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年戏曲音乐研究述评

2014-08-15 00:42黄文秀
戏剧之家 2014年7期

黄文秀

(西南大学 音乐学院,重庆 400715)

历史悠久,传统深厚的中国戏曲音乐至今为止已经经过了八百余年的漫长岁月。但因其在之前一直是民间音乐艺术,统治阶级对其缺乏关注,改革开放近30年来才是戏曲理论体系真正构建的时期。在此期间,戏曲音乐随着时代的巨变经历了重要的历史转折,又由于种种内部和外部的原因使它在飞速发展的当代社会中日益显得步履维艰,困境重重,受到空前的挑战。与戏曲音乐发展历程相对应。其理论研究分为基础研究、戏曲音乐变革、系统构建研究三个阶段。

一是1980~1990在此期间,戏曲音乐理论整体建构刚刚开始,其研究成果以戏曲音乐的基本结构为主。研究成果多以概述性和介绍性的文章呈现。涉及方面较广,是对戏曲音乐的全方位的整体性研究。二是1990~2000,东西方文化的交融,音乐文化受到西方音乐文化的强烈冲击,戏曲音乐经受了很大的考验,相应出现了戏曲各方面的重大转变。其转变有:创作方式由民间性转为专业性,戏曲程式由程式性的“一曲多用”到非程式性的“专曲专用”等。三是2000年至今,戏曲音乐经受过工业文明及后工业文明的冲击后产生的生存危机,引起了人们对戏曲音乐本体的重视。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开展,如何有效地保护、传承、发展各戏曲剧种,如何激活传统戏曲剧种的活力,成为这一时期戏曲理论工作的要点。

一、以戏曲音乐本体为研究主体:

此类研究在这30年内一直持续发展,并逐渐趋于成熟,趋于系统化。虽然经历了工业文明和工业后文明的冲击,对音乐本体的研究却一直没有中断。戏曲音乐要适应社会变迁,要革新,但也要建立在对戏曲音乐的深入了解之上。在这方面的研究文献有:

《论我国戏曲音乐两大体制》详细介绍了我国戏曲音乐体制的两大支柱:曲牌连套体和板式变化体。认为我国戏曲音乐的结构,是一个体系下的两大体制——曲牌连套题和板式变化体。并分别介绍了其形成过程。《论板腔体戏曲音乐的板式》以介绍性的文字讲述了板腔体戏曲音乐的板式概念、演化、规范及结构。《戏曲声腔分类新论》认为戏曲声腔的科学分类,关键在于统一尺度与参数。《戏曲声腔的传播》“本文从戏曲艺人的演出、商贾戏班、官府戏班和移民等4个方面论述了中国戏曲声腔的传播。在戏曲声腔的分类上提出了“本土腔”这一概念。对声腔地方化问题,还从地方方言和当地民间音乐两方面进行了论述。”

《豫剧的声腔体制和基本曲调》从声腔板式方面对豫剧各唱腔板式进行了分析,认为其应“为板腔体类地方剧种,它的全部声腔板式是以被称作“两句调”的二八板为原型的,二八板的曲调即为基本曲调,通过各种节奏变化可发展成为众多的唱腔板式。”

《板腔体的形成与戏曲声腔演化的特征》从戏曲声腔的演变史来看, 中国古代戏曲的两种主要形式曲牌体戏曲和板腔体戏曲, 认为戏曲发展整体趋势是由曲牌体向板腔体演化的。并从结构体式,板式节奏,腔调唱法三方面展开论证。

二、以戏曲发展变化历程及其间呈示的现象为研究主体

一切艺术形式能够保存下来,都要经历社会变迁做出调整有所发展变化,在这30年里,戏曲艺术面临了严峻的考验。对其如何生存,发展方向等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探索性思考。

《论戏曲音乐的民间性》文章从戏曲音乐创作方式具有民间音乐创作特点来证明其为民间音乐艺术。又从戏曲音乐本身说明其具有程式性和专业性。是较早提出戏曲程式性的文章。《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沉:戏曲音乐的程式化》从民族心理结构、正统意识形态、线性形式美传统、方言文化传统几方面说明戏曲音乐程式化的形成原因。《当代中国戏曲音乐的历史进程与发展趋向》文章分三阶段讲述了建国以来戏曲音乐的发展历程并从创作方式、唱腔体制、流派等六个方面论述了戏曲音乐的发展趋向。

在新的社会环境下,戏曲音乐经受到西方音乐文化的冲击,顺应时代潮流做出相应的变化是必然的。但要使戏曲音乐能够更好的革新发展,首先应深入研究使戏曲音乐理论更加系统化,其次把戏曲音乐及其理论发掘整理并宣传普及。只有充分了解旧的东西,才能在旧有的东西上面推陈出新。保护戏曲音乐并不只有研究理论,做好宣传普及也是一个方面,这样才能使更多的人参与到戏曲音乐理论工作上来。

[1]安禄兴.论我国戏曲音乐两大体制[J].音乐研究.1985.

[2]罗映辉.论板腔体戏曲音乐的板式[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1.

[3]刘正维.戏曲声腔分类新论[J].黄钟,1988.

[4]冯光钰.戏曲声腔的传播[J].黄钟,1999.

[5]赵娴宋新.豫剧的声腔体制和基本曲调[J].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6.

[6]何为.论戏曲音乐的民间性[J].文艺研究,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