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 韦
(西南大学 新闻传媒学院,重庆 400715)
新媒体技术发展的利与弊
乌 韦
(西南大学 新闻传媒学院,重庆 400715)
新媒体产业的不断进步是多方面作用共同产生的结果,但其中的主要动力是技术的加速革新和受众需求的持续增加。与此同时,数字技术的不断跃进为新媒体发展奠定了条件。在有力的技术支撑下,在规模不断扩张的市场需求作用下,新媒体产业日新月异的创新的成果深入到了受众身边,为现实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科学依据提高了效率,但同时,对受众的个人隐私以及生活造成了困扰。本文围绕大数据、物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等方面对新媒体技术发展的利与弊做一概述分析。
新媒体;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
近两年,是新媒体产业发展持续升温,技术的不断革新的时期。同时带来了传播媒介的演进,进而推动人类传播活动的发展。新媒体是在新的技术体系支撑下出现的,一种是由传统媒体借助数字技术改造而演化出的新形态,另一种是由数字技术推动出现的新媒体形态,例如互联网和手机媒体。新技术的进步为新媒体的发展指引了方向。
新媒体的发展催生数字化变革,所以,认识并使用新的媒介技术能帮助我们更深层次的理解新媒体发展的未来趋势。近两年对新媒体产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技术有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
在新技术中最有影响力的要数云计算的发展。云计算在维基百科上的定义是: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共享的硬件资源和信息可以按需求提供给计算机或其他设备,不难看出云计算提供的就是一种集中计算服务。
随着云计算诞生的还有大数据,在以前人们认为数据是静止的,认为大数据仅在于强调数据量的巨大。现如今,数据已经成为了一种商业资本,可以帮助企业创造新的价值。尤其是近些年,利用数据与数据分析结果在商业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例子已经数不胜数。信息社会改变了我们对数据的看法,而数据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所以后来出现了很多数据处理的新工具,例如Google的Hadoop。也正是这些技术的出现,人们才能真正走进大数据时代的生活。而随着数据来源渠道的增多,网络的数据也不再是单一的数据类型,大量的非结构化数据涌现改变了数据的组成模式。如今大数据使得整个互联网科技都面临新一轮的洗牌,如何利用大数据将成为决定企业未来命运的关键!
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对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IDC研究显示,2014中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将达到7.52亿美元,2017年将升至20.49亿美元。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达到365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8.6%,有分析人士预计,2013年物联网市场有望达到4800亿元,保持约30%的增长速度,2015年国内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7500亿元人民币。
自中国《物联网“十二五”规划》正式发布以来,根据规划智能工业、智能农业、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环保、智能安防、智能医疗和智能家居九大应用将得到重点发展,并建立重点应用示范工程,以带动规模化发展。而以4G网络为“智慧管道”的中国物联网产业将得到规模化发展。移动通信网络是整个物联网产业的中枢神经,为产业大数据吞吐能力提供了传输保证。到2015年,将突破智能传感器、物联网大数据处理与智能信息管理、行业应用软件等方面的关键技术,推动物联网技术与新一代移动通信、云计算、下一代互联网、卫星通信等技术融合发展,加快物联网技术创新体系和能力建设,培育形成我国自主的物联网产业链,全面提升我国物联网产业核心竞争力。
人类历史上曾经有三次伟大的经济革命——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每次伟大的经济革命都由能够利用某种资源的科技进步引发,解放人力并将其移作他用,最终实现全球财富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信息革命同样是利用能源,正是“信息能源”使我们的经济运行产值更高且更有效率。移动计算技术以其全球通用的平台,将信息革命推动到一个崭新的水准。正如电力曾是推动工业革命超越石化能源和蒸汽动力设备的临界点技术一样,移动智能就是推动信息革命超越传统信息处理局限的临界点技术。
然而,每次革命同样会带来社会架构、政治体制和经济的颠覆,同样也发生在当今的信息革命当中。现在说颠覆的形式如何为时尚早,但是种种迹象表明隐私问题和社交网络沟通将推动形成新的社会规范,政治权利更难由独裁者把控,实施设施将被虚拟店面所取代,而低技术水平的服务工作将由软件自动化所取代。类似于之前有所有的经济革命,信息革命也将解放人力和资本,使之用于创造更多的财富和改善更多人的健康情况。信息革命在移动智能的推动下,将会在短短的几十年里改变我们的世界。
在互联网络基础设施完善以及3G、移动寻址技术等技术成熟的推动下,移动互联网将迎来发展高潮。在现如今,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是移动和互联网融合的产物,不是简单的加法,而是乘法,是整合二者优势的“升级版本”,移动互联网就是下一代互联网——web3.0。人民网研究院5月29日发布201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蓝皮书》,认为移动互联网仍处在发展的早期,“变化”仍是它的主要特征,革新是它的主要趋势。移动互联网将超越PC互联网,引领发展新潮流。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已经成为重要终端。直到2014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第33次互联网报告显示,手机成为了我国网民的第一大上网终端。手机上网快速发展的同时,台式电脑这一传统上网终端的使用率正在逐渐下滑,中国互联网接入的方式呈现出新的格局。
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融合,催生新的应用模式。移动搜索和信息的手机仍然将是移动互联网的主要应用。移动联网将带来新型消费模式。移动互联网的消费模式与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有很大不同,用户希望有更多的个性化服务。所以未来如何捕捉移动互联网的用户,为其提供全新的广告和信息服务消费方式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现在看来,未来移动互联网将更多基于云的应用和云计算上,当终端、应用、平台以及网络在技术和速度提升之后,将有更多具有创意和实用性的应用出现。
近几年来新媒体的发展始终保持着高速态势,各种移动终端的出现给生活工作带来了不少便利,但是我们仍要清醒的认识到其中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是伴随着技术革新,受众需求而同时产生的。其中既有影响新媒体创新发展的技术问题,也有新媒体与社会生态环境如何实现可持续共发展的问题。
从宏观角度来看,社会化媒体时代已经到来,网民成为网络言说的主体后引发了各种新的侵权问题,比如微博曝光引发的隐私侵权,继续针对新情况确定言论自由的边界,出现了一些结合案例探讨自媒体时代隐私权保护的研究。尤其是在“云计算”和“大数据”飞速发展的今天,公共云的普及带来了更多关于个人隐私和舆论环境的问题。然而随之带来个人和企业的信息安全和隐私问题也日益严重,变得透明,我们的信息安全保密正变得越来越奢侈。而那句“我已阅读并同意以下条款”则成为了最大的谎言。所以,虽然云计算有那么多的优势,但是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云计算的安全问题所构成的威胁也是值得争辩和思考的。
在新媒体环境下,基于“旧媒体”的传统新闻理论面临革新问题,该话题引发了不少学者的关注。有学者认为社会化媒体、移动终端与大数据都将成为新闻生产的新因素,社会化媒体开启了“用户为中心”的时代,移动传播重新定义新闻生产与消费的时空,我们进入了大数据时代。随着手机成为我国网民的第一大上网终端,手机媒体研究也是近年来的常见话题,有研究者探讨了手机传播与人际亲密关系的变革,认为使用个人计算机和手机有差别,互联网在人际传播和社交方面较为积极,手机通常更适合用于近关系传播,强化亲密关系,同时也可能导致其他非亲密关系弱化,形成“电子茧”。移动媒体终端的未来发展趋势研究具有高度的应用价值有研究者分析了IT行业正在试行的“四屏一云”战略,提出手机媒体产业“先横向融合、后纵向发展”的理念,通过将各个移动媒体数据终端同步化和兼容化,将移动媒体终端真正捆绑在一起,进行纵向产业发展,是移动媒体产业能够全面稳步发展。
对于一个新奇事物不了解,人们自然用过去的经验去看,就将移动互联网定位为互联网的延伸和补充,是互联网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样一个思路之下,移动互联网的形态、模式、商业模式都自然想从互联网中搬过来,这件事情,从2001年10月第一个3G网络商用,这种思路举不胜举,渗透到移动互联网的各个领域,也渗透到新媒体领域。移动互联网是高速度的移动通信网络、具有智能感应能力的智勇终端、新的业务、业务管理和计费平台、客户服务支撑平台共同构成一个新的业务体系。这也是移动互联网下一个发展阶段所亟待解决的问题。
由此看来,我国新媒体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肯定了新技术的出现,也发现了伴生问题并致力解决。正在加深的传播科技革命带来的影响日益突出接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媒介融合大行其道,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终端形式的多样化带来了新的方向,就是关于用户体验的探讨和研究,而“云计算”也登场面世深入受众身边,大数据的利用率升高使人们效率提升迅猛,人类信息传播活动正处在高温膨胀期,新的媒体形态传播活动以及传播现象层出不穷,大大拓展了学术研究的外延。新媒体、媒介融合成为炙手可热的新兴研究领域,改写了学术研究旧格局,新闻传播学研究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重心转向了新媒体领域。
新媒体带来的更深刻的影响是全面性的改变了学术研究的内涵,它将我们从“职业新闻传播研究”引向“社会化新闻传播研究”的新阶段。面对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和日益增长的受众需求,新媒体的内涵也在不断被填充,被改写,被提升,我们一直在探索有一天技术与艺术,人与机器能够最大程度的契合,实现真正的人性化。
[1]CNKI,中国知网知识发现网络平台.
[2]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大数据时代[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3]胡世忠.云端时代杀手级应用:大数据分析[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4]徐继华,冯启娜,陈贞汝.智慧政府:大数据治国时代的到临[M].中信出版社.2014,
[5]郭昕 孟晔.大数据的力量.2013.7.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6]官建文.刘扬.刘振兴.大数据时代对于传媒业意味着什么[J].新闻战线.2013.
[7]“2013移动互联网发展论坛”发布了2013年移动互联网蓝皮书——《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13)》.2013.
[8]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32次互联网报告,2013.
[9]严三九.2013年全球新媒体发展态势探析[M].现代传播,2013.
[10]邬贺铨.大数据时代的机遇与挑战[J].求是.2013(4):47-49.北京市: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G206
A
1007-0125(2014)07-02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