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静
(河南省财经学校 河南 郑州 450000)
对于歌曲与伴奏来说是相携共生的花与绿叶的关系。好的伴奏不仅能够增添曲目的音色,还能对于表现曲目的灵魂与骨骼,强化整首曲目的艺术性不无关系。本文所阐述的民族风格曲目,多以五声性调式为主的民族音乐,如《江山》、《青藏高原》等歌曲。和声与曲目风格的融合是和声艺术的难点,传统的功能和声与民族调式有较大区别,更需要借助于技术处理来实现功能和声与民族风格的合理衔接。而现代和声在民族曲目中的运用,不仅从创作上增强了艺术作品的灵活性,还能够从古典与现代之间寻找自由的创作灵感,从而增强民族曲目的艺术表现力。
传统功能和声源自欧洲大小调和声体系,注重调式的明确性和稳定性,对我国音乐的发展具有较大促进作用,尤其是采用三度叠置的和弦结构,引入稳定到不稳定,再到稳定的和声序进原则。而对于我国民族风格曲目来说,在引入传统功能和声的过程中,在配乐中常常出现难以入手的窘境。原因主要是我国传统民族音乐,多以五声音阶为主,其旋法与功能在和声处理上存在一定的矛盾。
传统功能和声需要对和弦结构进行调整,如对内声进行旋律性平稳推进,对低声部除旋律性外,还要从最低音上把握好和声的基本逻辑。在传统三度和弦原则下,要从中国民乐风格出发,从结构形式上采用变通手法,一方面在传统三和弦中融入“附加音”,即对于三和弦的每一个音的上、下附加五声调式音,以淡化三度叠置和弦的协和感和饱满度;二是要常用代音或省略音,以回避三度叠置和弦中的调式偏音,从而凸显民族风格曲目的音效特点。
五声调式中各音程是和弦结构的基础,五声调式在构成各类和弦结构中,主要包含在五声旋律之中,对于和弦的新颖性、和声的调式,以对民族音调的凸显上,不能局限于传统功能和声的主-下属-属-主的功能序列,而应该延伸其可能性。因此,在各级和弦衔接中,要以和声序列为主,强调色彩性逻辑,尤其是对五声性风格的体现,多选用五声性和弦结构。其主要表现有:一是对于和弦结构中的五声调式,任意三个音以纵向结合来构成“五声调式和弦”,各音要结合成各种三音和弦、四音和弦和五音和弦,以及同音组转位和弦;二是对和弦的功能属性,要从稳定与不稳定的对立上,注重对三度叠置和弦结构的运用;三是对于和弦的连接上,要确保旋律的流畅与平稳,注重和声色彩的调整,从和声声部数量与协和度上来调节和声的厚度、力度和紧张度;对于低音旋律,要关注和弦进行中的调式功能变化及力度变化;四是对于和声进行来说,既要包含五声调式的逻辑性连接,还要包含音乐织体的形式,从和声中将生动的音响与形式融入到和声效果中;五是对于声部进行,要从调式音级的变化规律上,结合多声部进行时的相互关系,如同向、反向、平行等,当两声部反向时,要确保其独立性;当同向时要做到强弱差异;对于相邻声部间的平行进行,要体现对旋律的赔偿性;对于八度平行则应该突出旋律。
现代和声无论从和声的关系及方法上,都注重对和声的构思、纵横向结构的变化。我国民族风格曲目多以五声性和声为主要形式,在现代和声手法的融入中,大量使用复合功能和声、平行和声、五声调式及声结构复杂化、复调化等多种和声手段,使其和声思维获得了广泛的延展。一是复合功能的和声方法,所谓复合功能和声是针对两层或两层以上的音响,以结构上、色彩上、调式或调性上产生的复合功能,使其音响更丰满,表现力更斑斓。如复合和弦的使用,使不同声部出现两个或多个相互纵合的叠置;复合调式的使用,使得旋律调式中心音与声调式中心音进行多重复合;复合调性的使用,使得不同调性的纵向结合突出了和声效果的矛盾冲突。二是平行进行的和声方法,对西欧平行进行和声的运用,多以三、六度为主,而与我国民族风格曲目的五声性风格存在不一致,为此,结合平行和弦声部原则,对旋律的走向作声部平行进行,从而形成独立的旋律层,便于和声效果的营造。三是五声调式和声结构的复杂化,在推动民族风格音乐的和声发展中,以五声调式为基础,融入不歇会音程,从而形成三度结构或非三度结构的混合和弦方式。四是线性逻辑和声方法的运用,以横向功能为主,强调各声部、各层次的独立性,或者强调纵向功能,削弱横向功能,以声部运动的方向或形式为出发点,从而形成同向、反向或斜向的线性逻辑。
一般来说,对于和声处理要依据相应民族风格曲目的特点来进行,而我国多样化民族风格也促进了和声处理的复杂性。和声和旋律本身是依据不同的调式或调性关系来进行的,因此在和声的运用中,并不能局限于某一思维方式或手段,特别是现代和声手法的运用,更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融入新颖的创作理念,利用和声来促进民族风格曲目伴奏的丰富性、多彩性。
[1] 樊祖荫. 五声性调式和声研究三题[J]. 音乐研究.2010(04).
[2] 汤洁. 论我国民族和声的表现[J].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05(02).
[3] 张少飞. 简单有效的和声手法.民族风格的共同追求——从四首中国当代作品看属二和弦在终止式中的运用[J]. 音乐研究. 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