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端萍 胡莹
(1.大连市甘井子区青少年体校 辽宁大连 116031;2.辽宁省排球运动管理中心 辽宁沈阳 110179)
随着多年来排球运动的发展,心理素质和水平已经逐渐成为限制高水平排球运动员的重要素质。通过基础选材的大多数排球运动员,在后期的训练中,技战术和身体素质都会有显著的提高,在良好的指导和训练下,能够达到较高的水平,因此,在目前的高水平比赛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很多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技战术水平不相上下,此时心理素质就成了决定比赛结果的重要因素,同时,心理因素还会极大地决定另外两项素质是否能够正常的发挥出来。因此,现代教练员除了要用各种方法来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技战术素养外,还要对运动员进行科学的心理选材和训练,提高各运动队的心理素质,这对运动员在场上充分发挥身体素质和技战术水平,从而赢得比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
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训练是一项从选材开始,贯穿运动员整个运动生涯的长期而系统的一项工程。对于基层体校的教练员来说,一名排球运动员的少年儿童时期是其心里启蒙的时期,此时运动员心理尚未定型,还没有稳定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处事的态度,可塑性强、受外界影响大,即处在所谓的窗口期。如果能够抓住这个敏感时期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教育和训练,将对其未来心理状态、比赛气质等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然而,现代社会、家庭等因素使少年运动员普遍心理成熟较早,但外界给予的干扰也空前的严重,从而使少年儿童运动员的训练产生了与以往任何时期都不同的一些新问题,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会严重影响其成年后的心理状态和竞技水平。
健全而良好的激励机制能够引导青少年专注于自身成长、抵御外界干扰和诱惑,是新时期教练员必须掌握的一种方法。本文讨论了激励机制及其在少年排球训练中的意义,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应用方法,希望能对少年排球教练员干预运动员的心理成长的过程中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现代少年排球运动员以00后为主,极为丰富的社会物质水平和相对优越的家庭条件,以及这个年龄独特的心理特征,导致他们表现出可塑性强但自我调节能力差、思维水平较低但与精力过于旺盛、对他人既依赖但又不停的追求独立的特点,其被动性与主动性等矛盾互相交错,表现得在心理上很不稳定。具体说来,他们的心理特征和缺点主要有。
现在少年排球运动员由于物质生活丰富、生活条件的优越、加上父母的娇惯和物质上的习惯性攀比,很多孩子的心思都没有完全用在训练上。他们在训练和比赛中不是特别在意输赢,赢了不会特别高兴,输了也不会太难过,没有强烈的求胜欲望和必胜的信念。求胜欲是竞技体育的灵魂,求胜欲在比赛中的作用要比体能和技战术更为重要,如果缺乏求胜欲的状况任其发展,会严重影响到成年以后的比赛气质和比赛心理。
现代中国社会已经进入了有史以来物质最发达的时代,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家长在物质上尽其所有的满足孩子。与此相反的是家长们在精神领域和思想教育上却总感到束手无策。另外很多家长由于工作繁忙等原因,在感情上与子女缺乏沟通,对孩子的思想沟通和教育表现出一种顺其自然的趋势,这种教育的缺失或者说不平衡,导致现在的少年儿童表现出物质上越来越早熟,但是精神上越来越晚熟。而根据人类的普遍规律,只有在生理、安全和情感这种较低层次得到充分满足的情况下,人们才能追求尊重和自我价值实现等更高层次的追求。目前大部分的少年运动员,其需求层次还只处于物质需求和情感需求层次,还远远没有达到自我价值实现的层次,严重限制了他们追求更高的目标,发挥运动潜能。
排球是一个团体项目,无论训练还是比赛,都是以一个有机的整体形式出现。在每次比赛中,可能教练员都会有一些战术或策略上的安排,需要某些运动员做出一些牺牲,使整个团队获得较好的名次。但是现在很多运动员特别是少年并没有这种团体意识和团队精神,有时候无法接受一些安排,稍有不顺就有情绪,消极比赛、打情绪球。
激励机制是指在一个特定的组织系统中,组织者通过各种手段来正向激发组织中个体行为的作用关系的总和。组织者可以通过设计内部的奖励机制、建立良好的竞争环境,并通过一定的行为规范来激发、引导和规范组织成员的行为,从而有效的实现整个组织和其内部成员目标的一系列活动。在运动训练学中,激励机制是指在一个运动队中,由作为管理者的教练员团队、被管理的运动员团队或个体、激励手段、奖惩措施和竞争机制共同形成的一个多层次的有效的系统[2]。
目前激励机制相关的心理学理论主要有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强化理论、期望理论和亚当斯公平理论等几个相对主流的理论,他们在运动训练中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第一,激发运动员对训练的兴趣。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人类的需要按由低到高可被划分为五个等级: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情感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只有当较低层次的需求满足后,人类才会产生更高层次的需求[3]。根据这个理论,运动员在成长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层次的需要。作为少年排球教练员,不但要指导运动员的训练情况,还要在平时多多关注他们的生活、学习和思想情况,在运动员的生活、训练和思想发生变化时,教练员可以根据变化,随时调整激励方式,通过灵活的激励机制增加他们对训练的兴趣。
第二,增加运动员的求胜欲望。心理学中的期望理论是认为,当人们预期某一行为能够给自身带来某些具有吸引力的结果时,就会有动力去进行这一特定行为[4]。例如,如果教练员能够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或者通过建立某个环境,使运动员相信在集体中通过努力,就既能够得到集体的奖励,又能实现个人目标,那么这种努力即使再艰苦,对运动员都是具有吸引力,他们都会努力去完成。因此,在日常训练和生活当中,教练员应该针对运动员制定不同的能够吸引他们的目标和奖惩措施来增加运动员对未来的期望,激发运动员的求胜欲望。
第三,强化运动员的竞争心理。心理学中的强化理论主要强调环境对人的影响作用,认为行为是个人对外部环境所做的反应,是极大的受外部环境刺激所调节和控制的,通过改变外部刺激就能改变人的行为。根据这个理论,在训练中,教练员可以灵活的采用各种强化手段,例如,采取物质刺激的时候,可以通过提高奖品的档次或趣味性,或者通过反复奖励刺激来进行强化,可以有效地激发队员的训练积极性。
第四,保持运动员健康的竞争心态。心理学家亚当斯在1965年提出了激励机制的公平理论,根据这一理论,如果教练员能在训练和生活中给运动员营造一个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并制定相对公平的奖惩制度,就会增强少年运动员训练的积极性。因此可以说,公平合理的激励机制和竞争环境,是运动员保持健康的竞争心态的重要外部条件。
竞技体育不但是体能和技术的竞争,更是心理素质、体育精神的竞争。只有具备敢打敢拼、不屈不挠的精神,才能将人类的潜力发挥到极限,才能在目前水平越来越高、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竞技体育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激励机制的概念从诞生之日开始,主要是应用于企业管理等领域,但是,在竞技体育训练和管理中,激励机制的作用也同样强大。相信在少年排球教练员的努力下,从理论到实践将激励机制这个系统的完善后,它会在少年排球训练、甚至其他项目的训练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吴清莉.浅析影响排球比赛运动员的心理因素及心理训练[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25):133-134.
[2]浴华,赵辰砚.激励机制在专业青少年羽毛球训练中应用的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12(2):91-92.
[3]马斯洛.人类激励理论[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43.
[4]维克托·弗鲁姆.工作与激励[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