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演奏中音色和音质的控制研究

2014-08-15 00:42
戏剧之家 2014年7期

段 茹

(北方民族大学 音乐舞蹈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琵和琶原本意指两种弹奏手法,琵是右手向前弹,琶是右手向后弹。在经历代琵琶演奏者的不断改进后,如今我们看到的琵琶形制已经基本趋于统一,多为六相二十四品的四弦琵琶。琵琶演奏中的音色主要指琵琶的发音状态,整体包括两大方面:自然音色与变化音色。其中,自然音色一般取决于琵琶的材质、音构以及振动方式,是琵琶的原始音色;琵琶变化音色指演奏者通过各种演奏技巧和方法对琵琶主体音色的调节。

一、琵琶演奏中影响音色变化的因素

(一)左右手演奏技法发出的音响品质影响音色的自然变化

琵琶具有演奏技巧繁多、音域广阔的特点。从整体上来讲,音响变化主要表现在音质、音色两大方面[1]。琵琶演奏中,演奏者左右手相互配合,建构特定的技法,演奏者左手与右手因采用技法的不同,致其发出音响差异,即会造成音色的变化。在琵琶演奏中,演奏者左右手技巧的变换组合,可以产生纷繁众多的变化音色,既既可以表现战场的杀伐暴戾之气,也可以表现深闺妇女的哀怨情仇。

(二)手指触弦速度引发琵琶音色上的变化

琵琶演奏对手指的灵活度要求极高,变化纷繁复杂,演奏时演奏者从准备动作的展开到到手指触弦皆为霎那运动,其拨弹速度的快慢、频率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拨弹力度的强弱、爆发力度的大小。一般情况下,演奏者手指触弦速度偏快,则琵琶瞬间突发弦振,表现出来的音色相应表现尖锐或洪亮;反过来讲,演奏者手指触弦速度偏慢,则琵琶为渐发性弦振,音色相应也会表现的珠圆玉润。

(三)触弦力度引发琵琶音色上的变化

触弦重力的变化琵琶演奏中音色变化的另一重要影响因子,触弦重力一方面会受到演奏者手指压弦力量强弱的影响,另一方面,在这一具体过程中,会受到其他作用力因素的影响。琵琶演奏者手指触弦时,重力产生,该作用力包含多元承力影响,包括演奏者的指力,演奏者手臂的重力作用,此外还包括演奏者肌肉控制手臂而产生的作用力。与手指触弦速度音色影响因子一般,触弦重力变化也会导致不同音色的转变,当演奏者触弦重力较大时,琵琶发出的声音一般比较遒劲有力;当演奏者的触弦重力较小时,琵琶发出的声音则表现为清脆和明亮。

(四)演奏者触弦幅度变化引起琵琶音色上的变化

琵琶演奏者触弦角度及其演奏动作幅度的变化,是引起琵琶音色变化的又一重要因子。在演奏者拨弹动作幅度较大时,动作在身周空间运行时间较长,直接会使手指触弦速度的减缓,这时琵琶的音色呈现柔暗状态;在演奏者演奏动作幅度较小时,手指在空中停留时间短,琵琶的弦振就会变快,琵琶音色相应呈现明亮、清脆。

(五)演奏者指锋触面变化引起琵琶音色上的变化

琵琶演奏者的指锋触面变化,是引起琵琶音色变化的再一重要因子[2]。琵琶演奏中指锋部位与指甲触面发生变化,也会影响到音色变化。在正常情况下,演奏者用指甲中间接触琴弦,琵琶会表现为清脆音色;当演奏者用指甲侧锋接触琴弦,琵琶会表现为低沉浑厚音色;当演奏者用指甲的上偏锋和下偏锋接触琴弦,琵琶会表现为尖锐干涩音色。

二、琵琶演奏中音色变化的情感控制

(一) 琵琶演奏中音色变化与情感表现的关系

音乐是人类生活情感的表现,是抒发情感、传达思想的艺术。它可以给人以爱的美好感受,也可以给人以失败后的低落和惆怅,这些都与演奏者和聆听者的情感经验相关。其节奏、其色彩、其力量,可以占据情感,也可以消减情感。当琵琶演奏者走向舞台,将自己对音乐的感悟和自身的情感有机融合,以纷繁的音色变化来表现是,五味杂陈的内心感受和艺术情绪便随之而来。

(二) 琵琶演奏中音色变化的具体表现功能

音乐以声音为媒介,抒发艺术情感。琵琶演奏者须将自己人生经历转化为自身的审美体验,以技巧和表现的统一为桥梁化作音响,在感性情感的宣泄下,动用理性思维传达音乐的表现形式,世间喜、怒、哀、乐,尽在琴弦倾诉之中。

(三)音色变化的艺术想象控制

人类情感是复杂却又真实的存在,它性存在是抽象化的,但可以通过音乐将这种不确定性转化为可以感受的想象。想象是琵琶演奏和聆听的情感转化媒介,是无限的,却又是广泛的,是抽象的,却又是通感的。情感和思维将音乐和感悟紧密连接在一起,使受众对音乐作品内涵的理解清晰深入,意境鲜明。

琵琶演奏中音色变化与弹拨技巧和触弦方式有关,其控制与演奏者的艺术情感关联密切,非具象化的音乐情感必须通过音响有机呈现,而音色变化主要以情感表现为依托。

[1]林细英.琵琶演奏中的音色变化探讨[J].青年文学家,2012.

[2]李娜.基于琵琶演奏中的音色变化研究[J].音乐时空.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