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暾
(西南大学 新闻传媒学院,重庆 400715)
CNN前总裁特纳曾经预言:“新闻才是未来电视业竞争的真正战场”。如今这一预言已经成为现实。“新闻立台”成为全国众多电视台的一项发展战略。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电视新闻节目的传播方式,它把人际传播融入大众传播,促成了电视新闻节目不同样式的形成,使电视新闻节目的传播活动更具亲近性、融洽性和互动性,这样既满足了受众对新闻多样性的需求,又满足了受众与传播者的对话与沟通的要求,也使得传播效果的好坏与传播者的魅力息息相关。
电视新闻节目中的人际传播随着电视新闻节目形态的丰富愈益重要。因此,分析并读解电视新闻人际传播中的符号就极其必要。一般来说,电视新闻节目中主持人的人际传播分为体态语和言语等方面。
(一)体态语。体态语在人际传播中又称为“身势语”,在电视新闻中,它包括主持人的基本姿势(如站立、坐势等)、接触行为(包括视线接触与身体接触)、动觉因素(头、手、足的运动)和声音响度。依据节目的定位而恰当地使用体态语,能够让受众感觉既严肃庄重,又亲切温馨。
央视著名节目主持人水均益在主持《环球视线》时,身体总会微前倾,这一体态语让受众感觉与主持人拉近了距离,为严肃的政治新闻增添亲切真实的韵味。在一些省市地方台中,有的主持人对体态语的掌握则欠妥,往往是严肃有余而亲切不够,经常性的愁眉苦脸或义愤填膺,甚至有主持人由于拨打现场热线观众的话语表达不流畅而表现出心不在焉。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不但是在节目播报中要尽可能恰当地使用体态语,还要在新闻节目转播中或新闻节目结束后、自己还没离开演播台时注意自己的体态语。
(二)言语。在人际传播中,最重要的传播符号是言语。传播主体要准确地传达意义,言语就需遵循一定的准则。其一是数量准则,即言语应提供充足的、但不是过多的信息;其二是质量准则,即言语应该真实;其三是关联准则,即言语对会话的上下文而言应该贴切;其四是方式准则,即言语不应该晦涩、含糊或无条理。表面看来,这些准则明白简单,但在实际运用中却复杂得多。在电视新闻节目中,部分主持人还存在不少问题,或啰嗦含糊、或无关联。与此同时,主持人还不只是要让言语准确传达自己的观点,还要能组织好一场会话。
(一)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把关”。“把关人”理论认为:新闻媒体在处理新闻的过程中,每个阶段和环节都有把关人,从可能传播的新闻中进行选择、决定取舍,在新闻制作中判断哪些事实需要简略、哪些应该详述,这些行为直接影响着受众对信息的理解。“把关人”决定着信息的质量,掌握着信息的流量、流向及解释信息的权力。就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而言,其“把关”体现在新闻的得来、选择和播放这一流程中。在新闻选择环节,基于广告商与受众的双方需求,要求主持人必须在新闻标准与市场标准这两个选择逻辑中决定播出哪一则新闻,这两个标准的侧重点不同:前者的标准是“提供信息的目的是使公众通过民主程序获得权力,而不是让私有的媒介机构获利。新闻应当引导人们理解其身处的环境,进而帮助他们在知情状况下作出决定”;后者的标准是“选择的事件和议题,应当尽量吸引那些人口统计数据合理的受众”。
在新闻的报道环节,主持人的把关体现为两点:一是宏观的,把握“新闻反映谁的利益”,即新闻是反映新闻工作者、媒介企业、投资者、商业机构、社会精英、政府的利益还是反映受众的利益。二是微观的,即把握嘉宾、现场观众的发言。新闻报道环节的宏观把关在每个电视新闻节目中都存在,微观把关多表现在电视新闻访谈类节目中。
(二)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议程设置”。传播学家麦库姆斯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这一理论认为:大众传媒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给信息和安排相关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某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议论的先后顺序,即媒介可以为公众安排议论的话题,决定人们谈什么和想什么。
电视新闻的“议程设置”功能往往通过“二级传播”实现,“二级传播”这一理论由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提出,他认为大众传媒的信息要通过“二级传播”,即大众传播——意见领袖——一般受众。也就是说,大众传播媒介是通过“舆论领袖”来影响大众的。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电视新闻往往通过“多级传播”实现,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充当了“意见领袖”的角色。
通过对当今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在传播学视野中的探究,我们看到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是一档电视新闻节目的核心和灵魂,他将人际传播带进大众传播。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在使用传播符号、把关和议题设置时还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自身素质的匮乏,也有外界因素的影响,需要从丰富内涵和提升涵养着手,努力塑造成知识丰富、反应敏捷、人性化、个性化的主持人,在新时期,为大众提供更加及时、精确、温情的新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