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演奏中音色审美研究

2014-08-15 00:42刘晓婧
戏剧之家 2014年7期

刘晓婧

(长江大学 艺术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音色是指声音的感觉特征。音色也叫音品,包括客观音色和主观音色。客观音色是钢琴本身客观存在的,是由钢琴的质量决定的。主观音色是由演奏者的演奏习惯所决定的,在同一架钢琴上演奏同一首乐曲,演奏者不同,钢琴的音色也不同。音色可以音乐的立体感和层次感,可以体现音乐的风格特征。

一、钢琴演奏中音色的情感审美

音乐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艺术,是声音和听觉的艺术。在钢琴演奏中,音色的共鸣是通过演奏技术将人与琴的统一通过琴弦的作用传递给听众,表演出各种音色色彩的最佳共鸣效果,传播演奏者的心灵情感,将音色的审美体现在演奏者的审美思想上。音色折射出的是一种演奏者和听众的一种审美共鸣。将音色的审美集中体现在演奏者和听众之间的思想感情的交流和共鸣上面。音乐和感情的完美结合是艺术表现的最高境界。钢琴的演奏是音乐和感情高度结合,是音乐和感情在艺术中统一的表现。

音色之所以能够激发情感共鸣,是因为音乐的音调结构和人的情感在逻辑上具有一致性。人的情感可以增强、减弱,可以加速、减速,可以平缓、激动,音乐也是如此。这种一致并不是因为单纯的情感,而是因为两者在感受生命、理解生命、表达生命的深刻程度上是一样的。是对生命中感受到的一切事物的感情是一样的。音乐是用纯粹的声音组成的情感表达的形式,是感情生活的音调描写。之所以可以达到情感共鸣,是因为音乐作品具有的深刻的内涵所决定的。

二、钢琴演奏中音色的想象审美

音色共鸣在钢琴演奏中的实现,能过对一种无法言传的微妙情感进行传达,其是一种审美的思想,是一种情感交融的艺术思维境界。在纯净、没有杂念的审美心态下产生的音色共鸣,所反映的是一种发自心灵的振动。是心灵受到振动的一瞬间,把演奏者的神态、思绪通过振动波的共鸣表达出来,是瞬间爆发的一种情感。一种来源于心底的情感,其表达可以是一个眼神,也可以是一个动作,又可以是一瞬间的表情,它们是独立存在的。在钢琴演奏中,不管旋律起伏有多大,不管演奏有多复杂,只要有了共鸣的音色,共鸣中就有心灵的振动。音乐是一种想象的艺术,音乐作品没有具体的现实原型,只有五线谱和音乐符号。完全靠着人们的想象来丰富音乐的形象和思想。因此同一个作品,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理解。就算是一个人在演奏同一作品的时候,也会因为时间和心态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理解。因此在音乐表演中,想象力对于演奏者来说非常重要,尤其是钢琴演奏,要在演奏过程中融入大量的想象力,这种想象力也可以说是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的一种心理思维。对于音乐作品来说,钢琴演奏就是演奏者对作品的理解,因为乐谱不可能吧作曲家心中的思想感情完全的精准的记录下来,也不可能把音乐作品的全部活动都容纳进去。因此钢琴演奏者只能够借助于自己的想象,在演奏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和情绪,以求达到创作音乐形象程度,通过音乐,对一个真实的音乐形象进行传递,让听众在音乐形象中,展开自己的想象,从而得到和演奏者情感共鸣的效果。因此音乐形象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关于情感表达方式也没有具体的要求和内涵。但是即便如此,音乐还是能够轻易地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这也是因为在人们内心深处,始终存在着一种本质力量,这种力量对于人们思想上的共鸣,情感的共鸣更容易实现。

音乐是“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是要靠自己领悟,探索的一种艺术。在倾听同一首音乐的时候,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想象和联想。音乐具有虚拟性。虚拟可以超越现实,让个体的思维进入到一个没有束缚的空间。这个空间没有杂念,在这个空间里,每个个体都可以让自己的精神世界提升到纯自由的状态,是一个理想的世界,是思维可以做出无限可能的自由的空间。音乐的主要表现手法就是虚拟的思维方式。音乐可以形成人类对美的欣赏的一种心灵的满足,可以营造出人们所向往的而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事物。是人类获得心灵的满足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因而在钢琴演奏中,音色共鸣所出现的情感共鸣,就是个人情感思维发散的表现。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钢琴演奏中,只有用心灵去创造美的音色,只有用心灵去体会音乐中的美,才能达到感人的境界,才能弹奏出真正的振动人心的好音乐。真正的演奏家是能对作品进入深入细致的研究,完全理解作品,产生出深刻的感情,并将这种感情融入到演奏中去,从而激发听众的情感,将自己的感情通过音乐传递到听众的心中,让听众和演奏者产生情感共鸣,才是一个演奏者真正的成功。

[1]李治隆、齐东海、杨林兰.音乐文化与音乐人生[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波)约·霍夫曼著,李素心译.论钢琴演奏[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