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以来韩国电视剧的发展模式

2014-08-15 00:42
戏剧之家 2014年7期

李 泽

(东北师范大学 传媒科学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

韩剧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1945年,韩国从日本殖民统治之下独立,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韩国进入了相对稳定的发展期。在此环境下韩国于60年代相继成立了几家广播电视台,开始制作播出爱情动作片。1962年1月19日,韩国第一部电视剧,KBS电视台制作的《我也要做人》播出,随后第一部日剧《下着雪》,第一部历史剧《童养媳》以及第一部家庭剧《继母》也相继播出。1987年MBC电视台制作播出电视剧《火鸟》,标志着迷你剧类型的诞生。90年代以来,韩剧的发展进入到上升期,在东亚电视剧的发展大潮中异军突起。

90年代后的韩剧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90年代初的学徒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期,韩剧效仿美剧、港剧、日剧,此时韩剧的月播出量仅十部左右;第二阶段是90年代中期,多部优秀的家庭剧偶像剧涌现,韩国的观众表现出强烈的收视热情,热播电视剧的收视率达到了百分之五十以上,同时这一现象也激发了电视台投入电视剧的生产制作,韩国三大电视台KBS、MBC、SBS进行收视竞争;第三个阶段是21世纪初期至今,大量的韩剧通过海外传播,使得韩剧风靡亚洲荧屏,备受瞩目。

从韩剧的发展轨迹不难看出,韩剧的发展模式遵循以下三点:

其一,体制的支持和寡头垄断。90年代,韩国在“尝试过世界上所有的广播电视制度后”,进入了民营广播至上的时代。从国家体制来看,“相对民主自由的宪政制度的确立,为韩剧注入了新鲜的文化基因”,从文化政策来看,“韩国1998年明确了文化立国”的发展战略,大力推行文化产业,韩剧的发展得到了政策的支持,建立了相应的产业体系,韩剧的制作得到了产业化运作。从市场结构上来看,韩国电视剧的制作播出主要由KBS、MBC、SBS三大无线电视台来操作,只有少部分由有线电视台及独立的制作机构完成。三大台之间相互竞争又通过各种契约形成默契,共同维护其寡头地位。有的不仅一周一集,甚至会有一周两集,每集长达60到70分钟。

其二,制播一体与制播分离的有效结合。早期韩国电视剧几乎都为“制播一体”的制作模式,即电视剧的制作与播放均由电视台来完成,电视台既是制作商又是播放媒体。随着韩剧产业的深化,这种体制存在的种种弊端已经很难适应市场的需求,韩剧的制作模式转为“制播分离”,即电视剧的制作业务与播出业务由不同的主体来完成,独立的电视剧制作公司及演员艺人所属的娱乐公司作为视剧制作和参与主体在电视剧的制播模式中发挥了更多的作用,为韩剧的市场化运作提供了更为灵活的发展空间。尽管现有韩剧制作采取的是制播分离的模式,握有电视剧播放及编制权的电视台在电视剧制作中仍然处于主导地位。

其三,边拍边播,PD合一。韩国电视剧的导演之所以称之为PD即集制作人和导演于一身,在制作中处于灵魂的地位,既负责艺术创作,又负责整部剧的管理运作及营销。绝大部分韩国电视剧采用边拍边播的制作模式。即电视剧一边播放,编剧一边创作剧本供导演进行拍摄。以二十集左右的电视剧为例,开播前编剧只需要写出四集左右的完整剧本集10集左右的剧情梗概即开始拍摄,播出后根据原有的设计再综合观众的回馈继续完成后面的剧本。边拍边播的好处,是能够迅速收集观众对电视剧的反映,并在拍摄的过程中不断进行调整。例如《来自星星的你》中金秀贤饰演的都敏俊的造型,从高领毛衣为主到低胸毛衣为主的转变,就是根据网民的反映做出的调整。《秘密花园》当时有传大结局将是以女主角吉罗琳的死亡而告终,引起大量的网民反对,导致大结局还没开播,编剧就开始在网上进行辟谣,表示会给两位主角一个美好的大团圆结局。这样时刻与观众群进行互动,关注观众的每一点反映,是韩剧非常令人称道的地方。相对的自然是拍摄难度的提升,以及在为期几个月的制作播放期内,整个剧组的超高强度工作。同时,收视率对于一部韩剧来说也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决定了广告的销售率和能否吸引更多赞助商的赞助。

韩剧未来的发展充满了挑战,因此除了遵循以上三点的发展模式外,在其他方面需要进行升级,例如画面的升级,题材的升级以及角色的升级。将画面设计的更加的唯美,吸引更多的眼球,突破单一的纯爱主题,是主题内容更加丰富,加入一些新的元素,打破观众对韩剧的固有理念,同时赋予韩剧主角更多的性格特征,是任务更加的鲜活,增加可是因素。

[1]梁英.韩国电视剧叙事研究[M].华夏出版社,2008.

[2]郭镇之.跨文化较流于形式—韩国的文化和传播[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

[3]李胜利,范小青.中韩电视剧比较研究[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