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昌滨
【摘 要】校企合作教学是一种以实践为导向的新型教学模式,它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补充与完善。本文以校企合作教学为突破口,本着理论联系实践为指导,提出高校就业指导课实施校企合作教学,并分析其中的利与弊。
【关键词】校企合作教学;高校;就业指导课
日前,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主要包括就业压力日益加大、人才需求不平衡、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就业观念陈旧等问题。为解决就业难问题,相关专家、学者亦为莘莘学子们出谋划策,虽取得一定的成效,但离人们的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2003年4月,教育部提出“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将就业指导课作为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纳入日常教学”的要求,由此可见,就业指导课已然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手段。
1 高校就业指导课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高校就业指导课呈现出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1 师生思想上重视不够
思想决定行动,有什么样的思想,才可能有什么样的行动。目前尽管很多高校都认识到就业指导课程需要开设,但到底它的作用有多大,应该摆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怎样开设等等问题,并未有足够的关注,导致就业指导课有被边缘化的倾向。主要表现有:学校课程开设随意,课时压缩,列为考查科目开设,无需考试,只以一求职简历取而代之;教师队伍不专业,花在教学上的精力有限;学生不重视,不买教材,不愿听讲也没有学习的主动性,没有真正认识到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2 就业指导课经费支持严重缺乏
就业指导课作为一门课程,必然有一定的教研活动,而且此课程实践性较强,需要就业指导老师和学生深入就业一线不断学习、探索,在社会实践中寻求信息,这都需要经费支持。但现实是,很多高校都不重视,没有划拨相关经费,导致就业指导老师处在闭门造车尴尬境地,老师讲课枯燥乏味,学生听的混混欲睡。
1.3 师资队伍专业性不强
就业指导课既然是一门课程,就应该匹配相应专业的教师来授课,但就目前来看,学校并没有开设类似专业,这也是影响就业指导课有效开展的重要原因,就业指导课其实是一门综合性知识很强的学科,教师必须在了解就业方针政策的基础上,同时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律、人才学、公共关系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同时,还需掌握多种性质就业单位的就业条件和成功就业案例。目前,高校教师大多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理论方面知识扎实,但明显缺乏实践经验。据统计,我国高校就业指导课多数是由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学生工作部的行政人员以及辅导员进行授课,辅导员一般都是相对年轻教师,基本没有社会工作经验,从读书到毕业一直是在学校度过,很少与外界社会进行较为深入的交流,所以讲授的内容基本都是处于理论层面,具体操作起来是否有可实施性或者可能遇到的困难都是无法预知的,也就是说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缺乏实践的检验;学生工作部行政人员虽说与社会交流较多,但由于日常工作繁琐,很难有充足的时间用于备课,亦不能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学习,从而导致就业指导课教学质量的下降;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具备较强的就业指导能力,但是与企业中的人事部门负责人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1.4 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
目前,我国就业指导工作的主要内容还集中在强调职业规划重要性、国家就业政策的宣讲、求职技巧和对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所出现心理问题的干预和辅导等方面,缺乏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全程化指导。
2 高校就业指导课实行校企合作教学的优势
2.1 就业指导课实行校企合作教学,有利于增强理论联系实践
人类进入到21世纪之后,各行各业联系日益密切,企业已不是简单的企业,高校也不是单纯的高校,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司空见惯,但是在人才联合培养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企业对应届毕业生的评价都涉及到动手能力不强、专业技能水平较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实行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优势就得以体现,学校或者各系部根据不同专业学生,聘请企业相关人员予以指导,分析行业对专业知识、技能的要求,然后企业提供学生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岗位见习、实习机会,高校充分发挥理论优势,企业发挥实践平台优势,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2 就业指导课实行校企合作教学,利于创建三赢局面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是将人培养成人才的基地;企业是检验人才质量的试金石。校企加强就业指导课的沟通合作,一方面企业进入高校,可以为企业人才需求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学生可以提前到企业进行实习,不断锤炼自己的本领;第三方面学校可以借助企业间接地提升自身的师资队伍,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学有所成,一毕业就就业,进而提升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力,真正实现企业、学生、学校三者共赢局面。
2.3 就业指导课实行校企合作教学,有助于推动高校成功转型
2014年国务院提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转型,要求1999年以来升本的地方院校都要由学术型向应用技术型转型,共计有600余所高校需要转型。高校就业指导课实行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正是响应高校改革的必然产物,因为,一方面它可以加强对授课方式、教学内容、师资队伍的改革,增强授课方式灵活多样,做到少一些理论教学,多一些实践,如模拟面试、企业实践指导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促使教学内容更加注重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采取多以实例和模拟面试等灵活多样的模式,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第三方面,校企合作教学的师资队伍采取“专业教师+就业指导教师+校外教师”相结合模式,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就业问题处理能力。因此,高校就业指导课实行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培养出的大学生基本符合应用型人才标准,可以成为高校转型改革的突破口。
3 高校就业指导课实行校企合作教学的弊端
3.1 利益至上观念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价值取向
当前大学生缺乏对国情民情的切身感受和具体了解,缺乏生活实际的磨练和对社会制度、社会规范、社会思想意识的思考,这样很容易在价值观的选择上产生偏差。从心理学角度看,大学生心理发展尚未成熟,他们的思维、情感处于变化发展之中,他们在各方面的心理特点上充满矛盾,处于极不稳定的变化中,观念的多元和多变又使他们无所适从。这一时期如果不能进行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会导致他们走向拜金主义道路。企业追求利益至上,在进行就业指导课讲授的过程中会不经意间涉及一些利益至上言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到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
3.2 社会实践工作的增多间接影响到理论知识的学习
就业指导课实行校企合作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也会使学生对理论知识丧失兴趣,因为企业一味的要求提高专业技能水平,错误引导学生认为只要是多参加社会实践、见习、实习,就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就业就会变得简单,从而大幅度减少理论知识方面的学习,进而忽视了理论指导实践的重要性。
4 小结
其实,高校教学改革不仅仅体现在就业指导课改革上,专业课、公共课、选修课均可以采取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以就业指导课为突破口,为其他课程改革打好基础,为高校教育实现更快、更好发展而夯实基础,前提是要把握好就业指导课实行校企合作的利与弊。
高校就业工作任重而道远,作为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校在全国的竞争力更是处于劣势,因此加强高校学生就业指导方面的工作对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学校本身的发展也是一种机遇。利于当地企业资源来协调高校办学已成为趋势,也是一种必然,相信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改革潮流中会得到完美的体现。
【参考文献】
[1]余清.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析[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8).
[2]蒋智华.校企合作视阈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析[J].出国与就业,2012(7).
[3]周平.校企合作教学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0).
[责任编辑:汤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