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兵
(平顶山教育学院 河南 平顶山 467000)
轧琴是我国古老的拉弦乐器,明代以前就在中原地区流传,后来因为战乱、百姓迁徙、南北文化交流,传到南方。而今,在中原舞钢地区、福建、台湾等地有轧琴流传的痕迹。
轧琴由筝和筑演化而来,是在弹拨、吹管、打击等演奏方法的基础上,增加了拉弦乐,实现了乐器及演奏方法的改良,使其音乐表现力更加丰富。因此说,在民间艺术领域中,轧琴以其古老、简单、改良的特点,为推动音乐艺术进步起着积极的作用。
笔者实地考察的郭氏轧琴,由琴弦、琴面、琴头、琴尾、弦轴、琴码、琴梆、琴底、琴箱和马尾弓等十个部分组成。轧琴的演奏技法和演奏方式,经国内学者、专家的研究认为,主要采用“宫、商、角、徵、羽”五音传统调式定调,现代则以C调为主,F调辅之。具体技法和方式在各学报论文中也多有论述,本文不再赘述。一言以蔽之,从明代至今,轧琴能够单独演奏,又能与其他乐器合作演出,灵活性强,乡土气息浓厚。
就舞钢郭氏轧琴而言,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以十里八村从事婚丧嫁娶红白喜事为主要营生手段,并以此延续着古老的乡音。二是改革开放以来,从郭九洲的祖父开始,轧琴迎来了艺术的春天,多次在省市民间艺术表演中捧得奖项。三是新世纪以来,随着各种音乐艺术思潮的碰撞,轧琴作为古老艺术形式,如何发扬光大,进一步展示中国古典民乐的独特魅力,尚需唤醒政府和相关人士对民间艺术的保护意识。
郭氏轧琴留下了一百多个优秀曲目。如,《大开首》、《高山流水》等小段,还有《陈三两》、《南阳关》等大部头戏。现在郭九洲还存有《三叠翠》等已经发黄的“戏溜子”(曲目单)和线装绵纸、蝇头小楷书写的戏段子。值得庆幸的是,郭九洲在长期的民间演出中,能够自编自演新的曲目,使轧琴艺术在新时期迸发出异样的风采。他先后创作了《同心协力奔小康》、《赌博十大害》、《十七大会议照征程》等反映时代特征、具有教育意义的曲目,还制成光盘,广为传颂。郭氏轧琴前后300多年,几度改良,几经发展,历经坎坷,堪称见证历史的民间瑰宝。
文献法:从图书馆等机构收集有关地方文化和轧琴演奏的音像数据和音响资料;从当地艺人手中获取与轧琴演奏相关的乐谱。
访谈法:通过访谈舞钢民间艺人获取第一手资料,并对舞钢当地音乐工作者进行深入采访,以更深入的加强研究。
调查法:以平顶山教育学院为例。组建舞钢轧琴课题组,进行实地考察。对轧琴之外的舞钢现存的民间艺术作出详细考析,缕清轧琴与其他民间艺术改良和发展的共同点和差异、演奏方法的差异、受众的异同关系。
历史法:借助我国古代音乐文化文献的理论力量,把轧琴发展的脉络进一步梳理,深入了解轧琴的发展源头、历史轨迹及今后的发展方向。重点了解当地轧琴何时、何因传入的基本情况;考察和研究舞钢轧琴演变和新时期的发展。
第一,轧琴是一门古老的艺术,时间久远造成其发展源头模糊、相关记载稀少等问题,给轧琴的考察和研究形成了客观阻力。第二,轧琴是一门稀少的民间艺术形式,其产生和发展的土壤来自于广大农村。靠轧琴艺术家族的口传身教,难以原汁原味的“还原”历史和过去。加之农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对轧琴艺术理论研究的实地考察,形成一定的难度。第三,建国后的破四旧、文革等政治运动,对舞钢地区轧琴艺术的冲击很大,现只能对现有己整理出的部分音乐资料和对民间老艺人的调查与分析,了解轧琴的演奏情况。
建议之一:加大政府对轧琴地方文化保护力度。唯有对民间音乐文化进行科学的收集和整理,才能有效的保护好地方文化。尤其对已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轧琴,更需要花费很大的人力与物力予以保护和支持,并应制订相应的轧琴文化保护规划。
建议之二:加大舞钢郭氏轧琴传人培养力度。平顶山政府相关部门要从经济上和生活上扶持郭氏传人。除给予必要的经济扶持、医疗帮助和生活关心外,还要帮助其深入轧琴的研究,为其选择下代传人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并及时搭建其后代传人进入正规院校培养、深造等平台,延续轧琴艺术理论研究与演出实践的后劲。
建议之三:加大音乐文化保护职能部门管理力度。一方面,由相关职能部门大量收集其他民间音乐资料,以考察和研究轧琴音乐文化与当地文化的关系,如开展舞钢轧琴与尧地区文化之间的关系研究,就是一个很好的文化尝试。另一方面加大轧琴民间艺术宣传力度,使其艺术魅力广为人知,也可通过各类展演和赛事等来增强轧琴的影响度和知名度。
[1]项阳.中国弓弦乐器史[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9.
[2]金文达.中国古代音乐史[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