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永成
(河南豫剧院 河南 郑州 450002)
(一)人们的关注度下降。传统豫剧音乐表现形式单一,虽然受到上一代人的普遍喜爱,但是并不能吸引年青一代的目光。戏曲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宝贵的财富,但是从根源上来说,戏曲是古代人民发明的一种娱乐方式。古代娱乐方式单一,所以戏曲的受众众多,一代接一代地被人们所喜爱。
(二)保护意识淡薄,投入严重不足,人才短缺。随着人们关注度的下降,导致戏曲从业者生存空间压缩,从事戏曲行业的人也越来越少,人才外流现象严重,更出现了青黄不接的断层现象。豫剧作为一种地方戏,无法得到其他地区人们的广泛热爱。无法得到民众的认同,对其的投入自然越来越少,随之而来的,豫剧从业者对豫剧音乐的保护意识也愈发淡薄,豫剧文化正在一步一步地走向衰弱。
作为一种宝贵的文化财富,我们必须重视对豫剧音乐的保护。在现代,想要使豫剧音乐这种文化表现形式持续保持活力,必须要增强保护意识,加大投入,进行人才的培养。
(一)传统与现代结合,从形式上进行创新。豫剧音乐的传承凝结了无数老一辈艺术家的心血,是他们智慧的结晶。基本的形式不能够变化太大,否则这种艺术形式就不能称之为豫剧而演变为其他了。但是在具体的表现手法上可以进行一些创新。例如在伴奏和伴唱上进行创新,在伴奏上不单单局限于现有乐器,尝试与流行的乐器进行结合,不断寻找传统乐器和现代乐器的结合点。在豫剧音乐中可以加入伴唱,而不单单是独唱,这样在某些情境下可以更深刻地表现思想感情。豫剧的整体表现是有固定的“起”“承”“转”“合”的,这种基本的结构构成了豫剧,但是稍显刻板。可以在结构上进行整合和结构中间加入创新因素。
(二)充分接地气,从内容上进行创新。不论怎么在形式上创新,内容才是重中之重。在保持传统豫剧曲目的传承前提下,可以创作大量新剧目。这些新剧目应当充分接地气,内容上应当以讲述现代人生活为主,讲述历史故事为辅。另外可以在唱腔上寻找创新的空间,借鉴其他地方曲种的唱腔,甚至是借鉴流行音乐中的唱腔,加入部分现代元素,例如女高音的唱法的借鉴和对山歌唱腔的学习和融合;充分与流行歌曲结合,将大量豫剧段子加入流行歌曲中,增加人们的认同度和兴趣。
(三)传统传播和新媒体结合,在传播途径下下功夫。在现今,计算机迅猛发展,文化的传播途径变得更加效率和容易。要想让传统永葆青春和活力,就必须看清现实,传统传播途径与新媒体广泛结合。
1.剧团进行海内外的豫剧表演。在国内可以在本地建立专门的戏曲剧院,学习东北地区大舞台和京津地区相声茶馆等成功经验,进行固定的演出。进行海内外的表演,积极走出河南,走出中国,将豫剧音乐带给越来越多的地方。在海内外表演过程中还要注重学习,大胆借鉴和学习其他地区的地方音乐甚至是国外的歌剧的精髓,表演形式多样化发展。
2.在微博、微信、手机APP、视频网站上传播豫剧音乐。年轻人喜好各种新媒体来表现自己,获取信息。在年轻人喜好并常见的媒体中进行部署,扩大人们接触豫剧音乐的机会。在微博、微信、论坛等媒体上持续更新豫剧信息,制作专门的APP,在新媒体中举行比赛或者互动,使人们愿意在生活中接受豫剧。
3.在电视剧电影中插入豫剧音乐段子,甚至拍摄专门的介绍豫剧音乐的电影电视和动画片。电影和电视是一种吸引人们目光的媒体平台。在商业电影中加入豫剧元素可以主动吸引人们对豫剧的兴趣,而专门介绍豫剧的电影电视动画片也能够让人们从根本上了解并喜爱这种艺术表现形式。例如河南电视台电视节目《梨园春》在传承豫剧音乐,培养豫剧人才上起到重要作用,深受河南人民喜爱。要进行节目创新,将金牌节目传播到全国,保留现在的竞赛形式,加入选秀的元素,扩大群众基础。
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豫剧的发展虽然走到了一个很困难的境地,但是并不会因此失去其生命力。豫剧音乐有所衰弱,但是不会消亡。这是因为其中包含的历史厚重感和艺术家的呕心沥血,其中表达的人文精神永远不会消亡。所以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豫剧音乐的从业者必须要加强忧患意识,对其进行创新,充分与社会和人民融合,以多元化的发展手段保持豫剧音乐的生命力。
[1]王基笑.豫剧唱腔音乐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
[2]郭克俭.豫剧演唱艺术研究[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
[3]张红蕾.豫剧新歌对豫剧音乐的创新发展[J].洛阳: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