器等扩散大量的猪瘟病毒,还可以通过被污染的用具、饮水、饲料、人员等媒介进行病毒的传播。猪瘟病毒的抵抗力很强,在常温下能够存活2~5个月,在37℃的高温下能够存活10 d左右,冻肉中存活约半年,腌制肉中存活1个月。虽然猪瘟病毒抵抗力很强,但是也有很多的消毒用品能够轻易将其杀死,如含铝制剂、氢氧化钠等[1]。猪瘟病毒对猪高度易感,无论是什么品种、年龄、性别的猪都容易感染而导致发病,被感染的猪在感染前期以及治愈后都需要很长的时间进行排毒,从而可能导致其他猪感染发病。虽然猪瘟病毒的感染性极强,致死率较高,但是从发病到死亡的时间较长,急性的猪瘟病猪也需要10 d~20 d,慢性的可达1~3个月,迟发的可达2~12月。感染猪瘟病毒的猪通常很难治愈,大多数的患病猪都会死亡,而耐过猪可以终生排毒和散毒,成为猪瘟病毒的传染源,该病全年都可发病,但猪瘟病毒在低温环境中更利于生存,所以冬季是猪瘟发病的高峰期。
1.1温和型猪瘟
温和型猪瘟是近年来发病较多的病症,而且发病时期多为断奶仔猪、架子猪时期,这种猪瘟发病主要常见于预防接种不及时的猪群。其临床症状不典型、病程长、病症轻微,仅仅在咽喉和口腔部出现坏死或者病变。温和型猪瘟在诊断过程中极易诊断为感冒,采用感冒治疗其致死率很高。
1.2慢性猪瘟
慢性猪瘟的临床表现多为猪消瘦、衰弱、贫血、行走时两后肢摇晃,显示无力,且患病期间伴有腹泻和便秘症状,多为腹泻。有些病猪甚至会出现耳尖、四肢下部等呈现紫蓝色,病程可达1月。解剖见出血性病变,纤维素坏死以及肠炎较明显,断奶仔猪肋骨末端、软骨等出现钙化现象,并伴有黄色骨化线。
1.3亚急性猪瘟
亚急性猪瘟其临床表现为持续高温,温度约为40℃~42℃不等,患猪眼结膜潮红,并伴有脓性眼液分泌物或者粘性物质等。临床表现:颈部、两耳、四肢服下以及阴部皮毛减少,并有便秘、腹泻等症状,时而出现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并时而发生呕吐,幼崽猪出现磨牙、痉挛以及运动障碍。解刨胸腔发现,纤维素性肺炎或者坏死,肺胸膜粗糙,且腔内有纤维素性物质渗出[2]。
疫苗可以诱导细胞免疫,抵御猪瘟病毒。在发病早期采用猪瘟高免血清进行治疗效果极佳,但是对于中后期猪瘟治疗效果却一般或者无效。
在猪瘟治疗时,采用中西药配合进行治疗,达到抗病毒、解热、消炎效果,在针剂基础上,加入大量的补肾阴方剂,采取迅速、严密措施进行精心护理,可以获取很好的效果。通常猪瘟治疗采用《元亨疗马集》中的治疗理论观点:寒症施药无效者,为心血不足;热疾施凉药无效者,为肾水不足。根据其观点选出的方剂为滋阴降火方,配以大补肾阴壮阴水,用以养阴生水降其火,从而达到水火相济,调和阴阳。从中医治疗观点来看常用药方:①处方一:大黄15 g,厚朴20 g,枳实15 g,芒硝25 g,玄参10 g,麦冬10 g,金银花15 g,连翘20 g,石膏50 g。用于治疗有恶寒发热,大便燥结表现的猪瘟。按处方配药,将药物煎水去渣之后,分早晚灌服。为了避免灌药呛肺,可用胃管投药。连用3 d~5 d。②处方二:黄连5 g,黄柏10 g,黄芩15 g,金银花25 g,连翘15 g,白扁豆25 g,木香10 g。用于治疗出现拉稀的猪瘟。按处方配药,将药物煎水去渣之后分早晚各灌服1次,连用3 d~5 d。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的猪瘟病症已经不再是不治之症,采用大剂量注射,并配合西药针剂和中药稳定患猪病情。治疗时,采用大剂量猪瘟疫苗配合补肾阴中药方剂治愈温和型猪瘟具有极佳的临床效果,值得猪瘟治疗的临床应用推广。
[1]张家峥,刘小燕,牛桂玲,李召展.对猪瘟防制中若干问题的认识[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四川农业大学:,2005:7.
[2]刘亚刚.猪瘟疫苗防制奶牛、牦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