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电影与武术的价值关系冷思考①

2014-08-15 00:54赵增浩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18期
关键词:中国武术功夫武术

赵增浩

(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山东济南 250014)

武术作为两者价值关系中的主体,需要客体(功夫电影)作为价值的承担者,为武术的传播与传承以及武术的产业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功夫电影不仅是客体属性的主体化,而且是主体需要的客体化。功夫电影也需要武术作为影视素材而为其服务,为其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功夫电影所表现出的精湛的技击之法和深邃的武术文化内涵,使人们领略到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但,功夫电影的过度商业化、夸张和渲染也使世人对武术产生了误解,对武术的传承发展产生了不少的消极影响。初始时,客体作为价值载体,能够满足主体的需要,但在当今经济社会中这种主客体关系是否还是健康、和谐,如何使武术和电影这一对“老搭档”正确处理价值关系,使得主、客体之间能够形成更为系统、科学的利益关系,这是我们应该深思的问题。

1 功夫电影对武术发展正负价值分析

1.1 功夫电影对武术发展的积极影响

1.1.1 功夫电影促进了武术教育的推广与普及

功夫电影把武术与音乐、优美的场景和富有想象力故事情节结合在一起,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吸引着观众的眼球,它不仅展示了武术本身的魅力所在,还展示着很多中国所独有的优秀文化和精神风貌。因此,优秀的功夫电影可以促使国内外更多的人学习中国武术、语言、文化的队伍当中来。功夫电影成功的将武术由一种技术、技能提高到了艺术的高度,向更多人展现着武术的技击之美和巧妙之处,使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这一优秀的民族遗产。到底世界上有多少人是通过功夫电影才知道了中国武术,喜爱上了中国武术,并且开始习练中国武术,这是无法统计的数据。但越来越多的人想要或正在练习武术,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例如,在20世纪70年代,李小龙的功夫电影在视觉和文化力量上的强烈冲击俘获了不少西方观众,使得世界各地很多人不仅知道了中国武术、中国文化,并且开始学习中国武术和中国文化。

1.1.2 功夫电影促进了武术的传承与传播

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中国武术是相对独立的一部分,它不仅展现了中国人民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也展示了中国民族的追求理想,坚强的意志,思维习惯,欣赏口味特点等方面。功夫明星成龙说过“拍好华语功夫片,是对中华大文化的最好传播”。在早期的电影中,很多优秀的武术套路在电影中逐渐呈现给大家,为人们的学习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有些电影中展现了某些门派的传承网络、武术大家的风范、拳法的练习方法和态度的决定作用、武德的严肃性等方面的信息与资料,这对武术的传承有着重要的地位。比如《李小龙系列电影》使咏春拳风靡全球,奠定了咏春拳的国内外传承基础;功夫电影《少林寺》的公映,促使了数以万计的学生奔向少林寺学习武术,这保证了少林功夫传承上的后继有人,形成了少林功夫遍天下的局面。

1.1.3 功夫电影促进了武术产业发展

功夫电影已经成为武术推广宣传的重要渠道之一,把武术的独特魅力展现给大众,让人们对武术的产生极大兴趣,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练习、关注中国武术,并逐渐的成为武术及相关产品的生产者或消费者,武术的健身价值、教育价值、实用价值、审美价值和经济价值将充分挖掘,使其得到充分的发展。如1982年李连杰主演的功夫电影《少林寺》就曾在国内外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促进了武术以及旅游业的发展。从此,少林寺便开始了对外公开演出,少林寺也走上了演武的经济发展道路,少林功夫这个名字和品牌开始享誉国内外。2006年3月22日,喜爱柔道运动的俄罗斯总统普京前往少林寺参观,观看了少林弟子的训练和表演,并与方丈释永信共品禅茶。现在每年都有大量的中外游客到少林寺参观旅游,少林寺还以少林禅宗的深厚文化底蕴为基础开办了少林禅宗音乐大典,更是吸引了数以万计的游客。

1.1.4 功夫电影促进国家形象的树立

1993年,美国在好莱坞“名人大道”上镶入了李小龙之星,并且美国时代周刊将李小龙评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100人之世纪英雄与偶像”。中国功夫电影的明星成为无可争议的中国武术文化,甚至中国文化的使者,功夫电影存在的意义已远远超出影片本身所具有的意义。功夫电影不仅是推广宣传武术的一个良好的载体,也是让国际人士认识中国的一个重要途径。武德是武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功夫电影中的功夫明星所表现出来的轻生死、重大义、除暴安良的侠义精神,言必行、行必果、已诺必诚的民族特质也是树立国家形象的重要载体。

1.2 功夫电影对武术的消极影响

1.2.1 功夫电影引起武术文化的异化现象

所谓的武术文化异化现象指的是指由功夫电影所引起的人们对武术文化的不正确理解和行为反映。早期的功夫电影,始终以展现武术攻防技巧为根本,加以故事情节进行展现。比如成龙的《蛇形刁手》、《醉拳》等,将武术的技巧性、传承性等特质表现的淋漓尽致。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的功夫电影过分的进行个人高超技术的刻画,我们已经看不见武术所赖以生存的攻防技巧性。现在的功夫电影更多利用高科技拍摄手段让人们看到的是神奇的轻功,飞檐走壁、一跃八丈高的传奇英雄,使武术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应有表现,甚至是扭曲的反映。过分强调商业性和科技技术的运用使得现在的功夫电影严格意义上已经不是中国功夫电影了,和欧美的动作片趋于一样,失去了武术所特有的技击风格。

1.2.2 功夫电影使得武术更加神秘化

经济上科技的大量投入为武术大规模产业输出功夫电影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为武术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契机。但是,由于制片商过度追求票房业绩,往往更在乎功夫电影的场面是否好看,更注重打斗效果在视觉上能否给观众带来极大的震撼和冲击。这使得武术不接地气,蒙上了一层影响健康的神秘面纱。比如《卧虎藏龙》在竹林中在影片中的打斗场面,还有其他飞檐走壁、浮在水面上、刀枪不入等被夸张到令人难以置信的打斗场面。这些仅仅是为了提高影视作品的吸引力和艺术观赏性,由制片公司利用科技媒体技术进行特殊处理的效果。这使得武术的功能和效用在无形中被夸大、虚化,这对受众无疑是一个不负责任的误导。这种神秘让人们在思想层上产生了怀疑,渐渐产生了蔑视现实武术的情绪,转而追求现实生活中根本就不存在的功夫电影中所臆造的高深武学;这类功夫电影也会使得人们觉得武术的学习困难种种,练习武术要吃很多的苦,进而从心理上不再支持家人的学习。功夫电影对武术动作的偏离和误导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武术走向世界起了阻碍作用,也严重阻影响了中国传统武术的继承。

1.2.3 功夫电影的过度渲染影响人们学习武术的积极性

由于功夫电影所展示给观众的是经过多次动效剪辑以及运用高科技处理手段而形成的艺术加工品,那么就必然与真正的武术存在着不同,当人们看惯了功夫电影中的神奇武学后,往往会对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武术产生或多或少的偏见。许多人满怀信心练习武术,希望有一天能成为电影中的一代武学大师,练习一段时间,感觉与自己心中所想的不一样,就会出现厌烦心理,因为训练的艰辛与枯燥使他们不能忍受和坚持,造成的训练效果让他们感到失望,这是影视中夸大武术高手能力的消极影响,在青少年中尤为多见。因为即使训练10年也不可能达到电影中那些武林高手一层的功力,所以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练武者的积极性。电影中对功夫的离谱渲染,导致功夫电影中的武术形象在人们脑海中根深蒂固,使一些人只是为了追求电影中的影视武术,而对真正的传统武术不屑一顾。于是,否定现实生活中真实的武术。

2 结论与建议

2.1 结论

生活中的武术是现实的,功夫电影中的武术是一种利用多种包装手段进行展示艺术美得一种形式,是宣传和表现武术的一种手段、途径。虽然这种发展方式使人们对武术在认知多少产生一些偏差和误解,但在武术的宣传、推广、普及方面,功夫电影的功劳是远远大于它的负面效果的。只要我们正确把握武术与功夫电影在价值关系上的主客体关系,使两者能够相互促进,避免片面化发展,这将会使功夫电影走到更加积极健康的道路上来,真正对中国武术的发展传承做出贡献。

2.2 建议

(1)影片的审批中坚持武术技术作为功夫电影主线。

(2)把握包装分寸,对功夫电影的质量严格把关,对随意捏造的功夫电影予以限制。

(3)呼吁相关人士重视武术影视发展,积极树立为弘扬民族文化而奋斗的武术发展观。

(4)相关部门组织影视界武术导演、武术演员、武术动作指导等专业人士举行功夫影视发展座谈会,集思广益,为武术和功夫电影的发展献计献策。

[1]李洁.论“功夫”电影中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J].大舞台,2014(1).

[2]雷季明.试论武侠电影对武术传播的消极影响[J].搏击(武术科学),2013(4):21-23.

[3]李宇星.武术在武术题材电影中的表达与传播[J].体育文化导刊,2013(3).

[4]郭玉成.武术传播引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5]李印东.武术释义——武术本质及其功能价值体系阐释[D].北京体育大学,2006.

[6]贾磊磊.中国武侠电影史[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48.

[7]陈超,李印东,赵发田,等.论中国武术文化的先进性[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5).

[8]郭玉成.《功夫熊猫》对武术国际传播的文化启示[J].搏击·武术科学,2008(7).

猜你喜欢
中国武术功夫武术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史料整理:认识中国武术的一条路径
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
中国武术“元问题”的历史思考——《中国武术思想史》评析
功夫猪
功夫猪
中国武术有哪些派别
功夫猪
功夫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