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商品二重性的再认识

2014-08-14 02:48潘秋晨
卷宗 2014年6期
关键词:二重性经济秩序需求

潘秋晨

摘 要:将商品的二重性中的使用价值代以效用进行表述和定义,可以清晰的看到价值、效用、需求、价格的意义及相互关系,进而在最基础层面阐释经济学的最基本内容和本质规律。为解释经济现象和经济规律打下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商品;二重性;效用;价值;需求;正相关性;经济秩序

传统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对商品的二重性的定义是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这里的使用价值,由于来源于具体劳动,并没有完全从客观的视角认识和解释商品属性,而仅仅是做了一个描述。这样的描述不仅不好进一步解释和定义,而且两个价值重复的不同使用,很容易让人混淆。因此,根据现在人们对商品的认识,并从商品本身的客观属性看商品,商品的二重性应该定义为价值和效用。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商品的效用是满足人类需求的固有属性。这个属性是客观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关于效用,是由被马克思称为庸俗经济学家的法国的萨伊最早定义和使用的,他是站在唯心主义的立场上使用效用的,把其解释为人类对商品的一种主观认识,是人的主观反映。现在看,很可能由于萨伊对效用的使用在马克思之前,也由于萨伊对效用的唯心主义认识和解释定义,使得马克思不得不回避对效用的使用,不得不用别的词汇去描述和定义商品满足人类需求的固有属性。但放弃了最适合的效用后,也就不可能找到更合适的描述和定义了。也可能由于马克思主要是定义和解释价值,也就没有太重视对商品的满足人类需求的固有属性即客观效用的解释和定义。

正是马克思的这样一个暧昧和疏忽,让后来的唯心主义经济学钻了空子。不仅占有了效用的使用权,而且把效用的作用无限放大,从唯心主义出发,否定了劳动价值论,也从基础上否定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否定了真正价值的存在,或者用以取代了价值,简单的和价格形成了统一。把效用解释成了价值产生的根源,由此决定价格,建立了经济学的最基本概念和价值基础,使经济学走向唯心主义,也让经济学彻底脱离了客观现实,成为了人们主观需要的解释,而不是对客观现实的一个反映。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经济学,不仅错误的指导人们的经济活动,也在社会经济现实面前经常变的束手无策、无所作为。

由于唯心主义经济学对效用的定义和解释,和需求的关联性和正相关的一致性,使得他们解释的这个效用和需求很好的得到了重叠的一致。因而,在人为的干扰不存在的情况下,经济活动和他们的经济解释还是可以取得一致的,这种唯心主义的以效用价值价格需求相统一的经济学理论,也是可以解释社会经济现象的。但由于社會经济活动的人的参与性这个现实,又往往带有很强的认为主导性,当出现问题的时候,他们就无法解释了,也不会去从人的方面找原因了,因为本身就是以人的判断建立经济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的。

实际上建立在客观属性认识上的商品的效用,和商品的价值一样,是统一在商品上的同等重要的属性和概念。价值的抽象性,及现阶段价值的无法准确计量,除了需要价格加以反映外,也需要效用来加以反映、区分和强化。我们从客观属性上定义并解释商品效用,不仅让人看到了商品固有的属性,也让人间接看到了商品的价值,也就对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那就是商品的效用越多、越重要,他的价值就会越高,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就会越多、越复杂。反过来也促使人们为了开发商品的效用,不得不在商品生产中投入更多的劳动,并对商品做更多的宣传,也就让人们认识到,投入的劳动越多,价值越高,商品的效用一定是越多、越重要。

我们知道,围绕商品产生了和经济学及人紧密相关的四个概念:价值、效用,价格、需求。前两个是客观存在,后两个是人类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且这四个概念间又有着密不可分的紧密联系,并呈现一定的相关性。我们搞清了这四个概念的关系,也就从经济学的基础上搞清了经济活动的相关关系,并排除人的主观性客观的认识到了人类经济活动的相关关系。

首先,投入商品的劳动越多,商品的效用越多、效用值越大,且呈现同一性。因为人类的劳动,就是为了创造商品的效用,就是为了扩大商品的使用和提高商品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人类主观上是不会去做不产生效用的无效劳动的,人类的劳动就是去创造商品的效用,满足人类的各种需求。人类在创造商品的效用的同时对商品注入劳动,使商品有了价值,劳动注入的越多,商品的效用越多、越大,商品的价值也就越大、越高,这在商品的形成过程中和形成后保持彼此正相关的统一。

其次,商品的效用越多、效用值越大,也就更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同时刺激人类的需求产生的越多、越强烈。从另一方面说,人类就是为着提高商品的效用期待着和投入劳动的。人类为了提高劳动效率和改善生活,通过掌握的知识创造出各种科学技术和提升人类的劳动技能,用以创造和生产具有更多和更重要的效用的产品,创新人类的劳动工具,丰富人类的商品供应,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增大社会的价值积累,提升人类的生活水平,改善人类的生活环境。这又是一个彼此正相关的统一。

第三,我们再看需求和价格、价值的关系。需求和价格都是人们对商品的主观反映,需求和价格的相关性已经被人们认识和证实,那么价格和价值的相关性也就可以得到认识和间接的证实。我们也就可以得出结论,价值和效用,价格和需求,彼此之间都保持着相关性,而且都是正相关性。也就是任何一个概念值的增加,都会影响其它三个概念值的增加;反过来,任何一个概念值的减少,都会影响其它三个概念值的减少。

在这四个概念的关系中,让他们彼此实现联系和相关的是人,投入劳动创造效用的是人,产生需求和判定价值给出价格的还是人。而这个人在社会化的市场经济商品社会下,既是生产者的人,又是使用者消费者需求者的人。这个人,既是对立的,也是统一的。人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人类不断的产生需求,促使人类投入更多的劳动,创生出更多的效用,增大价值积累,提升商品的价格。不管从哪里开始,而且哪里都是一个开始,且都是一个正相关的循环。如果能够验证这样的正相关性,那么人类就可以形成认识上的统一,建立大家一致认同的社会经济秩序,在这个秩序的引导下,通过劳动和竞争,为自己争取更大的利益,也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积累,同时为人类自己造福。

反过来看,任何一个概念的信息反映失真,就会给其它相关概念的认识带来错误的判断,给经济活动带来错误的指导,给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带来损失。错误判断需求盲目生产会带来浪费;掩盖投入商品的劳动、夸大商品的效用,将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也会引导经济活动走向盲动,给人们带来损失;进行经济投机、错误的引导需求和消费,同样会引导经济活动走向盲动,也会给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带来损失和浪费。而这些行为如果变成一个社会行为,那么就会形成一个大的社会经济循环,而这个循环过程形成的失真失德,就会将社会经济活动引向盲动,这就是社会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因此,要想让社会经济循环均衡有序,就要正确的判断每一个概念值,也就是说对每一个概念值的有效监控和正确判断,是维护经济秩序和有效控制社会经济良性循环发展的必要的前提条件。掌握了这些概念值,也就掌握了社会经济活动的控制权,也就可以有效的控制和维护社会经济活动公平均衡的展开。

参考文献

[1]荣兆梓.《政治经济学教材新编》: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年8月:25-26.

猜你喜欢
二重性经济秩序需求
有效应对新数字时代意味着改变世界经济秩序
臣道与人道:先秦儒家师道观的二重性
对新时代宗教二重性问题的再认识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从不同需求层面分析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与贫困
我国少儿图书的供给与需求关系探究
从中国视角看未来世界经济秩序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培训的关联性分析及阐述
G20缘何比G7更能代表未来
会计造假的原因分析及应对