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云
(遵义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贵州遵义 563000)
传统民族体育是具有浓厚民族文化特征和色彩的传统体育活动,具有着不可估量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作为传统体育养生的主要运动项目,健身气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财产,是中华民族传统养生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健身气功具有良好的健身效果,能够有效改善人的心理状态、防止疾病,达到心理、生理、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健身气功具有健康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双重功能,对于社会生活进步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与推进,健身气功课程的开设符合传统文化的传承,符合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革趋势。健身气功课程的设置逐渐成为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重要课程,是对现代大学体育教学的合理补充,并以其自身特殊性吸引着当代大学生的眼光。教育工作者在高校体育课程设置上科学地开设健身气功,不仅有助于大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思想,而且还能学习我国传统文化知识。作为具有先进创造能力和丰厚知识的大学生,有义务将健身气功的民族传统文化发扬光大。高校开设健身气功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的研究,既有效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又能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健身气功不仅是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更是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健身气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健身气功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以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相结合,为主要运动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健身气功源于劳动人民的生产社会实践,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追求健康幸福一直是劳动人民锲而不舍的人生目标之一。在科学日益发达的现代社会,显示出健身气功的强大生命力,健身气功被证明对保障人民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
健身气功作为传统民族体育运动项目与多数体育运动项目有所不同,健身气功在进行肢体运动的同时,还包括了呼吸吐纳的配合和心理状态的调整。高校开设健身气功课程设置必须要明确健身气功的特点,要探讨健身气功的概念,挖掘健身气功的本质特征。高校开设健身气功课程设置在教学方法上要清楚认识健身气功的特点,健身气功的锻炼强调调身、调息和调心三调的密切配合,健身气功是一种生理和心理双重修炼的养生保健术。健身气功以较为和缓的形体活动为基础,以参加健身气功锻炼的广大群众为对象的一项体育运动项目。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支持和关心下,健身气功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健身气功的每一个小小进步和发展,都集聚了劳动人民无穷的智慧和心血,成为祖国和世界人民的瑰宝。健身气功蕴含着丰富的先进哲理内容,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充分挖掘健身气功文化中蕴含的当代价值和合理成分,有着促进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作用,更有利于满足不同人群多元化的体育健身需求。我国高校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设置健身气功体育课程,研究健身气功的教学方法。
目前高校开设健身气功课程在学科设置和教学方法上,都有待进一步发展与进步。高校多数学生对于健身气功的认识不够全面和具体,但是对于学校开设健身气功体育课程大部分学生展示出了浓厚的兴趣,并想通过学习健身气功课程增加自己对传统健身文化的了解。健身气功是很受学生欢迎的项目,有90%的学生认为开设健身气功课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不同意的则只有极少数学生。但是在另一方面,在已经开设健身气功课程的部分高校,由于健身气功看似简单却不易掌握动作与呼吸的配合,健身气功的动作要求较高,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存在一些学生学习健身气功课程的过程中产生畏难消极的问题,不能长久维持对健身气功课程的兴趣和热情。高校开设健身气功课程,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探索出适合学生实际的健身气功教学方法。
目前,高校开设的健身气功课程在学科设置上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对于健身气功在高校课程上的完善是不利的,是不容乐观的。开设健身气功课程的部分高校,在健身气功课程设置上普遍采用的是理论课和实践课相结合的授课模式,其中理论课占健身气功课程总课时的30%,以实践课为主要部分的健身气功课程设置。但是,实际情况却是极少安排理论课学习,课程形式单一,上课内容多为技术动作,不能满足高校学子多元化选择的需求。开设健身气功课程的高校中,大多数高校制定有健身气功课程教学大纲,但是只有很少数的高校配有健身气功课程的评价标准和体系。由此可见,健身气功课程还未被各高校作为正规的体育课程进行教学。要想在高校中开展好健身气功课程,就必须要在课程设置上完善相应的标准和评价体系,科学地引导健身气功课程在高校课程建设上发展与进步。
高校开设健身气功课程,要重视对健身气功课程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现有的健身气功课程体育教育模式与当前高校发展对师资人才的需求,已经不相适应了。社会在呼唤教育部门和高校新的课程体系的出现。教师作为高校体制改革直接实践者,他们的专业属性和学历结构都与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有着较大的相关性。
但是,目前高校健身气功课程的师资队伍还比较薄弱,任课教师多为武术老师担任。教师资源整体水平较低,教师科研能力较低,缺乏高学历和高职称教师,教学方式不科学。对于高校开设健身气功课程的师资队伍,要重视对师资队伍专业化和专职化的建设工作,为高校开设健身气功课程提供优秀的师资力量。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高校教育改革在不断地深化,体育教学改革也不能老在原地踏步。开设健身气功课程及完善相应的教学方法,是高校体育教学体制改革的实际需要和时代任务。对于承载着丰韵中国传统文化的健身气功来说,在高校的广泛开展健身气功课程及完善教学方法,既是扬民族文化特色的重要途径,同时又是促进人类文化发展与传播体育文化的桥梁。健身气功以休闲娱乐的形式愉悦学生身心,激发学生锻炼的兴趣,培养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既能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促进大学生身体强健,又能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因此,大学生对高校健身气功课程的认同感是相当强的。
高校开设健身气功课程及完善教学方法,是实现终身体育和全民健身的需要。健身气功在我国传承已久,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后阶段和最高层次,必然具有与全民健身和社会体育运动沟通连结的纽带作用。高校开设健身气功课程及完善教学方法,从引导高校大学生习练作为切入点,加强大学生对于健身气功的动作形式的接受和认可,从而保证全民健身运动开展的顺利开展,使群众性健身气功活动逐步走向良性发展轨道,逐步在普通民众中扩大范围推广四种主要的健身气功。高校开设健身气功课程及完善教学方法,正是顺应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体育发展要求。
(1)保证高校健身气功课程的顺利进行,要加强健身气功教材建设开发。高校开设健身气功课程设置的教学方法,要重视加强健身气功课程教材的建设开发,保证高校健身气功课程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目前,我国普通高校还没有一套较为成型的健身气功课程教材,为了科学有效的开展高校健身气功课程,有关教育部门和高校应该考虑地域、气候和学校体育传统以及场地设施情况,要注重实效,从实际出发,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一套适合普通高校选用的健身气功教材。加快健身气功教材的建设,要使健身气功课程逐步走向科学化、体育化和规范化。
(2)促进高校健身气功项目的优质化发展,要加强健身气功师资力量建设。高校开设健身气功课程设置的教学方法,要加强健身气功师资力量建设,鼓励继续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与专业能力,促进高校健身气功课程设置的优质化发展。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大健身气功教师再教育的投入,积极开办不同时长的健身气功培训班,要求从事健身气功教学的体育教师要有从各种渠道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同时,健身气功教师可以向专业健身气功工作者借鉴经验,夯实好为己所用的专业理论和练功技法,保证健身气功课程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争取政策支持,加大宣传力度,增强锻炼意识。高校开设健身气功课程设置的教学方法,要争取政策支持,加大宣传力度,增强锻炼意识。通过与政府积极有效的联系沟通,把健身气功课程的设置及在高校中一系列的推广普及工作纳入工作日程。高校要通过多种媒体与网络等宣传渠道和途径,拓宽健身气功课程宣传,提高人们对健身气功的认识,逐步自觉地形成锻炼意识。
高校开设健身气功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研究,对于健身气功课程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健身气功课程的开展既是促进人类文化发展与传播体育文化的桥梁,同时又是扬民族文化特色的重要途径。高校健身气功课程及教学方法的研究,应使健身气功课程逐步走向科学化、体育化和规范化。
[1]王晖.体育课程内容对普通大学生锻炼态度的影响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2]陈小功.陕西省普通高校健身气功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2.
[3]庄永昌.关于构建健身气功科学知识普及教育目标与内容体系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