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亚杰
(武汉轻工大学 湖北武汉 430023)
高校校园文化以高校独有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文化品质与思想观念为核心,为文化氛围与精神环境文化。校园中的大学生可经学习知识与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影响提高修养。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建设体育文化需要通过体育教学实现,提高学习者的体育文化素质,教学是必要的手段。除强身健体的教学内容外,体育文化素质的教育也是必要的。根据体育运动特性,传授思想品德内容,以情操的陶冶满足个性发展。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的好坏对于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情操的陶冶、身心健康以及团队意识与竞争意识有重要影响。体育教学应将体育文化涵盖在教学活动中,努力培养高素质人才。
教与学从来不是对立的,是矛盾的统一体。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大学体育教学活动容易出现知识、技能传授的单一教学方式,教师不注重学生的感受,硬性要求。学生身心发展与兴趣培养进而无法实现。
因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教育资源中出现区域、城乡等差异配置,在教学条件落后地区,学生的体育教学观念落后,无体育意识,对体育课厌烦,这主要因高考压力的原因造成,学生没有空暇时间体育,形成习惯性懒散。另外,即使是发达地区的学生,体育知识与技能掌握一般,但因器材与场地的原因,中学体育教学也不正规,体育文化没有涉及。
高校体育教学有必要重视体育行为养成、身心素质发展与体育文化认知,整体上提高学生体育素质。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有必要从兴趣培养、健身意识、体育文化与体育精神等方面为学生创造条件,让他们在体育文化中感受其益处与乐趣。
高校体育教学主要是学习体育知识,通过体育技能训练,熟知锻炼方式,增强学生体育素养、技能、意识与精神,最终实现身心健康。
(1)学习项目的自主选择。学生可参考身体状况、兴趣选择自身喜好的体育项目,增强其自主学习欲望。比如,高校在其官方网站上提前发布体育项目选修项目,并开放一定的时间,学生登录后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教师或体育项目,在兴趣推动下,学习和运动也会更加的主动。
(2)教学活动方案由学生编写。把活动方案的编写权让给学生是考虑到教学活动目的而言的。以往都是根据教师的安排确定教学计划,再付诸到课程当中。学生都是被动的接受每堂课的固定模式。让学生自主性的参加编写教学活动步骤,使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的切合实际的编写。当然,教师应该起到监督与督促的作用,避免方案的不合理,比如自由活动时间占据整堂课,知识、技能教学却无关紧要。
(3)由学生组织比赛。通过比赛,增强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让平时的锻炼得到回报是师生的期盼。以学生组织比赛的方式体现的是学生的主体作用,对于组织能力培养效果良好。
(4)学生处理问题的培养。体育活动具有风险性,过于随意的活动将引起身体受伤。教师有必要向学生讲解一些体育锻炼中受伤的处理办法,提高他们的应对能力。
提高学生创造性与主动性,互动式与掌握式教学方式是最佳的选择。教学互动是让教师摒弃倨傲自大的观念,认真分析学生个体的情况,挖掘学生潜力的方式。教学互动发生在教学活动中,比如,教师就某一个体育动作要求学生逐一示范,并让大家讨论技巧的注意点。互动是要听到学生的声音,防止哑口无言。
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皆有应用,教育界也不例外。体育教育利用信息技术是对时空的改变,是单一班级授课、体育教学的创新。也对教育双方的观念与行为造成了影响,是教学内容、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观念与思想、教学方式等的变革。比如,球类教学可通过CAI课程软件、多媒体等方式实现内容的实战感、现实感,吸引学生注意力,是讲解示范所不能及的。学生可通过多媒体教学看到清晰的录像与图片讲解过程,对体育知识与技能的形象化再现,也是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内容。
最后,体育教学中还要贯彻健康身心的理念。健康是生活、工作的前提,是革命的本钱。体育教学中,运动技能的培养是教学的重要内容,更应以健康身心为方向。不仅需要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健康,更需要在活动时防止不必要的伤害。
教书育人是教学的职业要求,育人则是道德情操的体现。体育教学仅关注体育知识与技能方面太过狭隘,不符合教育的内涵。担负教书育人的重任,重点熏陶学生人格,要在体育教学中充分体现。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素养,善于钻研,勤奋学习,在业务水平提高的基础上,融汇贯通教学内容,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如教师可教导学生遵守诚信比赛的规则,作弊可耻;武术之精神在于修身养性,不应用来逞恶斗狠;体育锻炼需要锻炼者持之以恒,轻而易举的成功是不可能的。
文化背景下的体育教学不再是注重体育知识与技能,具有更高的技能要求,这也与素质教育关系密切。体育教学活动的目标是让学生体质得到增强,知识与技能充分掌握,不仅身心健康有保证,其兴趣也得到培养,并体会到体育活动的兴趣。在教学活动中,主要的促进方面有:学习体育的欲望,即兴趣,有必要朝着习惯与志向发展;个性发展与体育能力的培养;掌握基本的体育技能;学生意识层面的培养,比如高尚情操、行为的遵守以及品德的树立;学生主动性的培养,让学生有不断完善自己的需要,将体育囊如在生活当中。高校体育教学具有多元化的教育目标,但终身教育是众多目标的出现点。
高校体育教教学不应该仅注重学生在校期间的教育情况,更应以“在校学习三年,受益终身”为理念。即排除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学生在校学到的知识、技能与素养跟随其一身。体育活动对紧张心理的缓解、烦劳与压抑心情的消除的功效较为明显,通过体育教学,学生在社交、卫生与体育等方面能力得到加强,能够自信的走向社会。终身受益的前提是体育习惯的培养,有体育习惯方能身心受益。如果体育教学活动仅局限于校园,那有悖教育目的。习惯的培养需要在思想方面加强,如通过体育知识教学,让学生了解体育锻炼的好处。
体育教学是校园文化教学的一部分,丰富着校园文化的内容。文化背景下的高校体育教学不应总是固守于体育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教育,更要拓宽思维,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传统体育教学中的不足难免与体育教学文化相背离,本文简要说明了体育教学中对不足问题的突破点,并要求教育者应该树立三个目标,即终身受益、全面发展与教书育人,希望高校体育教学理论更加的完善,努力培养身心健康的高校毕业生。
[1]赵双云.阳光体育文化背景下探讨高校体育教学质量提升[J].当代体育科技,2013,3(18):79-80.
[2]高春刚,宋淑华,刘华,等.边疆民族地区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措施离析——以云南师范大学为例[C].全国体育院所实验室管理发展研讨会论文集,2010:132-136.
[3]邓威.阳光体育背景下大学体育文化构建[D].湖南师范大学,2011.
[4]张丽艳,王世友.和谐文化语境下的大学体育文化[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8,31(1):99-101.
[5]段健芝,刘海元,彭健民,等.大学体育课程的有效配置(下)——基于课程知识的研究[J].体育学刊,2011(6):86-90.
[6]陶克祥,宋姗.大学体育课程的文化审视[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3(1):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