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体育隐性课程建设策略①

2014-08-15 00:54洪少峰广州大学体育学院广东广州510405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27期
关键词:隐性民族传统

洪少峰(广州大学体育学院 广东广州 510405)

尽管我国许多高校在民族传统体育的课程建设方面都做出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创新,比如运用选修课+必修课的方法、学分制以及多元化的培养目标等,但是深入分析这些改革措施之后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当前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建设,通常较为注重建设显性的课程,其实施的改革创新都局限于显性方面的课程,忽略了隐性课程当中潜在作用的运用与挖掘,改革与创新自始至终完全围绕着类似主修与副修课程、实践教学与基础理论教学以及专业技术教学等方面来进行建设,最后的改革结构往往会产生一个繁杂、巨大的专业课程教学套体系。广大学生从显性课程当中所学习到的经验与知识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所以,针对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隐性课程的建设势在必行,基于显性课程的基础,增加一定程度的隐性课程,使得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的建设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进而有效推进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有序发展,推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

1 相关概念及特征

1.1 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

在当前的学术界与理论界当中,针对民族传统体育至今仍然缺乏一个明确的定义与说法,相关的定义都较为模糊。国内许多专家与学者从各个不同的层面针对民族传统体育实施了研究,当中最富有代表性的则是张建雄的定义,他认为:民族传统体育指的是在特定的区域当中,由某一个或者多个民族所独有的,同时可以被广大群众所传承与发扬的,具备娱乐、健身、修身养性等优点的体育活动。其还认为:民族传统体育所包含的主要形式有健身、养生、保健等传统的、民间的体育活动。

1.2 民族传统体育隐性课程的概念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隐性课程指的是大学生在高校所提供的各类关于民族体育课程的环境(包含文化环境、物质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等)当中所学习到的一些非预期性的价值、知识以及观念等。简单来说,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隐性课程指的是大学生参与到体育课堂当中,可以从体育内隐的一些文化当中学习到的非预见性文化与知识等。

1.3 民族传统体育隐性课程的特征

通常来说,民族传统体育隐性课程有两大特征,一是隐蔽性,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隐性课程都是源于高校的体育课程当中,为学生供应一些非预见性的文化与知识,所以,该课程最为显著的特点则是隐蔽性。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课程当中的各种内容通常都隐藏在高校体育教学当中的各类活动里面,广大学生通过参与到民族传统体育课堂中,就可以不断受到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与影响。二是无意识性,隐性课程通过与显性课程的对比会发现,隐性课程最大的特点在于其内容对于广大学生所带来的影响通过都是无意识状态的。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进程当中,透过自身的言行举止与言传身教,都会让课堂的氛围与环境发生细微的变化,该种细微的变化是在学生无意识、无预测的情况下发生的,并造成的影响。

2 民族传统体育隐性课程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2.1 学校领导重视程度不足

高校领导是否支持与注重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设计到民族传统体育在校园中的发展态势,倘若高校领导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在校园当中的宣传工作也不到位,导致广大学生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认知不足,自然也就致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丧失了传承的环境。现阶段,大学当中所开展的体育活动通常都是以篮球、足球以及排球等相关的比赛,涉及到民族传统体育的交流活动、比赛以及兴趣活动非常少,这点也是导致民族传统体育无法在高校当中发扬光大的重要因素之一。

2.2 民族传统体育相关的精神与风气流失

因为西方的各种体育文化已经成为当今高校体育文化的主流文化,民族传统痛体育的风气与文化在大学中难以立足,失去了生存的环境,民族传统体育要想适应高校中的体育文化氛围,唯有采用瘦身的方法,许多民族体育当中的传统文化被摒弃。正如武术当中的“武德”教育在进行实践的活动当中,其就属于一个非常薄弱的部分,正是因为现代体育教学理念的渗透,导致武术教学当中的“武德”教育通常都被忽略了。

2.3 文化教学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在国内许多大学都存在着“重武轻文”的情况,“文化教学”严重缺失,使得“文化教学”变成“体育技术教学”的附属教学,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自然也存在着这种情况。根据相关统计调查的数据可知,大约有73.4%的学生认为,教师在课堂当中较少提到关于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知识;而大约有76.8%的学生认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考核标准仅仅在于技术,针对文化的考试内容基本上没有、民族传统体育当中融合了大量的民族传统文化,学生仅仅学习表面技术,难以担当起创成民族体育传统文化的职责,导致民族传统文化在高校教学当中陷入到低估,无法在高校当中发扬光大。

2.4 教学场所与教学设施缺乏

运动场地、运动器材的缺乏影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难以得到广泛传播的主要因素之一,现阶段,国内大多数普通高校当中为民族传统体育准备的场所与器材相对都较为缺失,根据相关的统计资料得知,七成以上的大学生都认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学的环境较为一般,运动场所与器材严重不足,在室外开展教学的情况非常常见。这如此的环境当中上课,当然也就无法由运动场所与器材共同衬托出来的民族文化气氛,广大学生自然也就无法通过自身的感觉去从周围的事物中去感受民族传统体育当中的文化概念。

3 民族传统体育隐性课程建设策略

3.1 努力改善学校的物化条件

良好的教学氛围与环境是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隐性课程的设计的先决条件,所以,要想保障民族传统体育隐性课程的有序开展,使得民族体育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广大高校就必须要重视校园内部的民族体育教学环境建设,加大在这方面的投入,改善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所使用的体育场所与各种器材配置,与此同时,还必须要加大教师队伍的建设力度,将民族传统体育隐性课程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3.2 加大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体系建设力度

科学合理的体系是保障民族传统体育隐性课程设计的有效保障。要构建一套科学、合理、健全的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体系,就必须要平衡“理论教学”与“技术教学”,并且要高度重视民族传统体育理论教学,使得广大学生在理论课堂中不断被民族传统文化所熏陶,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去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3.3 加大对民族传统体育隐性课程的宣传力度

高校首先应当从体育教材着手,加强对体育教材的筛选,为广大学生提供知识深厚、观点鲜明的,优秀的体育理论教材,使得学生能够通过教材了解到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精髓;其二,高校应当加大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校园中的宣传力度,从而有效提升民族传统体育隐性课程在校园当中的影响力。

3.4 建设完善的民族传统体育隐性课程教育体系

民族传统体育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内涵丰富,因此将华夏民族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传承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使命,其同时也是广大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目的。建立健全完善的民族传统体育隐性课程教育体系很有必要,课程设置和内容的选择非常重要,必须具有针对性的选择那些最富有代表性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以此来组成学生所学习的重要内容。与此同时,其必须要适合国内大学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生理与心理需求,才能够让民族传统体育得到良好的传承与推广。

3.5 加强人际关系的建设

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在民族传统体育课堂教学中是主要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居于主体地位,和谐、稳定的师生关系在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中能积极有效的传递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素养。在学生之间的关系中,注意加强学风的建设,使学生之间建立友善、尊重、信任、协作的良好关系,从而达到既能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又能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的目的。

4 结语

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隐性课程的建设属于当前各大高校进行体育教学改革创新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各大高校需要长时间坚持的重要任务与工作。在实施民族传统体育隐性课程建设的时候,必须要与高校体育教学的师资力量、外部环境、教学氛围以及内部环境等进行有机的集合,立足于高校体育教学的现实状况,建设符合大学生身体与心理需求的隐性课程,使得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进程中,为祖国博大精深的民族体育文化感到自豪,如此,才能够让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获得传承与发展,充分彰显民族传统体育隐性课程的价值和意义。

[1]戴涛.改革高校教学管理制度 推进创新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4):188-189.

[2]张丽梅.从全民健身视角探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农村体育中的优势[J].运动,2012(8):10-12.

[3]杜万新,林小美.武术健身对大学师生主观幸福感影响的研究——以浙江大学教育学院阳光义工民族传统武术学习班为例[J].浙江体育科学,2012(2):87-89,124.

猜你喜欢
隐性民族传统
让“隐性课程”会说话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高中生物学中的隐性定理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