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业
(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 安徽六安 237011)
地方体育资源是我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民族性,并具有较高的健身价值和教育价值,利用地方体育资源推进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对丰富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改进和提高体育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体育参与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学校体育的育人功能,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部分安徽省高职院校利用地方体育资源的现状。
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
安徽高职院校利用地方体育资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些高职院校的领导对利用地方体育资源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对地方体育课程的设置没有强烈的内在驱动力。如一些高职院的领导所关心的主要是专业课程的改革,对作为基础课程的体育课程改革并不十分关心。如在参加全省和全国职业技能比赛中,各个高等职业院校都积极参加,并不断增加投入,而在参加省大学生运动会和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上,很多高职院校的关注度并不高。学校在教科研项目中,对体育教科研项目不予支持、对开发利用地方特色体育项目课程持无所谓态度。这样,从学校高层次的决策层面上就制约了高职院校地方体育课程的发展,同时也挫伤了体育教师的积极性。
进入21世纪后,随着高校新的一轮扩张,安徽省境内高职院校由过去的几所迅速扩张到如今的70多所,而且很多高职院校都是在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的基础上升格而来的。由于长期受传统体育教育观念和非高等职业教育的影响,高职院校的大多数老一辈体育教师和管理者习惯了竞技体育项目的教学模式,对地方体育资源引入体育课程并不重视。在较少部分年轻老师和年龄较大的体育教师看来,地方体育项目虽然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并受到学生的欢迎,但能否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还存在疑虑或顾虑。加之部分高职院校领导对利用地方体育资源推进体育课程改革的内在驱动力不足,就使得体育课教师对利用地方体育资源推进体育课程改革缺少推动力。
一是高职院校引入的地方体育项目过少,且真正属于地方的体育项目寥寥无几。据不完全统计,在安徽省民间开展较为广泛、影响较大的地方体育项目,如凤阳花鼓、太极拳、太极剑、木兰剑、蹴球、腰鼓、高脚竞速、散打、武术套路、五禽戏、毽球等等多达百余项,但是目前在所调查的高职院校中引入体育课程教学的仅有9个项目。因此,如何进一步做好地方体育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二是地方体育资源被发掘、整理和开发为体育课程教材的很少。虽然部分高职院校都不同程度地把地方体育项目引入了体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但很多项目的教学没有教材。大多数学校开设的地方体育项目课程主要靠体育教师根据相关的影像资料,通过自学地方体育项目的技术,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法向学生传授。教材缺乏,必然造成理论内容的缺失,难以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开展教学,使地方体育项目的教学不易量化掌握,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很难进行横向比较,可控度和标准化程度都非常低。这既影响教学质量,又影响教学效果的评价和考核。因此,利用地方体育资源,做好课程资源的开发,以解决教材缺乏的问题,也是体育课程改革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利用地方体育资源推进体育课程改革的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利用地方体育资源推进体育课程改革的氛围不浓。尽管高职院校的领导和体育教师普遍认为利用地方体育资源对推进体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实践中没有真正付诸于实际行动;二是对利用地方体育资源推进体育课程改革缺少改革层面的设计。虽然有少数学校提出“要加强地方体育资源的开发利用,推进体育课程改革”,但对如何加强地方体育资源的开发利用,推进体育课程改革缺少改革层面的设计。
利用地方体育资源推进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关键在教师。但是,从高等职业院校的现实情况看,仍然存在体育课教学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而且在现有体育教师队伍中能承担地方体育项目教学的教师比例过小。从对安徽省11所高职院校的调查看,现有体育教师总人数为86人,平均每校体育教师为7.8人,而11所高等职业院校平均在校生规模为6542人,绝大多数体育教师平均承担的教学工作量为每周16~20课时。在现有体育教师队伍中,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的教师21人,占体育教师总数的24.42%,非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的教师65人,占体育教师总数的75.58%。而且,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的教师所学专业主要集中在武术方面,能承担地方体育项目教学任务的教师更是少之又少。形成这种状况的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一是由于地方体育项目具有区域性特点,长期以来没有在高校登堂入室,最多被视为高校体育的编外课程。所以,现有体育类高等院校的毕业生中熟悉地方体育项目的人员极少,高等职业院校难以引进适合地方体育课程教学的教师。二是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高等职业院校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大,师资力量短缺特别专业课教师短缺,已成为一个突出问题。在高等职业院校迅速扩张、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由于受高等职院校人员编制的限制,很多高职院校不得不把引进师资力量的重点放在引进专业课程教师上,而对引进基础课特别是体育课教师则采取严格控制的措施,这就造成了体育教师力量相对不足。
体育课程评价主要包括对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和课程建设三个方面内容。要做好体育课程评价工作,必须健全包括学生学习、教师的教学和课程建设在内的评价体系。但是目前地方体育课程的评价体系不健全。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侧重效果的评价而忽视学习过程评价。如在武术项目学习成绩的评价上,主要以学生掌握套路动作的情况为主由教师直接评定。这种评价不能全面客观地对学生学习进行综合评价。二是课程建设的评价体系没有建立起来。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在经历了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后,尽管办学实力得到迅速提升,专业建设得到较快发展,但是在教学基本建设特别是课程评价体系建设上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如果在课程建设方面缺少必要的评价体系。对课程结构体系、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材建设、课程管理诸方面就没有建设的标准和依据,体育课程改革就难以推进。因此,要推进体育课程改革,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就是要建立体育课程建设的评价体系。
首先需要高校领导和体育教师转变思想观念,树立与现代体育理念相适应的教育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利用地方体育资源推进体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奠定牢固的思想基础。
要把利用地方体育资源推进体育课程的改革纳入高校教学改革的总体规划中,并制定出体育课程改革的专项规划和具体的实施方案,并采用项目负责制的形式加以落实。
把地方体育资源转化为课程资源,要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作为确定课程内容的基本出发点,遵循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选择性与实效性相结合、科学性与可接受性相结合等原则,甄别和选用地方体育项目的素材资源并进行改造,使之成为适合学校特点、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的校本教材。
要建立一支以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引领的体育教科研团队,充分利用校外体育人力资源,建设专兼结合的体育教师队伍,并做好现有体育教师的学习、培训工作。
在教学模式的改革上,倡导多种形式结合以及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在教学手段的改革上,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实施教学;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建立包括课程结构体系、课程内容、教材建设、课程管理、师资配备与培训、体育经费以及课程目标达成程度等评价内容在内的评价体系,并采用多元的综合的评价方式进行课程建设评价。
[1]刘可夫,刘晓光.论体育资源的合理开发和配置[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1999(2).
[2]吴广宏,孔德银.体育资源及基本理论问题的分析与研究[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1(4).
[3]朱杰.体育资源管理[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0(3).
[4]谢英.区域体育资源研究:理论与实践[M].科学出版社,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