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创新课堂教学观①

2014-08-15 00:54:12程曼萍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15期
关键词:体育课堂教学教育

程曼萍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体育系 湖南长沙 410205)

1 关于创新与教学创新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创新是指在一定的目标指引下,在掌握已有信息的基础上,运用独特的学科方法和手段,产生出某种具有独特性、新颖性,且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过程。创新是针对守旧而言的,但创新并不意味着对传统的全盘摒弃。创新的角度是多方面的,它既包括对实际动作方式的改变,更包括对思想观念的更新。创新的特点在于其“新颖性”和“独特性”,帕内斯(1976年)认为,“创造力的本质是新颖和对思维、事实、观念等产生合理的联想”。可见创新是人类思维的最高形态,是智力的一种高级表现。

创新不仅是企业、科技界的任务,也是学校的任务。在大学体育教育教学中也需要进行创新,这里的创新教育是指“在大学教育阶段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创新教育是与接受教育相对而言的,是一种以继承为基础,以发展为目的,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价值取向的教育。其特点在于:(1)创新教育要以培养和提高全体学生的创新素质为主要任务,而不能仅仅定位在培养少数几个“小发明家”上。(2)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不是脱离课堂教学的单纯的创造技能训练。(3)创新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素质,主要表现在勤于思考、善于质疑、长于动手、敢于创新等方面。要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首先对传统的教育观念进行创新,具体在大学体育教学创新上来讲,要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改革:(1)从课程教材改革到实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2)要实现由传授知识的教学观向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观的转变;(3)要鼓励自己的学生对教学提出意见,鼓励他们对所学知识提出“质疑”,鼓励学生大胆进行探索,允许探索中的错误;(4)要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教学过程,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基础上,进而形成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和教学体系,促进大学体育创新教育的顺利实施。

体育学科的知识体系存在着一定的基本结构,动作的组成部分、动作要领、方法的表述及其运用;大学体育教学的目标是为了使学生掌握体育的知识、方法、手段与学生将来运用到终身锻炼上达到完美的融合,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科素质和人文素质,形成创新能力。对于大学阶段的体育教学来说,通过学生自身的体验和老师的示范、指导,使学生自觉掌握所学体育项目的要领、方法、手段是体育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而在现实的大学体育教学中,由于学生不能单独组织上课和开展体育活动,许多教师在陈旧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对学生的自主组织重视不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对学生体会、学会动作的创新和设计热情不高,有时甚至采取随便学生学不学的态度所代替,这不利于学生掌握体育的知识,更不利于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此外,在体育项目的学习上,由于学生对体育项目认知方式存在着差异,教师如果采用同一的教学方法、手段,让学生跟着你转,只能使一部分使用教师教法的学生受益,不利于教育的公平性和普遍性。这些问题的存在迫使体育教师对传统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

2 体育创新课堂教学观

针对我国目前体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必须首先改革传统体育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单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体育知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很好体现,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不到很好的锻炼和发挥”的弊端,树立创新的体育课堂教学观。

2.1 创新体育课堂教学观

我国许多著名体育学者曾对中美两个教育大国的体育教育思想和方法、手段等作过比较,他们认为:(1)中国体育教育按部就班,严谨认真,而美国体育教育则是渗透式的;(2)中国体育教育着重演绎,美国体育教育着重归纳;(3)中国体育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知识和抽象思维,美国则强调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4)中国的体育教育传统要求学生谦虚谨慎,而美国体育教育则鼓励学生向最了不起的权威挑战。这两种体育教育方式各有长处,如果把发达国家体育教学的成功经验与我国大学体育教学现状相结合,取长补短,去粗取精,形成结合我国体育教学状况的创新体育课堂教学观,将是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一大飞跃。

综合我国体育课堂教学的现状,创新体育课堂教学观应包含如下:(1)创新体育课堂教学观重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参与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主语弘扬学生主体;(2)创新体育课堂教学观重视归纳式、渗透式教学方式的运用,强调在学生亲自动脑、动手进行课堂探索的过程中形成对体育项目的理解和认识。并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与传统体育课堂教学注重知识传授的系统性、严密性的演绎式的特点相结合;(3)创新体育课堂教学观重视依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认知方式的差异,通过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达到因材施教,共同提高的目的;(4)创新体育课堂教学观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5)创新体育课堂教学观重视培养学生科学锻炼身体的态度和精神,而不仅仅以掌握体育知识为目的;(6)创新体育课堂教学观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体育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质疑”,培养重新能力。

2.2 创新课堂教学观在体育教学中的实现途径

2.2.1 重视学法的研究,把弘扬学习性教学思想的新教学方法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去

在体育项目讲解和提问方面,体育教师必须事先研究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预备基础和学生认知特点的差异,找出其与所学体育知识结构的切合点。在上课时采用提问和引导,灵活地运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等教学方式,活跃课堂,启迪思维。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反馈,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思考和讨论中,从而受益,达到因材施教,共同进步的目的。

2.2.2 在体育课堂教学示范和展示中,增加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寻求体育规律

体育是一门自然学科,通过运动,人们能够了解身体运动的变化。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讲解与示范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对讲解与示范进行改革和创新,增加讲解与示范的目的性、趣味性、参与性和表演性。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到讲解与示范过程中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体育课堂教学创新的一条重要途径。

2.2.3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使用先进的教学媒体,互动式教学媒体辅助教学,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

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使用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惟一信息源的状况,能使学生获得比传统课堂教学方式更为丰富的直观信息。利用多媒体,学生能主动选择、处理和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在更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以深化对所学动作的理解和做出正确的判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创新体育课堂教学观的核心在于改变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重书本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重教师的传授,轻学生的探索的局面,通过运用灵活多变的教法,通过重视学生对课堂主体参与和使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改进教学,在运用这些方式改进教学的过程中,把我国体育教学中重视通过演绎式教学方式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优点与发达国家重视实践动手、动脑和归纳式的渗透教学特点想结合,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先进的体育课堂教学方式和教学观。

[1]熊文,刘剑.基于公正的体育发展——兼论科学发展观语境下体育的发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2).

[2]王岗.基于素质教育理念的大学体育教学新思考[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9(11).

[3]任天平.关于公共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6(26).

猜你喜欢
体育课堂教学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题解教育『三问』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11-25 00:50:04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4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