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 范 昕
2006年我国发布的《新会计准则体系》,就已经基本上实现了我国同国际会计准则体系的一致化,使我国的资产负债表观理念得到充分的运用和体现。因此,在我国目前的财务会计框架体系下,资产负债表已经成为会计报告的基石。资产负债表的核心地位使得其他任何报表,都只能是对资产负债表的某个或某些主要项目的补充和说明。
资产负债表所反映的会计要素关系对财务报表的分析和会计学都是十分重要的,既奠定了财务理论基础,又奠定了财务编制基础,还使得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与现金流的相关财务比率分析成为现实。但如果对资产负债表的分析只是局限在确认、记录、计量、报告等形式下,就会严重制约资产负债表信息的使用和提高。因此,将企业战略要素与资产负债表相结合,更加有利于消除只从会计角度来研究资产负债表的局限性。所以,从企业战略的分类来看,一般可以分为总体战略、竞争战略和职能战略。虽然资产负债表不可能按照战略管理的要求,将财务报表的全部项目都一一对应上企业的战略发展需要,但资产负债表的数字,不论是从个别项目,还是从结构框架,或者从整体数据而言,都能反映出非常丰富的企业战略信息。这是因为,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来看,企业对资产结构的根本性安排,必然要服务于企业的总体战略。因此,本文将对资产负债表对应的企业战略结构要素、企业战略关系要素和企业战略方向要素进行详细探讨。
(一)资产结构与企业战略资源配置结构 资产结构能清晰地反映出企业运作的思想意图和战略意图,不同的发展战略则需要不同的资产结构,资产负债表实现的是企业资产规模和资产结构的质量特征,有利于利益相关者透视企业对战略承诺的遵守和企业盈利模式的把握,确保管理层按照股东确定的企业战略有效配置相关资源。
(1)经营性资产作为主导型的企业战略结构。以经营性资产作为企业主要资产结构的,其战略结构十分清晰,是以特定的产品或劳务和行业的销售与生产,作为企业主营业务的总体战略结构,以适当的竞争战略和职能战略为基础,以存货、固定资产及其与市场的关系管理作为核心,为企业的战略发展创造持续价值,以利于在本行业内持续做大或具有持续的竞争力和竞争地位,以保持经营性资产作为主导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投资性资产作为主导型的企业战略结构。以投资性资产作为企业主导的资产结构,往往是规模较大的大型企业或集团。其战略结构十分清晰,是以一体化或多元化的企业总体战略为主导,以子公司的竞争战略和职能战略为基础,特别是以财务战略的融资战略为根基,以对子公司的经营资产管理为核心,通过快速扩张为企业的战略发展创造价值,以做大做强企业或保持一定竞争力和竞争地位作为战略核心。
(3)稳健扩张型作为主导的企业战略结构。稳健扩张型作为主导的企业战略结构,一般是以经营和投资并举的企业,这类企业既通过保持完备的生产和经营系统及研发系统来维持其核心竞争力,又对外控制投资和扩张,以实现飞跃式发展。因此,当企业的资产结构与企业战略联系到一起时,资产结构就成为企业实施和发展自身战略的必然结果,并且可以认为,资产的规模与结构就是企业战略资源配置和实施的结果。
(二)企业资产与企业战略资源配置结构 企业负债和股东权益是企业资产的来源,其可分成四类,即商业资源、借入资源、入资资源和累积资源,并且,这些资源的利用,充分体现在企业战略资源的配置上。
(1)商业资源。商业资源一般包括预收款项、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是与用户或上下游企业进行结算时所产生的债务。企业利用商业资源的状况,可以反映出竞争优势或竞争地位。一方面,在企业具有高于同类企业的商业资源平均水平条件下,企业通常具有较高的利用上下游企业资金来发展自身的能力,另一方面,商业资源具有综合成本低、综合偿还压力低和固化上下游企业等特点。因此,企业对商业资源的利用应该是积极主动的,企业应将最大限度利用商业资源作为其优先选取的经营战略与财务战略。
(2)借入资源。借入资源一般包括应付债务、长期借款和短期借款等。影响企业选择借入资源的因素很多,包括资金管理体制、融资环境、现有资产负债率以及融资成本等。为了实现现有股东利益最大化,在企业具有赢利能力时、如不能利用商业资源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选择借款或发行债券。也就是说,对于借入资源的利用状况及其变化的分析,可以看出企业的财务战略意图和整体战略意图。
(3)入资资源。入资一般包括股本和资本公积,这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股东的大力入资,将具有极强的战略意图。
首先,资本规模的安排、股东范围的选择、以及不同的股权结构设计均具有极强的战略意图。一方面,股东范围的广泛程度、股权结构的分散程度,都决定了企业控制权的实现方式;另一方面,资本规模也直接制约了企业的战略发展,其与企业的融资能力密切相关,股东入资和融资规模决定了企业可利用资源的规模,并制约着企业的战略意图与实施意图。
其次,股东入资的资源形态和种类,除了货币资金外,还有诸如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存货、固定资产等。在入资为货币资金的情况下,其战略意图主要在于,一是入资规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能撬动的债务融资规模,二是入资规模和融资规模决定了企业能够实现的经营业务规模与企业对外扩张的能力。在股东对企业入资为非货币资金的情况下,其企业战略意图就更加广泛。第一,股东注入的非货币资产与企业战略的吻合度。作为入资的非货币资产,要与企业的战略相关,并对战略执行具有贡献意义。第二,股东注入的非货币资产评估价值的公允性。在被评估资产估价公允的情况下,公允的入资价值被注入企业后,会同企业其他资产组合产生效益,也为协调股东间的股权结构和利益奠定了基础。第三,股东注入的非货币资产的整体协调性。整体协调性好的资产,主要表现在资产的物理质量能够满足经营的需要,具有无长期闲置、利用率高和积压等特性。
(4)累积资源。累积资源是在企业的利润中,由股东留存在企业的权益部分。这部分股东累积资源在报表上主要表现为未分配利润或盈余公积,也是企业的累积利润。累积资源对企业的战略含义主要是,在一定的盈利规模下,可以通过制定不同的股利分配政策,改变企业的财务结构,并对企业战略形成支撑。
上述分析可以表明,企业负债和股东权益的组合具有深远战略意义,即利用资源来实现企业发展,也是企业资源利用战略。显然,处于不同竞争地位、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可以采用的资源战略也是各不相同的。
(三)资产负债表的战略结构要素 (1)实现了从报表结构到企业战略的突破。企业战略结构资产负债表,可将已有的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对应关系、主要关注资产、负债与股东权益的数量对应关系、负债与资产总额对应关系的结构分析提升到企业整体考察资源与战略的关系上,从而实现利用会计数据对企业战略管理的信息解读。(2)实现了从资产到股东权益和负债的突破。资产负债表的分析方法,较少关注股东权益和负债的分析。战略结构资产负债表的确立,使得资产负债表所具有的资源配置战略和资源利用战略的特性、动态平衡、互为因果,以及资源利用战略的支配地位,及对资源利用战略的分析都具有一定的先导性。
(一)资源配置与战略规模结构 经营主导型企业战略执行中,经营资产的资产负债表和具体组合的关系是资产配置的重要结构。在选择特定行业进行经营的企业中,经营资产不外乎存贷、无形资产、商业债权、货币资金、固定资产五类。对于从事实体经营的企业来说,在五类中,存货的规模和结构、企业内部固定资产与存货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固定资产的规模和结构,是体现经营活动选定行业的最重要信息。总而言之,体现企业行业特征的最重要项目就是存货和固定资产的关系。
(1)生产经营活动的组织。通过对比可见,在同类行业中,不同企业之间的固定资产和存货的规模及结构相比较,可以充分了解到各企业之间,在生产经营方面存在的基本生产效率、资源结构的安排等问题的不同信息。这些不同的信息是构成企业管理质量的基础信息。
(2)上下游关系管理。上下游关系管理指的是企业管理中的收款管理和付款管理。可见,上下游关系管理是贯穿整个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收付款管理关系到企业战略执行过程。第一,收款管理。目前正在改革的税收制度、增值税制度以及企业支付、结算方式存在多样化形式和一定的复杂性。因此,对企业收款管理的考察就不能只采用应收账款周转率,而是要分析全部商业债权和预收款项的动态关系。通过年初和年末的应收票据与应收账款的规模变化同结构变化,以及年初和年末的预收款项的规模变化,就能对当年的销售回款做出判断。第二,付款管理。与其相关的资产负债表包括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付款项、固定资产和存货,当固定资产采购不活跃,且以外购存货为主的情况下,预付款项同存货,应付账款同应付票据的关联度高,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预付款项和存货规模之间的金融关系,可以直接反映出企业的付款管理状况。
(二)资源利用与战略关系要素 企业资源利用应当处理“为谁干”、“如何分”和“保发展”这三个基本问题。资产负债表代表了企业资源的要求权的主体和规模,即信贷提供者、企业雇员、股东、资金提供者等,这已经回答了“为谁干”的问题,企业就是为了这些利益相关者而干。而利益相关者的核心关系只有企业股东与雇员之间的关系,和控股股东与其他股东之间的关系,这两个核心关系的处理,决定了企业的和谐与稳定程度。按照分配顺序而言,先是企业雇员拿到自己的酬劳,股东才把税后利润进行分配,因此,恰当处理股东与雇员的利益关系,是企业和谐和稳定的保障,而控股股东与其他股东的利益关系从根本上而言是一致的,从而解决了“如何分”的问题。
同时,企业发展的过程也是企业对相关利益如何分的协调过程,不可能以某一方利益的最大化作为协调方式,只能谋求契约之上的利益最优化。这就是说和谐与公平的处理各方利益关系以及各方与企业利益的关系,应以最优化的目标进行协调,只有解决了利益相关者的动态协调,特别是股东与雇员、股东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协调,才有可能保效益、保利益、保发展。
(三)资产负债表的战略关系要素 (1)从注重资产结构提升到注重利润产生机制。利润的产生既涉及资产的规模与结构的关系,也涉及人力资源与非人力资源的不同结构的配置问题,这些关系形成了利润的产生机制。对企业利润产生机制的研究不再注重资产的规模与结构性分析,而是更加注重资产之间的关系研究,以及利润产生和各种资源之间的机制研究。
(2)从注重内部结构拓展到注重利益协调机制。现有的分析,多集中在股东权益的内部结构、负债的内部结构、负债和股东权益之间的结构等,并把企业负债率和企业债务结构作为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考量因素。而战略资产负债表的确立实现了将股东权益和负债的分析从内部结构拓展到利益协调,并为挖掘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奠定了基础。
(3)丰富了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研究。战略关系资产负债表,使得以资产负债表中的战略关系为基础,并且强化和丰富了财务管理目标的研究,企业发展既是各方利益协调的建立过程,又是利润产生的确立过程。
(一)资产负债表与战略运行活力 活力是企业产生现金流的能力。企业流动负债与流动资产的关系,可将其主要项目分解为短期借款、货币资金、存货、其他应收款以及商业性债权债务,这些主要项目整体上表现出企业发展的活力。其中,短期借款是支持企业短期经营活动,即补充流动资产的借款。而其他应收款的规模虽然不大,当出现巨额的其他应收款时,差额部分将为公司提供经营性资金,以激发企业的活力。商业性债权和债务主要是因购销有关的业务,才引起的商业性债权和债务,一般包括应收款项、预付款顶、应收票据、应付账款、预收款项、应付票据。企业的债权和债务是体现企业自身能否产生现金流的核心项目,也是为企业提供活力的核心。通过以上分析看见,企业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对应关系,决定了企业未来发展的活力,其运行状况体现了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企业通过融资活动和自身经营产生能够支持企业未来发展的现金流,把企业的未来发展引向持续与稳定。
(二)非流动资产与战略拓展潜力 非流动资产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经营性非流动资产,主要包括无形资产类、固定资产类、投资性房地产等;另一类是对外投资类资产,主要包括长斯股权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从非流动资产的构成可以看出,对外控制性投资资产体现了企业在业务领域的扩张能力,对外扩张是企业突破地区限制、领域限制,以获得更大发展的主要手段,而非流动资产的经营性则代表了企业现有的业务领域和地区区域。非流动资产的结构变化和规模变化,体现了企业发展的潜力,展示了企业的发展方向,不论是经营性资产作为主导型的企业、投资性资产作为主导型的企业,还是稳健扩张型作为主导的企业,其业务调整或业务拓展,都必须依赖于非流动资产的结构和规模变化。
(三)资产负债表的战略方向要素(1)公司治理结构的战略方向决定企业未来发展方向。企业发展的动力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方向。企业发展的动力除了保障利益相关者的协调机制,还要决定企业的发展战略方向,确定企业的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因此,关注和分析公司治理结构中的诸多要素,比如核心人力资源的稳定性与合作态势、股权结构分散程度与变化、董事会与经理层的工作关系,以及董事会与监事会的工作关系等,将是把握企业发展方向的主要内容。(2)企业发展的战略方向集中在扩张能力。对内扩大和对外扩张是企业发展战略的两个方向。实践证明,不恰当的扩张经营是企业不能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3)资本管理构成企业持续发展的扩张基础。企业的营运管理信息既是企业利用资源获取经营净现金的能力,也是企业现有营运活动对于企业战略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恰恰是企业的营运资本管理构成了企业未来发展的基础。
[1] 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课题组:《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管理研究》,《金融会计》2014年第2期。
[2] 袁振兴、付思思、许静等:《资产负债表产权解读》,《财会通讯》(综合·上)2014年第1期。
[3] 黄静如、黄世忠:《资产负债表视角下的公允价值会计顺周期效应研究》,《会计研究》2013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