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安若
(南京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近几年中国电影市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众多小成本电影,在国内大片和好莱坞大片的激烈冲击下,有些小成本电影竟然以小博大,以几千万的小成本投资上映几天内便票房过亿。尤其是2013年徐峥首次执导的《人再囧途之泰囧》的票房神话给小成本电影人对中国小成本电影的美好期待,带动了观众们接受追捧小成本电影的热潮。然而2014年初以来,中国小成本电影似乎走入下坡,直至黑马《同桌的你》上映,短短三天便票房过亿。北京旅游证券部一位工作人员5月20日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公司投资的《同桌的妳》已经处于收尾阶段,目前还有一些院线在上映,现在的票房已经超过了4亿元,基于公司在影视传媒方面良好的收益,下一步公司在影视方面肯定还会有进一步的投资1.摘自《证券日报-资本证券网》。。
这样的票房无疑是在沉寂已久的中国影坛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一部小成本电影,究竟为什么会有如此傲人的票房成绩?它的受众群体由何而来?这便是本人需要探讨的话题。
《同桌的你》是典型的青春怀旧题材,与此前《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和《致青春》类似,都讲述了上世纪80到90年代的年轻人的爱情故事,加入浓郁的怀旧元素,以青春回忆为卖点夺人眼球。故事采用倒叙的手法,在美国工作的有为青年林一收到初恋女友周小栀的结婚请帖,在回国赶赴婚宴的飞机上,他回忆起与周小栀相识相知相爱的青少年时光。十几年前,周小栀转学来到林一的班级,老师把文静乖巧的周小栀安排在顽劣少年林一的身边,从他们成为同桌的那一刻起,周小栀便成了林一魂牵梦萦的女神。为了周小栀“高考后就做你女朋友”的约定,林一奋发学习,最终在厦门大学里奇迹般遇到了周小栀。在大学里,两人度过了浪漫又疯狂的青春时光。军训、四级考试、“非典”、堕胎……回忆定格在最终林一出发去美国的时刻。在影片最后,林一在周小栀的婚礼上看着周小栀嫁为人妻,唏嘘不已。故事从内容到结构与《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几乎一致,都表现了青春的冲动、迷惘和感伤。
这样一部看似并无新意的青春片,如此庞大的受众群体究竟从何而来?我想,《同桌的你》的受众群体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同桌的你》相比《致青春》的高明之处在于,它加入了“同桌”的全新元素,也因此跳脱了大学爱情的局限,展现了从初中、高中到大学与同桌间的情感关系。制作方通过人人网等在读学生的社交平台,在影片上映前便开始大量宣传,推广与“同桌”有关的话题,让青少年无形中对电影产生了亲切感、期待感。在电影上映初期,网络上的学生群体发起“和同桌一起看《同桌的你》”的活动,可见其影响力之大。对于年轻的在读学生,仅仅强推“爱情”,受众群体会局限在学生情侣,而“同桌”一词的出现,将学生情侣扩大到全部的学生群体。尽管本片依然讲述的是个爱情故事并且同桌所占比重少之又少,但前期宣传刻意模糊“爱情”而突出“同桌”,其商业头脑可见一斑。谁没有过同桌?对于在读学生来说,同桌是离他们最近的概念,“带着同桌看电影”的倡议,于他们而言是最容易实现又充满吸引力的。中国观影人群平均年龄已由2009年的25.7岁变更至2013年的21.7岁,可见年轻的在读学生已成为中国电影最强大的观众群体,故电影院集中在闹市区以及大学城附近,多面向高中至大学的学生群体。而学生因为其人生阅历有限,容易受到媒体宣传的影响,对电影的鉴赏能力也不高,是商家最为看重最能掌握的消费者群体。以我观看《同桌的你》的经历为例,我选择的是在南京江宁大学城附近的电影院。一天之中,《同桌的你》安排的场次明显多于其他电影,而当我入场后发现,即使电影上映已有一段时间,放映厅内还是座无虚席,且除去我身后的一对年龄稍大的夫妇,其余都为20岁左右的年轻人,大部分应该来自附近的大学。所以在学生课余活动丰富、娱乐消费高昂的一二线城市里,《同桌的你》主打青春牌,目标受众群体定位在在读中学生、大学生群体,是非常合适的。
影片中大量采用具有时代烙印的怀旧要素,例如大学时期的军训、四级考试、全民抵抗“非典”的时代背景等等。这一个个要素,都是每一个人学生时代里所共有的青春回忆。对于毕业多年走入社会的中青年人来说,学生时代的回忆无论酸甜苦辣都是值得怀念的。影片中为迎合中青年人的怀旧心理,大打“怀旧牌”。对中青年观影人群来说,电影使他们重生于过往之中,重新体验流逝岁月的记忆和情感,这种怀旧感的价值已经远胜于影片本身的价值。再加之《同桌的你》这首80年代风靡大街小巷的流行歌曲作为该片的主题曲,这股怀旧风更容易感染青年观影人。
综上,正因为《同桌的你》对受众群体的明确定位,才有了如此惊人的票房。在这点上,影片制作方无疑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